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嘉/宾
学长近照(大雾?
郑梓萌
2020届理科11班毕业生,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在燕园等着学弟学妹们来恰饭。
01
写在前面
Physics brightens the world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2020届理科生郑梓萌。关于物理这一宏大的学科我还没有资格给大家“谈感想”,不过既然高考物理作为一门考试,关于考试经历者的话还大抵还是有些作用。不过单纯谈应试的话大家会很惊讶的发现原来是这样一些邪门歪道意料之外的事情想法反而有用,和物理学科本身没关系,所以我还是笼统的分成两个群体:不想修物理专业只想拿高分的同学和想修物理专业的同学。这么分有点贬低人,原谅我,只是图方便,我并不认为两者有高低之分,正如我不喜欢学高中生物只想考试拿高分,我也没什么罪恶感。学知识本来就只是按兴趣走,不感兴趣的东西强迫下肚也没有什么用。正如我才过了三个月就把免疫调节的过程忘了许多,但是我疫情在家时候看的30多集《10分钟解剖学》还记得很清楚。请原谅,为了写作方便,两者的目的不同,我很难在一起说,索性写成两段,读者不必全看。
02
送给不想学物理类专业
只想拿高分的同学
Physics brightens the world
对于高一高二的同学们,我想如果你的成绩很低,倒不是因为你没有物理天分,只是做的题不够多。
高考物理题大部分我想是很简单的,但是当我上高一的时候高考物理大题我几乎一个都不会做。我高一在学到机械能以前物理成绩还挺好,一到机械能就断崖式下跌——学机械能以前没有高考计算原题。我当时心态很差,就疯狂做题,一开始当然没有思路,做着做着就发现有一些思路,到最后就觉得很轻车熟路,自然就做出来了。因为老师进度很快,所以我买了一本紫色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厚厚的那本),本来是想每个题做的时候先花很长时间想再下笔,但是这样的训练效果并不能让我在考试中有很大的进步。事实上没有必要花很长时间独立思考一个选择题,这样是做不完一本五三的。我和同学讨论过后,都觉得正确的姿势应该是这样的:上课认认真真听老师讲新知识并且自己要时刻在独立思考(千万别这时候刷题);下课做作业不抄答案但是可以做完对一下免得出事故;自己刷题时重点放在思考答案分析答案,以答案为中心而不是以题干为中心,五三上常常答案比题有思想。做不出来当然要学习别人怎么做的,自己做题所以错误率也不用和考试对标。我高一第一遍做五三错误率在90%左右,重要的是做一题看一题答案,然后刻意的想从答案中提炼出一些东西,并且刻意的下一题中尝试能不能应用自己刚学到的方法。如果有一个从20分到110分的过程,我粗鄙的认为第一阶段是理解书上都在讲啥、做题要用哪些公式;第二阶段是锻炼自己的数学能力,让自己写出方程、解方程组的能力提高;第三阶段是做题时注意细节,不要想当然的下笔,避免细节上出错。
关于应试:学校高一高二的考试和高三下半学期的考试还是有所不同的。高三下班学期要对标高考,但是高一高二的考试难度要高一些,有些选择题要有灵活的思维才能做出来,也挺有思想。要想拿一个说得过去的成绩,注意把老师说的重点抓好就行了,考试也不会出得太离谱。关于背答案这件事,也没什么不好,把物理学学成文科也是一种本领,背得越多考试肯定越强,只要别走火入魔只背选择题abcd选项不背解题思路就行。理论上讲,你要是能背出市面上所有的计算题答案,那就等于你会做所有的物理题。不过这个方法太考验人的记忆力和毅力,有偏好的朋友可以一试,然后欢迎和我交流感想。
03
送给
想学物理专业的同学
Physics brightens the world
物理学是一门很大的学科,它发展到现在,当我们说一位科学家是“物理学家”,基本上是奔着传统物理的方向去的。力学由于应用性和过于复杂性,已经单独分成一个专业:理论力学系。如果你的同学解决力学问题很强,写的多重积分式子一行都写不下大家也都不知所云,你可以亲切的称他为“力学家”。一般来说,少有人有这样的特异功能,还是要靠理解力和思维活跃度吃饭。
学好高中物理当然有相对轻松的办法,就是书中写的所谓“传统物理培养方法”:
搭建框架。
比方说学力学的时候,要明白牛顿力学是由结构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搭建而成的。了解这些是为了知道解决问题要列那些方程,在力学中,就是几何约束、牛顿运动定律、结构定律(比如胡克定律),一般来说老师会讲这些,但是难免会出现同学觉得这些都是方法论没有实际用处,这是因为在简单题中容易想到要列什么,但是高考物理有些年份的压轴题并不简单,不至于倒在列方程这一关。
加深理解。
要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容易。物理学的学习不像化学学科是随着年岁增长学的知识越来越多,而是随着年岁增长对同一件事的理解越来越深。同学很快就会发现高中物理很快就结课了——没有新课可上了!普通物理的力热电光近分类,我们在初中就已经都有涉及,要一直学到大二。大家庭的都是同一节课,老师讲的东西都一样,要有更深的理解并不容易,像王阳明盯竹子一样盯着课本恐怕是盯不出来的,只有拓展阅读才可以。物理学需要创新,但重大的创新很多都是在深刻理解了前一体系的思想后提出的。如果你有时间(特指高一高二),科学史是很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有更浓烈的兴趣,读一本科学原著吧。物理学家的原著和课本上的同一句话,前者用十几页来解释,后者用一句话带过,物理学最珍贵的我想还是基本方程和那些书上的大段大段的话,而非解题技巧。将解题技巧进步到极致是工科该干的事,将世界理解的更深刻才是物理学的原旨。(当然我这么说将数学丢在了一旁,是因为在高中阶段并不需要太多的数学,完全可以大学再学,在这个珍贵的三年里思想大于数学是可以而且令人尊敬的)
扎实的数学基础。
这一点我不想多说,当你做不出来题的时候就会感受很深。
独立思考的养成。
怎么养成呢?请大家独立思考吧!
1
END
1
文案 | 郑梓萌
排版 | 郭柯言
审核 | 朱培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