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学科变革,可能要来了!

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这距离上一次学科重大调整已过去8年。

交叉学科成为新的学科门类,是一次重要的变化,多年罕见。

2021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通知,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

集成电路和国家安全学成为一级学科,终于尘埃落定。此外,人工智能、量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行星科学、应急管理、海洋经济等学科呼声较高,有可能跻身一级学科之列。

一场重要的学科变革,似乎要来临了。

热门学科

人工智能、量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行星科学、应急管理、海洋经济都属于“潜力股”,有可能成为新的一级学科,背后是国家在相关产业的需求。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是世界各国竞争的关键。”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对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我们正在积极加强人工智能一级学科的建设。”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彼时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谈及上述《规划》时称。

2019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举行第四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11次会议,评审通过了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建设方案,20多位院士一致支持设立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并决定启动学科的培育工作。

2020年8月,教育部在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设置‘海洋经济管理’学科与专业的建议”的答复中表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拟于2020年启动新一轮学科目录调整设置工作,届时会将相关建议提交专家进行研究论证。

2020年9月,据中科大研究生院官网公示信息显示,中科大将再新增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推动新兴交叉学科发展,促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科大将新增设立人工智能一级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和量子科学与技术一级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但这两个学位点均为自主审核增列,授权层次包括博士和硕士。

2020年12月8日,国科大决定将行星科学一级学科转入正式建设阶段。行星科学得到重视的背景是,两年来,中国在太空领域开启新一轮探索,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天问一号在此期间成功发射。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教授结合近年调查研究和思考,提出建议设立“应急管理”一级学科,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

高校布局

许多高校早已做了前瞻性布局,比如前面中国科学院大学,率先建设行星科学一级学科。还成立了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在列,堪称“宇宙最强高校联盟”。

但论影响力最广泛的,还属人工智能学院,近年来在全国遍地开花。

人工智能学院

2019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举行高瓴人工智能学院(Gaoling Schoo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成立仪式。该学院由高瓴资本创始人兼CEO、耶鲁大学校董、人大校友张磊和高瓴公益基金会捐资3亿元建设,是人大二级独立学院。新成立的学院将开展人工智能学科和相关交叉学科领域本、硕、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预计2020年9月开始第一轮招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源:新华网

仪式上,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高润生介绍,到目前为止,已有35所高校设置了人工智能新专业,新增101所高校设置机器人工程专业,新增96所高校设置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50所高校把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纳入“双一流”培养方案,31所高校自主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24所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

人工智能学院包括一大批顶尖高校,比如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学院、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等。

天问一号和嫦娥五号

2020年7月,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了瑰丽壮美的火星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2020年11月,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发射!开始历时23天的探月之旅。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务,这也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天问一号的成功发射,有国内诸多高校的身影,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火星磁强计,西安交通大学开发出世界上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新型镁锂合金,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柔性太阳能电池系统,天津大学担任火星探测着陆的重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参与图像和数据压缩的任务,青岛科技大学担任着陆器自主导航的任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担了火星应急信标装置的研制。

嫦娥五号凝聚着的成百上千家科研单位和数以万计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辛苦付出,包括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杰出校友和研究团队。

量子计算

2020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要用6亿年。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量子优越性像个门槛,是指当新生的量子计算原型机,在某个问题上的计算能力超过了最强的传统计算机,就证明其未来有多方超越的可能。”中科大教授陆朝阳说,多年来国际学界高度关注、期待这个里程碑式转折点到来。

12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该成果,审稿人评价这是“一个最先进的实验”“一个重大成就”。

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参与国家重大项目上,都贡献出了重要的力量。

重要机遇

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以人工智能为例,根据高盛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统计,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却只有5%左右。我国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巨大。

新一轮学科变革的背后,是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的结果。在国家重视的一些领域,许多高校的地位将得到提升,比如电子、计算机和医学方面具备优势的高校。

在这场变革下,你认为哪些高校更有可能抓住机遇,一飞冲天呢?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