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学前,老师要求交一张全家福。亲子活动入园那天,我注意到有个家庭的全家福,只有妈妈和孩子。后来偶然得知,这个孩子确实父母离异了。3、4岁的孩子,可能还不能明白爸爸妈妈分开是什么意思。
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夫妻,在孩子未成年前,选择了分手,离婚率年年攀升。为了尽量控制住这种不好的趋势,新版《民法典》提出了饱受争议的“30日离婚冷静期”,该条款已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而对于有孩子的家庭,不管夫妻双方感情如何,继续一起生活还是分手离异,孩子今后的抚养权、教育、生活,成了孩子父母最大的争执点。
而这样的对骂对打的丑态,可能不只发生在真正离婚的家庭中,也许你我的今日、昨日,就也在孩子面前上演过相互的大吼大叫、上演过以为最不伤人的冷战。
1
离异夫妻家长群开撕,男人提醒女人接法院电话,女人指责男人5年没付抚养费
一对离异夫妻,在孩子所在的班级群里开撕。
先是男人提醒女人接法院电话,有家长提醒:你私发比较合适。男人趾高气昂说了句:没有wx好友,打电话不接,这是唯一通知渠道,谢谢理解。
再是女人指责男人5年没付抚养费。
之后两个人把一切烂账,摆在了众目睽睽之下计算。
抚养费、婚内不忠、黄赌毒,双方最不堪的一面,一定也要让他人知晓,并一起唾弃之。
我们看到的不是两个曾经相爱的人,分明就是仇人。
一场撕扯,昭然人前。男人女人没觉得丢脸,只有把对方最丑陋一面摆出来,自己才是胜利方。
老师劝:家事私聊吧!
家长劝:我们一起为孩子考虑下,好吗?
但这是两个失去理智的成年人,继续做着愤怒的小鸟。
有位妈妈劝得特别在情在理:清官难断家务事,你家闺女很可爱,我们没有立场去感同身受,大家群里都少说一句,当做给孩子最亲的人留一点体面。
一位家长,不知道是想用图片刷屏,还是实在心疼那孩子,连刷了5张阿弥陀佛、感恩的图片。
作为外人,还是一个成年人尚且受不了,何况身处其间的孩子,平日里该听到多少父母彼此间的最恶毒语言的咒骂。
最后,以老师询问谁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为结局。
2
相互伤害的父母,挥舞的利剑,最终却伤孩子最深
父母如果离异分手,稚子最是无辜。
上文中的男人、女人,肯定是不再相爱才分开的。但男人在争取孩子的探视权,女人一直抚养着孩子,他俩一定都还是爱着孩子的。请不要让大人的相互伤害,最终却让挥舞的利剑伤了孩子。
扯开遮羞布,这对父母彼此骂爽了,可孩子之后在班级里,是被同情、被排斥、被歧视的哪一种呢?
我们在怜悯这个孩子的同时,会不会反思下自己,平时和老公、妻子相处时的暴跳如雷,抑或沉默冷战,也悄无声息伤害了身边敏感的孩子。
上一个月,我和老公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吵,为了孩子一堂思维线上课理解不太好。
我认为不理解没关系,年龄小还来得及,但得慢慢给孩子多方面解释、演示。
老公觉得孩子小,听不懂就算了,大点再学一遍就行了,在旁边看着自己的手机游戏。
我上升到是老公自己非要报的班,刚报班时孩子跟不上,老公就把手机甩我面前要我自己退课,现在要学又自己态度不好只丢给我教。
每次吵架不管我占不占理,老公都是吵不赢我,只喜好冷战的。这次不例外,他直接出房间啦。
我一下情绪控制不住,委屈地掉眼泪,抱住了两个孩子(双胞胎)。哥哥反复地说:“妈妈,我学我学,我喜欢的,我学。”弟弟似乎想逃避这两个歇斯底里吵架的人,跑到一边疯去了。
哥哥的懂事,弟弟的躲闪,我看在眼里,叫回老公,告诉他:我们这样,是在伤害孩子。明明可以沟通解决的一件事,你无法全力支持,我无法佛系教育,但不应该因为任何理由,让孩子变成这样。
老公深以为意。第二天郑重其事地给两个孩子道歉。
第二天晚上,我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昨晚吵架不对,但是我们都是爱你们的。爸爸有给你们道歉,是吗?
哥哥笑着点了点头。弟弟懵懵懂懂,反复问:妈妈,爸爸是跟你吵架了,干嘛给我们道歉呀?
我同事曾说过她跟老公的一次冷战。
她本以为这是在孩子面前,最不影响孩子的一种抗议方式,但孩子的反应让她汗颜。4岁的儿子,那天晚上主动抱出了爸爸的枕头。夫妻俩都纳闷了。
孩子说:爸爸,你们不是吵架,你就要睡书房的吗?我帮你一起铺被子。
夫妻俩破涕为笑。
谁说孩子不知道,看不懂,都非常有眼力劲呢!
3
父母不需要假装恩爱,只是需要学会在孩子面前,温和且平和地对待彼此
父母即使离异分手,或者有意见分歧时,也不需要在孩子面前假装恩爱,也不适合沉默冷战,更不适合大吵大闹、大打出手。
作为抚养方,我们不要拒绝孩子的父亲/母亲应付的抚养费,不要自行剥夺对方的探视权。多一个人负担经济,多一个人疼爱孩子,只是会让孩子和你的生活更舒适点,不会改变任何其他。
离异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他还是你的父亲/她还是你的母亲,我们仍然爱你。我们要学会在孩子面前,温和且平和地对待彼此。
不管父母是否在一起,不管家庭有多少金银,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有着其他孩子的天真可爱和快乐,享受父亲的爱,母亲的爱;能有着和别人差不多的零花钱,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毕竟,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来治愈,而我们有且仅有这一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作者原创文字,侵权必究。
欢迎关注【右右细毛和爸妈】3岁双胞胎男孩家庭,爸妈说故事,轻松趣味育儿,家庭共同成长。爸爸IT男,项目管理师,善于筛选育儿知识,去伪存真;妈妈人力资源管理师,曾经职场,如今全职,一定最懂你的心。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