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教育帮扶 在山海间书写“佛山故事”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伴我行中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尼地乡洼里洛村七里坝社幼教点,辅导员俄木日且和俄尔什切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开心地互动,用普通话说话、唱歌,已成为凉山州学前儿童的新风尚。

2018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联合开展的“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在凉山州启动,佛山将此纳入对口扶贫协作重点内容,累计投入近7000万元帮扶资金,加强幼教点软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凉山幼教点师资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升当地学前幼儿普通话能力和普及率。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自对口帮扶四川凉山、甘孜,西藏墨脱,新疆喀什等地以来,佛山以教育帮扶为核心,以扶智为主线,以重点项目开展为抓手,找准受援地需求与本市优势的结合点,强化教育帮扶合作顶层设计,因地制宜打出抓硬件、强师资、通语言、助产业“组合拳”,探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实践经验和制度逻辑,推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全链条帮扶,施展精准扶贫“绣花功夫”,开创教育全面长期帮扶合作的新局面。

撰文:王雅铄 姚汉强 林建娜

1 强化保障力度

投入真金白银打通“语言关”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少不了……”在平均海拔高达2600米的大凉山昭觉县,洒拉地坡乡幼儿园5岁的沙马子叁歌声刚落,整个教室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幼儿园的入口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个大字格外显眼。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全州54万名学前儿童中,约49%不会说普通话,教育已成为凉山脱贫攻坚“短板中的短板”。如今,这里的孩子已经能够“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根除彝区贫困代际传递的基础不断巩固。

这背后,离不开佛山建立省、市两级“双纳入”管理机制,不断加大对“学前学会普通话”项目的资金投入与帮扶。近年来,佛山市教育局瞄准受援地教育薄弱环节,强化教育帮扶合作顶层设计,创新教育帮扶合作方式,拓展教育帮扶合作领域。2018—2020年,佛山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70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凉山州11个贫困县设立专项工作经费、完善设备设施、开展“一村一幼”辅导员培训活动等。

在资金的保障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学普”项目推进的第一步。美姑县通过整合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村支部活动室、彝家新寨民俗活动场等富余公共资源及租用民房、搭建板房等形式,设立了291个村幼教点,共313个教学班。这些幼教点,也成了该县“学前学普行动”的重要载体。

“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重中之重。”佛山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佛山投入的资金还重点在于帮助凉山州开展集中培训、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应用,通过技术保障单位业务指导的加强和大量教学资源的投放,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2018年9月,广东省教育厅和佛山市教育局联合委托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举办凉山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培训班,采取“来粤培训”的方式培训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幼儿园园长25名、骨干教师25名。此外,佛山协同当地还进行“云上培训”、跟班学习、集中研修等,3年下来,累计培训幼教点辅导员等23000多人次。

“上过幼儿园,过了语言关的孩子,来到小学后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学习,与以前相比状态截然不同。孩子们变得更加开朗活泼,甚至成了家里的‘外联部长’。”在喜德县尼波镇中心小学教师勒尔瓦则看来,近年来随着教育投入加大、彝族孩子普遍能上幼儿园,小学的教学难度大幅下降,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好转。幼教点实实在在地架起了孩子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为义务教育打下基础。

目前,“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在凉山州所有幼儿园、幼教点全面实施,覆盖幼儿园(点)3895个,招收学前儿童26.96万人。2019年10月,“学前学会普通话”凉山试点项目组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包括“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控辍保学”项目、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建设等方面,佛山已累计向凉山州投入3亿多元,并在盐源中学设立“佛山班”,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成效受到教育部表扬。

2 输血造血并重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强师队伍

大山深处,朗朗读书声在回荡。凉山州布拖县石咀小学的老师通过手机联网,用电视机同屏投影出《我家是个“小小动物园”》的课文,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进行学习。佛山市第九小学支教教师曹本华带来的先进教学方式,让石咀小学成为布拖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典型。

如今,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已在布拖全面开花。通过手机“小屏换大屏”,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播平台”参与全国优质课堂学习,平均分提高了10多分。教师也可以与全国的名师交流,全县上万人次教师接受互联网教育技术的应用培训。

