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相信有光吗?”一句呐喊,应该能惊醒许多人吧。因为它尽管只是奥特曼里的一句话,但是谁又能否认它所蕴含的哲理呢?那就是召唤人们要看到希望,看到未来啊!这应该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吧,但是在有些人看来这就是不可接受的。
这不,寒假之前,山西运城一所中学的几名学生在学生公寓就是因为喊出了这句话,被学校做出了劝退处理。不但如此,学校还发布了一则“悬赏公告”,鼓励学生对“坏人坏事”进行检举揭发。
孩子因为即将放假,激动地喊了几句话,就被扣上“坏人坏事”的帽子,还作出了劝退处理。就说几句话,还是动漫里的台词,怎么就被黑到了这样的程度呢?就是上世纪,那个非常时期,也没有这样夸张的吧。而更让人恐怖的是,为了震慑学生,他们还怂恿学生相互举报——这是在干什么呢?是不是有些感到荒唐?
学校是一个什么地方?可以说,是一块远离世俗纷争的净土啊,因为它是教育和培养孩子成人成才的地方。作为老师,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和初心,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而不应该简单粗暴、肆意妄为。
在这件事里,老师的做法偏激疯狂,缺少思考。三个学生就是在学生公寓大声喧哗,也只是行为不当,并没有品德行为上的恶,怎么就被定性为“坏人坏事”,还被退学——这恐怕就不是一个“坏人坏事”就能兜得住了吧?那程度必须要在后面加上“十分恶劣”了吧。可是,这件事能这样评价吗?可以说是完全罔顾现实啊!
对于这样的学生,他们就是做了错事,退学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学校是教人做人的地方。我们应该给他们进行教育引导,也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惩戒,而目的就是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矫正他们的行为,以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
现在,尽管学校收回了此前的处罚决定,但是这次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恐怕不是一个决定就能消除的吧?而当下,这样的矫枉过正的做法却在各地不断上演,这才是更让人担忧的事。诸如:河南禹州,36名学生不能按时就寝,学校劝退责令其立即离校;河北永年,几名学生早读迟到,被班主任剃光头;湖南长沙,因为训练时,学生精神不集中,60余名学生被罚单膝跪地15分钟……这一个个的案例,不都是在告诫我们,教育需要耐心,需要细致,需要爱护吗?我们的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怎么就把“三心”忘得干干净净了呢?
大明已经灭亡了,东厂和西厂也不复存在,怎么到现在,我们的老师还在拿着这个衣钵在学生中制造阴暗呢?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总是强调做人要光明正大,要光明磊落,而到了现实的教育语境中,就把这一切抛诸脑后了呢?
尽管现实中还有这样的人,但是谁对这样的人不鄙视、不愤恨呢?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之间,相互之间看不顺眼,并不是因为对方成绩如何,而是因为对方是一个“告密者”。你做人都不能光明正大,这样的人还可交吗?显然,是没有人会接受这样的一个人在自己的身边的。就是现实当中的职场,不也是如此吗?
大家或许都记得陶行知先生的“三颗糖的故事”吧。
“陶行知当小学校长时,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他当即喝止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学生惊异地接过糖。
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给你。那个同学更惊异了。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他们毕竟是我的同学啊!”
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让他在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坚持或者放弃的调整当中,做出最合理的选择。这样的转变,应该是他自己在自我教育中达成的,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需要它的自我完善和修正。
或许有人会说,那老师在其中起着什么作用呢?老师的作用就是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和牵引的作用。换言之,老师就是一个园丁,你可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啊!
俗语云: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够树立百年树人的思想,善待每一个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温暖,一些阳光,一些爱。如此,我们的祖国将来才会有更多的栋梁之材,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