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坚持给宝宝做腹部按摩,可以促进肠蠕动,帮助宝宝消化。

新妈妈问:我家宝宝7个月了,放屁又响又响。我每天都放很多。宝宝有什么问题吗?

护士回答:人类大肠,尤其是从大肠到直肠,大约有100种,100万亿个细菌。细菌分解食物。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质和气体,这些气体集中排出体外后会变成屁。而且放屁对身体有好处。

宝宝放屁是身体排出气体的正常现象,说明宝宝的消化系统非常健康,不用担心。一般宝宝放屁多,多吃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如红薯、土豆、蚕豆、豌豆等。此时,婴儿应少吃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适当增加蛋白质和脂肪食物的摄入量。另外,如果你的宝宝喜欢用吸管吸果汁或汤,可能会吸入过多的气体,所以会有更多的屁。当然,如果你习惯了,你的屁也会减少。

6个月内没有添加辅食的宝宝放屁更多

平时肠道菌群比例适当,肠道功能正常。偶尔肠道内有较多产气杆菌或肠道内食物消化分解时产生较多气体时,宝宝会时不时放屁,屁听起来又轻又响,但屁不臭。当你断断续续听到宝宝放屁,但没有气味时,多半是肠胃排空后饥饿导致肠蠕动增加所致。这时候妈妈要注意宝宝是否饿了,及时喂。

同时,母亲可以仔细检查婴儿的喂养方法是否恰当:

部分母乳妈妈觉得母乳比较稀,容易消化,所以只给宝宝吸母乳。其实前半部分母乳的成分和后半部分是不一样的。前半部分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和乳糖,后半部分含有更多的脂肪。如果只吃前一种牛奶,蛋白质和乳糖会很快通过胃进入肠道,肠道内的细菌会分解不完全消化的蛋白质和乳糖,产生过多的气体。所以,宝宝放屁太多的时候,哺乳的妈妈应该让宝宝先吃一个乳房的奶,再吃另一个乳房的奶。

宝宝在吸奶过程中可能会吃太多空气,这是宝宝放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在吃母乳时没有正确连接,只含母亲的乳头,不含大部分乳晕,或者喂养姿势不正确,可能会吸入更多的空气;手动给宝宝喂奶,如果奶瓶不能完全倒置,奶头里没有奶水,也会让宝宝在吸奶的同时吸进空气;另外,当宝宝边吃边哭的时候,空气也会随着乳汁进入胃里。

人工喂养的婴儿选择含蛋白质较多的配方奶粉。比如0 ~ 6个月的宝宝,要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的奶粉。如果选择1 ~ 3岁的配方奶粉,由于这一阶段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0 ~ 6个月的奶粉,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使宝宝发出臭屁。

添加辅食的婴儿放屁更多

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摄入了过多的淀粉类食物(如米粉、粥等)。),而且进入肠道后,在消化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气体,产生更多的臭屁。另外,肉、蛋、豆类、蛋白质添加过多,会在消化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氨,产生不断的臭屁。当你吃大蒜、洋葱、韭菜等有刺鼻气味的食物时,也会让宝宝放屁。

此外,还有以下几种宝宝放屁的类型,家长可以理解,以便宝宝出现同样情况时,了解原因和对策:

(1)如果宝宝断断续续放屁,但没有臭味,经常听到阵阵肠鸣,宝宝在提醒妈妈该吃饭了,宝宝饿了。

如果宝宝的屁伴有酸味,可能是消化不良。妈妈要及时调整宝宝的饮食,减少食物的摄入,尤其是脂肪和高蛋白的摄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消化药物。

如果宝宝放屁、大便多,可能是因为宝宝饮食中淀粉含量高,所以妈妈要在宝宝的饮食中适当添加一些蛋白质、脂肪类的食物。

如果宝宝经常哭闹,情绪低落,肚子发胀,从来不放屁,没有便便或伴有反复呕吐,就要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因为这可能是肠套叠和肠梗塞的征兆。

可能是大便的前兆。当宝宝形成的大便难以解决时,肠道蠕动会增加,肠道内的气体会排出,通常是臭屁。随着肠道蠕动的不断加强,排便后,宝宝就不再放屁了。

此外,消化道出血时,血液积聚在肠腔内;或肠道发生炎症时(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性肠炎等。),肛门排出的气体往往由于细菌的分解而有腥味。

婴儿的屁里有便便

有的妈妈发现宝宝放一系列屁的时候,还会掏出一点屎来。一般情况下,随着肠道蠕动的增加,宝宝会放少量略稀的大便放屁。这是因为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多,略稀,人工喂养的宝宝比较少见。

其他因素有:宝宝吃多了,食物没有完全消化;肠道病毒和细菌感染;肠道菌群失调等。,以至于婴儿的大便次数增多,混有臭屁,大便稀薄或带有粘液和血液。

为什么宝宝屁股那么多?

当婴儿是胎儿时,他的消化道是无菌的。出生后,空气中的各种细菌从口腔或肛门进入消化道,其中大部分属于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但也有少数有条件的病原体对健康有影响。

正常情况下,前者“控制”后者,保持肠道菌群正常,使肠道功能正常。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两者的比例不可避免的会失衡。当肠道内食物消化分解产生更多的气凝胶或气体时,就会产生放屁,这是正常现象。6个月以下的婴儿经常放屁太多。

妈妈小贴士:每天给宝宝做腹部按摩,从肚脐开始,顺时针按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宝宝消化。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