为帮受援地打造教育内驱发展“强引擎”,佛山根据受援地学校实际需要,精心选派理念先进、经验丰富的名校长、骨干教师到受援地送教送课,开展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本教研、课堂教学技能等专题培训,同时接收受援地中小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到佛山优质学校跟岗学习,实现双向联动提升。

据佛山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0年11月,佛山市共派出5批89人次赴凉山州支教。2017年以来,佛山累计选派14名优秀校长和教师前往墨脱县开展专项培训,培训教师近600人次,并接收了墨脱县31名教师前来广东参加各类培训。

“单兵作战”的带动作用毕竟有限,如何多管齐下,打造教育帮扶的“联合战队”?佛山教师援助工作从“分散式”升级为“组团式”,充分发挥专业引路人作用,在受援地学校努力构建传帮带机制。

2018年,佛山在盐源中学首设立“佛山班”,相继派出6名骨干教师对该校进行“组团式”教育帮扶。“佛山班”老师倡导分小组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当地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上学期,在成都市2021届高三毕业班摸底考试中,“佛山班”56位同学中有41人过了成都市划定的本科线。

“佛山老师讲课,我们本校老师都可以去旁听并进行课后交流,一定程度上能给本地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启发。”在盐源中学校长林新明看来,佛山教师进行“组团式”教育帮扶,把佛山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凉山,在教育改革上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这场“组团式”帮扶,接力从未间断。2020年8月底,佛山三中6名骨干教师组成支教组,前往千里之外的四川省昭觉中学开展为期3个月的“组团式”支教。受疫情影响,受援学校教师还可接入到佛山禅城的远程支教平台,让教育工作停课不停学,与东部发达地区的教师一起通过网络远程研训,共同成长。

推动更多受援地学校提质升级,“输血”之余更要“造血”。佛山通过委托管理办学、学校结对帮扶、为受援地提供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等方式,助力被帮扶学校凝练特色、质量强校、特色兴校,助推受援地“种子学校”快速发展为本地“龙头学校”,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帮扶发展共同体,以点带面推动周边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拉长教育“短板”,关键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佛山启动“佛伽托管”教育模式,开展“输血造血”并重的“强师工程”,通过人才互补、信息化合作、共同教研等方式,形成远程培训等高效运作的管理机制,打造出两地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虚拟交互社区,不断提升受援地教师的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水平,力促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强师队伍,使佛山的先进教育管理理念在受援地生根开花。

3 区域优势互补

职教精准帮扶多点开花

佛山的“帮扶地图”跨越山河,从位于帕米尔高原的新疆喀什市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从西藏墨脱县到广东云浮市郁南县平台村,点多、面广、线长。

“扶贫重在扶智,扶智贵在精准。我们要找准本地优势和帮扶地需求的结合点,面对接受帮扶地区各不相同的需求,深入调研受援地教育发展需求,做到精准施策。”佛山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是最直接的、最有成效的扶贫方式之一。佛山是广东省首个获批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的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凉山正在规划职业教育园区,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地在教育特别是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凉山所需,也是佛山所长,在该领域有很大的协作空间。

去年9月底,佛山市和凉山州共同举行2020职业教育对口扶贫招生总结会暨结对帮扶学校签约仪式,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助推凉山精准帮扶、精准发展,推动两地教育事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全市10所中职学校对口帮扶凉山州10所学校中,佛山市南海区九江职业技术学校与凉山州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成为结对帮扶校之一。此前,该校已先后派出汽修专业教师两名骨干教师到甘洛职校支教共两年,并在校内创建“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及“广东省粤菜师傅培训基地”,为全国多地贫困人员提供免费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服务。

作为粤菜发源地之一和中国厨师之乡,佛山市教育局主动加强与受援地教育局沟通协调,安排顺德厨师学院开办佛山特色职业教育劳务培训,开展厨艺“送教上门”,开设三期“精准扶贫定向班”,每年招生90人,为贫困地区人员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烹饪技术培训与服务。截至2020年7月,顺德厨师学院各级各类“粤菜师傅”培训班共举行52期,培训学员3005人,其中送教上门形式的培训超过550人次。目前,3005人全部实现就业,建档贫困户全部脱贫。

