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普朗克曾经这样说道:“思考可以形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思考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只学习、不思考,不深入去探究,也不会灵活、有效地应用知识,就达不到学习的真正目的。
相反,如果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思考,总结规律,合理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让自己的能力不断提升,思维也会更加活跃。
有一位高考状元,就特别重视思考的重要性。
他在高考中考出了709分(裸分)的高分,其中数学是150分满分,英语是144分,语文是129分,理综是286分。
以如此高分,他被清华大学顺利录取,也成为了学弟学妹眼中的好榜样。
大家争相向他请教学习方法,谦虚的他说了这样一句让人称赞的话语:“我只觉得认真思考很重要。”
不一般的学霸,从来不上补习班
这位状元名叫李智,来自重庆一个普通的家庭。
他的优秀是由来已久的,初中、高中成绩在全年级一直名列前茅,还曾得过全区第一名。
按照人们通常的想法,这种成绩特别突出的学霸,要么就是特别勤奋,可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要么就是平时上过不少补习班,才能把别的同学远远甩在后面。
然而,李智却是一个很不一般的学霸。
他虽然非常努力,却仍然保持着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节奏。
每天早上6点40起床,7点10分到校早读;中午会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晚上10点20下了晚自习后,他不会再额外进行复习,而是会尽快上床睡觉。
保持良好的睡眠,能够让他精神百倍地投入到第二天的学习中去,所以这种按时作息的好习惯他一直坚持了下去,从没有过开夜车学习的情况。
他身上还有一个让人惊讶的地方,那就是他从来不上补习班,甚至连一本参考书都没买过。
开动脑筋,好成绩来自于积极思考
那么,不熬夜、不补课、不看参考书的李智究竟是如何取得好成绩的呢?
答案就在那两个关键字——思考。
在课堂上,李智总是集中注意力,跟随老师的讲课节奏,对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地思考。
他从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让思维高速运转,生成自己的想法。有时他对书本知识产生了疑问,就会记下来留到课后去向老师请教。
老师对勤于思考的他也是格外喜爱,总是会耐心地解答他的问题,使他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深入。
在课下,李智会边做题边思考。他说过自己不赞同“题海战术”,做题目时不会一味贪多,而是以质取胜。
比如在做数学题的时候,他会让思维自由发散,从各个角度思考同一道题目,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法,而不会拘泥于现成的解法。
他还会对同一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以后一遇到类似的题目,就能快速发现突破口,可以让解题速度得到很大的提升。
也因为善于思考,李智常常能够轻松解出一些有难度的题目。
同学们对他都非常佩服,有个成绩不佳的同学主动请求和李智坐同桌,用心学习他的思考方式。李智也热情地给予了帮助,后来这位同学高考考了500多分,可以说与李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自我调剂与减压,轻松备考得高分
李智不光成绩优秀,还很会调剂自己的生活,让高中三年过得有声有色。
他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还主动在学生节上参演英语诗朗诵、唱歌、戏剧等等。
平时他还喜欢打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用运动来为自己减轻学业压力。
在参加大考前,他会做一会儿深呼吸,以便缓解紧张、焦虑的心情。
最有趣的是,他在高考前几天,还通过看电视剧来放松,然后带着轻松的心情走进了考场。
高考他自我感觉发挥不错,就是担心语文作文可能有点偏题,会影响分数,最初他给自己估了690分的分数,为了稳妥起见,又改为670分,甚至一度认为只有650分。
直到看到最终的分数后,他才放下心来——他考到了709分,再加上市优秀学生加分10分,他的高考总分为719分,北大、清华都争相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他最后进入清华建筑学院就读,在那里他继续努力学习,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曾获得清华大学新生一等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等多种荣誉。
看到李智的成才经历后,相信学弟学妹们能够获得不少启发。
很多孩子在高考复习阶段,虽然一遍遍地“过书本”,一道道地刷题,却没有产生什么明显的效果,归根结底还是缺少了思考的环节,导致对知识的掌握流于浅表,找不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也不懂得灵活变通、高效运用。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参考李智的做法,积极开动大脑,主动思维,课上带着问题去倾听老师的讲解,并要大胆参与课堂讨论,验证自己的想法。
课下用解题来锻炼深度思维,尝试一题多解、变式训练、错题反思,将题目的“来龙去脉”彻底弄清楚,走上考场后才能信心满满地应对各种类型的题目,取得好成绩也不会再是一件难事。
我是【亲子育儿堂】,一个热爱读书、学习的老爸,长期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愿与爸爸妈妈分享育儿、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