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沈芳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每天上下班都会看到熟悉的母校校名,有说不出的亲切感,心里总是暖暖的。”上海理工大学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沈芳是上海毕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员工,两个多月前小沈正式入职位于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这家医药企业,她有明确的求职目标,希望通过这份工作发挥自己的语言和性格优势,在充满机遇的生物医药行业里积累成长经验。
与沈芳同届的校友刘伟,比她更熟悉这个园区,因为在这里他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硕士毕业亦是新的起点,刘伟的创业项目已经在园区里“升级”,从一个小工位,升级到了独立办公室,而他申请了上理工的博士,要成为学术型的创业者,也为了企业能有更高的创新力。
投递100份简历后,在母校旁“安家”
在本次疫情冲击下,2020届的毕业生求职并不容易。5月重返校园时,沈芳已投出100多份简历,其中1/3得到了反馈,但百般寻觅后,她仍未找到合适的岗位。这时,发布在学校就业平台公众号上的招聘信息吸引了她的注意——上理工科技园里的医药公司在招人。“当时有个感觉:就是它了!”小沈有过几次企业实习经历,因而有明确职业选择方向和个人成长规划,经历疫情,沈芳更加体会到环境对于就业的影响,深感毕业生“要找到自己的工作规划和大形势的契合”,因此,当这家朝气蓬勃的医药公司伸出橄榄枝时,沈芳非常期待。
“我是学英语的,结合专业和自己的性格特点,想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外贸相关工作。我想在第一份工作里好好积累经验,让自己快速成长,也希望自己在团队里能够有所贡献,让公司觉得这份薪水能‘超值’。”沈芳清晰的生涯规划、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态度也令企业满意。刚入职的这一个多月,为了加速适应,沈芳积极向同事求教。她会录下同事示范的系统操作、流程处理视频,下班以后反复学习、练习;她在工作中观察思考,快速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就像游戏里一样,我就是‘打辅助’的。可是‘螺丝钉‘也有意义,不仅能了解整个系统的运作,也能够快速协助各部门,快速将信息反馈给客户。”
沈芳在上理工附近租了房,有了自己的“小窝”,最近,科技园帮她对接了党群服务,园区内合理的规划、完善的设施保障也让她有了一种“家”的感觉。目前,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招聘应届毕业生72人,通过上理工就业信息服务网发布岗位181个,涉及企业49家(包含非园区企业),需求人数632人,成为了企业、毕业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图说:刘伟(右一)
近水楼台,一边读书,一边创业
除了沈芳,上海悠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刘伟,也是科技园协助毕业生创业就业的受益者。
尽管刚刚从上海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毕业,这位年轻的毕业生已有了不少成果。他曾获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创星一等奖”,发表SCI论文2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获2019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刘伟之前或许没有想到,17年年底的一件事会改变自己原来的方向。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是阳光明媚的一天”,刘伟回忆到,那年他还在读研究生一年级,导师与他聊天,向他提出了创业的建议,“我觉得你适合做这个。”
“我本科的时候就爱折腾”,刘伟坦言,大二大三时,他就不局限于学校的科研项目,“总往外面跑”。幸运的是,在研究生阶段,他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在导师的帮助下正式迈入了创业领域。导师先是带刘伟对接了几个项目,让他逐渐看到了自己项目的实际情况,后来又不断地推荐他参加各项比赛,在和各领域老师交流、备赛的过程中打磨自己的项目。其中就包含拿了国赛大奖的“水质卫士”,这是一款用于实现水体水质应急处理与维护的创新设备。
第一个订单在刘伟的记忆中烁烁发光,“18年年底,我们做了很多项目介绍,但没抱什么信心,没想到广西贵港那边和我们联系了“,刘伟还能记得自己拿到第一份订单、收到汇款时的激动心情。那家企业今年再度选择与刘伟所在公司合作,“刘总,按照之前的的再来两套”!自客户的肯定是对刘伟莫大的鼓舞。他将全国推广产品的过程比作了“在地图上插红旗”,目前,已有红旗的点包括上海、江苏、广西、湖北等省市。
现在,刘伟主要负责公司的项目运营,一边和教授对接技术问题,一边和工人对接工作。创业起步,“没有最忙只有更忙”,有一次前往安徽生产基地,刘伟和同事一天驾车行驶了将近1500公里。未来将公司做大后,刘伟希望能够引入投融资、建设工厂、扩大队伍规模。同时,他深知自己的创新道路仍需更扎实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上的最新突破,今年9月,他将会升读博士学位,加强自己的专业深度,完善未来产品。
能够一边读书一边创业,还能让企业“出苗”成长并不容易。“创业空间、公司注册、路演机会,从校园走进科技园,科技园给了我很多帮助。”刘伟说,园区特别关注创业企业的成长过程,会跟进企业发展,帮助孵化产品,“浓厚的创业氛围、多项政策扶持也让我切实体会到,被支持、被推动的成长力量。我们就像一颗颗种子,在园区提供的苗圃中发芽生长。”
据了解,目前智能制造、数控机床、医疗器械和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在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集聚度达80%以上,共有注册企业11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6家、市级小巨人企业5家、区级小巨人企业15家、挂牌上市企业7家。作为大学、政府、机构、企业共同打造先进制造产业的集聚高地,科技园为无数个沈芳、刘伟提供了创业就业条件,为企业输送了优质高校资源,真正打造出了产学研合作的沟通桥梁。沈芳、刘伟们在科技园起步,面向更广阔的未来。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实习生 陈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