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校长。
他最后一刻理想的崩塌,与得福两人意见产生分歧的那一幕,真正的催人泪下。没人能够真正读懂他,学生不懂,领导不懂,甚至连自己亲生的女儿也不懂,唯一能够懂他的妻子也早已去世多年。他守着他那两间破教室,从最初的涌泉村到后面的金滩村,抗住了戈壁滩上肆虐的风沙,却挡不住新时代翻滚前进的浪潮。他明白,当潮水褪去,就一定知道谁在裸泳。他迷茫,他不知道他这样做是不是真的做错了。拦过载着外出务工学生的大巴,挨过学生家长的揍,受过教育领导的批评,最后,白老师终于妥协了。他不计后果,私自卖掉了闽商捐赠给学校的四台电脑,购置了西戈壁滩小学学生参加合唱比赛的校服,他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受批评,撤职甚至进监狱,可他却没有丝毫退却。当他站在舞台上面对着他的孩子们尽情指挥时,脑海中闪过的是麦苗从福建辞职回到了金滩村,小川失联许久的母亲回到了他的身边,孩子们户口证明也落实了下来,从而避免家长为了孩子打工虚造年龄,在某一瞬间,我真的以为这就是现实,对于白校长最好的结局,可结束后发现这却是白校长自己的幻想,这一情节的加入又对白校长这一角色增加了些许的意难平…
好在最后,编剧没有让观众老爷们失望。麦苗回到了白校长的身边,县里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凡在校学生,一律不许外出打工。这也算是对于白校长最后的慰籍吧。白校长不再是校长,却仍是受学生们爱戴的白老师,依然为他热爱着的乡村教育贡献出自己的热情与力量!
为什么我会对白校长这一角色有这么多复杂情感呢,因为我从白校长身上看见了我父母的影子。我的父母,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乡村教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们俩考上了师范中专,经过三年学习,被分配到了大凉山的某县的一个乡镇中学当老师,这一当就是三十年!他们在那个山村里度过了大半生岁月,见过太多学生因为家长的阻挠而不得已放弃学业,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甚至有家长直接来教室把学生带走!即使是义务教育必须普及的今天,2021年,仍然有学生偷偷跑出去打工或者在家躺尸不上学!我的爸爸负责学生工作,每每谈到他们那的教育问题,他总是无奈的叹气。县里为了让这些乡村孩子上学,免了他们一切费用,可更有家长叫嚣“要给我的孩子发工资,我的孩子才去上学!”如此荒谬的言论,却真真实实的存在!三十年来,我的爸爸也像白老师一样,做过家访,拦过学生,找过领导,可仍然有许多学生因为家长的干预或者自己的叛逆而选择辍学,这也是他最大的遗憾之一!都说,教育乃百年大计,不可急功近利,近些年,国家对大凉山,对乡村地区的扶贫力度也增大了许多,教育扶贫仍然是重中之重,靠着政策的严格落实,在校学生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也在慢慢实现,扶贫定先扶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