被误读的多元智能:需要开发的不是孩子的潜能而是成人的慧眼

如今市面上有太多宣传“大脑开发”“潜能开发”的儿童培训班或是教具图书,若你点进去详细了解,多半都会看到其背后声称带有“加德纳”“多元智能”等字眼的“理论支持”,甚至说幼儿阶段一定要做这些能力的开发,不然就错过黄金期云云。

看得我实在坐不住了,所以今天就来给大家解读一个真实的“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是用来发现的,不是用来开发的

1983年,哈佛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教授认为,人的智商不可能用几道问答题或者逻辑题来判断,换句话说,单一凭借IQ测试来判断智商的方式是片面不科学的。

在此之前,加德纳做了大量针对中风病人的研究,发现当人得了中风之后,已知大脑局部受到了损伤,但对每个人的影响却不同,且无法预测。

比如有的病人虽然无法说话,但是写作能力却不受影响。有的病人虽然半边瘫痪,但依然可以解答高难度的数学问题。

随着样本越来越多,他发现大脑部位与人的具体能力确实存在着很直接的联系,并且相对独立互不影响。最后他总结出了8大智能,其中包括语言,逻辑,空间感,身体动觉,音乐,人际交往,自我认识,自然敏感度。

需要注意的是,加德纳指出,所谓的“多元智能”是人本来就存在的,只是我们发现需要很长的论证过程。

其实所谓“智能”只是换了一种说法,我们可以将其替换成“能力”,就好理解得多。大脑的每一块区域都对应一种能力,但一个人究竟哪种能力更强,哪种弱一些,更善于将哪些能力组合起来解决问题,需要长期的观察才能判断。

因此,“潜能开发”完全是个伪命题,需要开发的不是潜能,而是发现它的慧眼。

大部分的“多元智能”都用错了地方!

孩子的大脑就像是一个“黑盒子”,有两种方式可以打开这个黑盒子,一种就是传统地,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把这个黑盒子通体研究透, 里面有什么成分,能力多少全部研究出来。加德纳反对这种测量方法,因为人不是静态的,测量结果是不准确的。

他用到的是第二种方法,就是类似“迂回”战术。盒子里面是什么我不在乎,但我在外面用不同的方式和你互动,在这过程中,发现原来你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喜欢用这种智能或是包含某几种智能的“组合拳”,最后只要让这个黑盒子善于解决问题就行了,至于里面到底是哪个能力有怎样的水平,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加德纳并不关心。

很多机构打着“多元智能”的旗号做各种潜能测试,或者测评孩子的先天能力,结果家长们发现孩子语言能力不足,就拼了命地去补语言;空间感有问题,赶紧买一堆乐高伺候着……加德纳曾说过,这恰恰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以前IQ测试只有一种,现在变成了8种!

人们的思维一向是“哪儿差补哪儿”,现在变成了一下要补8种!

“多元智能”完全被人曲解得变了味。

如何发现孩子擅长哪种智能?

刚才说了,每个人都聚齐了这8大智能,只是程度不同,同时大脑又像是一块黑匣子,想要利用好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大人除了熟知这八大智能方面外,更要有一双懂得发现的眼睛,注意,是发现,而不是尝试去补全。

比如我们给孩子解释“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用语言描述孩子好像接受不了,大人就得想到换一种方式。基本上当你试了2-3次不同智能方式之后,你也许会发现,哦,原来我表演着鹅的动作,孩子跟着学的时候,他更容易理解这句诗,就是用到了“身体动觉”这个智能。

下一次跟孩子讨论物理知识的时候,还可以先尝试“身体动觉”智能来看看孩子的接受程度,结果可能也是最快的,也可能不是。如果不是,就继续从剩下的智能中选择不同的方式。

听起来好麻烦是不是?