通过在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的烹饪专业学习,“凉山班”学生李松去年成功走上“寻味凤城——‘世界美食之都’顺德美食品鉴夜”活动的国际舞台,在英国伦敦和纽卡素两座城市献上“萝卜渔网花刀”表演,让在场的嘉宾叹为观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佛山不断发挥职校“把脉问诊”的功能,向受援地输出产业发展方法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齐明团队与黑龙江能源职院教师团队自2018年11月起合作开展白瓜子(南瓜瓤)综合利用合作研发项目获得广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红色之旅”赛道优胜奖,并作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重大专项科研项目申请了立项。

扶贫过程中的产业优势互补也在吸引佛山高校力量的加持。2020年11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与西藏林芝市墨脱县人民政府签订协议,鼓励引导博士教授团队到墨脱开展教学研究,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将科技成果向墨脱农业推广转化。根据协议,佛科院最快将在今年寒假派出首批师生前往墨脱。

“接下来佛山将继续通过‘结对+团队’帮扶模式,紧密对接受援地产业需求,把佛山优质职教资源嫁接到当地,积极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共建合作,形成集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提供支援的办学格局。”佛山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建立稳定的企业实训和就业基地,将教育与就业、扶贫等对口帮扶重点工作更加密切地联系起来,帮受援地打牢产业振兴的技能人才地基,做大做强重点发展专业,形成职教培养人才、人才壮大产业、产业反哺职教的良性循环。

■链接

“佛山班”科学施教

凉山八成学生过摸底考本科线

“把这个几何图形分开后,3个都是相等的。就像父母生了3个孩子,都是同等对待的……”在凉山州盐源中学的高三(6)班,佛山支教教师黄河别具一格的数学课,让“佛山班”学生杨阿江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以前没有听过这样生动的数学课。老师讲得很形象,我们一下子就理解了。”

一年多前,佛山市三水区华侨中学老师黄河来到盐源中学,担任“佛山班”班主任及数学老师。黄河老师所在的“佛山班”正是佛山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的生动实践。

2018年起,佛山在凉山州建立佛山普通高中教学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提升凉山州深度贫困县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水平。当年即在盐源中学设立“佛山班”,相继派出6名骨干教师对该校进行“组团式”教育帮扶。该班成立之初,56名学生就被分成7个学习小组。

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这是“佛山班”老师倡导的教学模式。上学期,在成都市2021届高三毕业班摸底考试中,“佛山班”56位同学中有41人过了成都市划定的“本科线”。

“佛山团”精准结对

伽师在校生巩固率提升至90%

组团帮扶模式不仅在基础教育开展,职业教育方面同样发挥实效。在佛山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佛山进行“9校扶9专业”精准结对,全市9所职业院校“组团”帮扶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个专业及国家通用语言教育。9所学校作为佛山派出的整体团队,对伽师职教进行全方位的整体帮扶。

2020年1月份,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专任教师谭永刚结束援疆任务返回佛职院。谭永刚从事职业教育已有30年。在圆满完成了第一轮援疆任务后,他毅然报名加入了第二轮援疆队伍,任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督导室主任、口语教研组组长。

“按自治区要求,我的工作以汉语教学为主、专业技能为辅,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身体力行地把广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先进的职教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校的师生。”谭永刚说。

佛山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资金帮扶、人才帮扶和管理帮扶三大途径,2017—2020年,佛山市专门安排对口支援伽师职教建设经费2亿元,用以支援伽师职教专业建设,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建立实训基地和专业实训场室建设。

结对帮扶两年以来,共有123名佛山职教老师来到伽师开展帮扶工作,伽师职校在校生人数从原有的500多人猛增到3553人;当地在校生巩固率从不足50%提升至90%。两年参加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取得一等奖29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25个。学校共为园区企业提供了近2000名毕业生,并培训了25000名社会富余劳动力,有力支持了当地的精准扶贫工作。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