为了缓解一下大家的压力,给大家插播一些轻松点儿的内容,看看美国一所学校是如何利用“多元智能”进行教改的。

首先学校把多元智能理论的8个方面换成了8种不同的“聪明方式”。

走廊挂有不同的“聪明条幅”,孩子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就知道,我的“聪明”可能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有“body smart”(身体的聪明),“self smart” (自我能力的聪明)等等。

为了顾及孩子不同的聪明方式,老师们在教学上也做了大胆的改革,比如他们把数学课搬到了舞蹈教室。

如果你仔细看舞蹈教室的玻璃,你会发现上面写的是数学公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老师发现有孩子在“body smart”(身体协调能力)方面特别强,于是就尝试是否可以通过舞蹈的方式来传授他们数学知识。

当然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大家都不太清楚到底哪种smart更适合他们,于是老师就用了“试错”的方式,把一个知识点用8种不同的途径去呈现。你就看到了以下这样的教室。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原来同样的空间下可以有4-5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图片最底下,两个小男孩用乐高积木在学习数学,左下方一个老师在为一个小女孩1对1的讲解。

图片的右后方,一个小女孩和两个小男孩在小白板上解数学题,地毯上还有两个孩子滚来滚去的研究数量单位。照片的最后方角落里,依然保留了最传统的板书式的教育方式。

这才是“多元智能”最理想的教室环境,通过不断的拓展教育方式的“全面”来匹配孩子的能力需求,而不是整齐划一,只用一个方式教与学。

当然,光做到这些还不够,孩子还需要为自己有不同的“聪明”方式而感到骄傲。为此学校主要做了两点:

第一, 孩子在平时的学校环境里就有展示自己特殊“聪明”的机会。比如一些绘画和空间感聪明的孩子,帮助老师一起设计了这样的走道和休息空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同时,学校还给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数学”聪明和“沟通”聪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比如学校的小卖部,全部由学生自己管理,他们需要负责进货,记账,卖文具等等。

学校的内部信件系统也是由学生来管理,他们不但需要“肢体协调”的聪明,还需要一些“逻辑”聪明,让每一天学校内的通信可以达到效率最高。

第二,学校除了给孩子平时提供展示的机会,也让孩子向家长展示这种“特殊”的聪明。学校重新改造了家长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比如家长会不再是看一个孩子的“成长手册”,而是看“身体”聪明的孩子表演独轮车特技。听一个有写诗才华的孩子分享他最新的作品。

这所学校也成为乔治亚洲最受欢迎的公立学校,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非常突出。

我们可以做什么?

也许看到这里,很多人又会说美国教育就是好,中国差太远了。但其实我自己在美国这6年里,没有遇到过一家将“多元智能”用到极致的学校。想要比肩例中的学校,需要的是从上到下的魄力,更少不了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扭转环境这艘巨轮实属不易,但改变我们家庭这叶小舟的前进方向和动力却是易如反掌。

所以最后,我们到底可以为孩子做什么呢?

给孩子多重频段体验,鼓励他们发现“最优配置”

比如想让孩子理解加减法,大人可以把“多元智能”作为标准,利用不同频段去“广播”这个知识。

有的频段用语言,有的用空间感,有的用音乐,有的用自然敏感度。加德纳自己在1997年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孩子的早期阶段,用越多的频段广播越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孩子和成人互动的经验,减低频段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同时孩子这台“收音机”在接收时,8个频段的强弱也不同。他们也是在不断的调整中慢慢发现自己在接受某类知识时,哪个频段最快最清晰。

而且往往一种单一频段并不能吃遍天,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发现几种频段的最优组合,更可能得到最高的学校效率。

比如我在写文章之前可能需要听一会儿音乐进行构思,在一个问题深入思考的时候又需要利用思维导图去判断写作的方向,写完之后还需要重新默读一遍重新看一下逻辑是否有矛盾。不断地尝试过后,我会把这样一套方法规范下来,达到最高效的写作状态和效果。

孩子正是在丰富的体验中,通过排列组合2-3个方面达到了在特定环境下解决问题的最高效率。

写在最后

说到最后,在我们盲目羡慕“别人家孩子”的同时,是否可以反观一下自己:

你是否愿意花时间思考出有创造力的方式向孩子传授知识?

你敢不敢用“舞蹈”来表达绘本,会不会用唱歌的方式教他学地理?

学校和家长是否能够理解和鼓励这种创新,还是说这些东西都是没用的和高考无关?

只有不断打开“教”的途径,才能发现孩子到底用哪种方式接受是最有效。如果只是把眼光放在“全面”开发孩子的“潜能”上,轮到“教”的时候依然采用最传统的模式,那么所有的“开发”也只是让你买了一种自我安慰,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