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首先,你要明白,“教育”和“教育制度”是两码事。
我所理解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分成三个维度。
教育的三个维度
低维度目的是习得谋生技能
这是所有动物出生后都必须要学习的一道功课。狮子妈妈要教小狮子如何抓羚羊,因为如果小狮子不能掌握这项谋生技能,就会饿死。
这是自然界铁律,人类世界也必须遵循。
只不过古代人类的知识和财富总量有限,所以绝大部分人只要掌握种地织布的劳动技能就可以了,到了近代科学大爆炸,人类掌握的知识太多,但个体生命有限,所以只能分科教育,谋生技能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
中维度的目的是探索世界真相
这是古希腊先哲就已开始追求的教育目的。亚里士多德那句“吾爱吾师,更爱真理”已说明一切。
动物只求生存,“知其然”就满足,唯有人类有好奇心追问“其所以然”,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类文明就是在无数前人在不断对世界进行探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高维度的目的是战胜人性弱点
教育的起点是人,让个体人类能在人类社会生存下去,中途是满足个体人类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终点依然是人,让个体人类在习得足够的知识后,有能力战胜人性弱点,从而让自己活得更安全,更舒适,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也就是说,人类中的最强者,不是战胜他人或自然,而是战胜自我的强者。
秦始皇、凯撒、成吉思汗、拿破仑……纵然打下万里河山却早已灰飞烟灭,耶稣不争不抢,自愿受死,今天却拥有几十亿信徒。
而“教育制度”的根本目的则是维系社会稳定。
一个均贫富的社会不需要刻意维稳,因为没有谁比谁更可怜。
普通人的幸福感通过与身边人的比较获得,比如那么多父母给孩子上早教补习班是因为环境压力所迫。
但一个产生了贫富分化的阶级社会,富人会歧视穷人,穷人会憎恨富人,这种社会结构不稳定,容易产生动乱。这时,教育制度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教育制度通俗的说,就是“大棒加胡萝卜”。
“大棒”就是通过教育,在人脑中植入一套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也就是价值观洗脑,中国古代主要是用儒家思想洗脑,忠君爱国,舍身取义,气节高远,三从四德……读书人学了这套东西就能当官,当官后就整天给没读过书的老百姓讲这套理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社会共识。
如果有人违反这套价值观或道德体系,就会受到严厉制裁,轻则被乡间口水淹没,重则沉猪笼,这种正面宣教和负面恐吓加在一起,人们就不敢乱来。
但光有大棒不够,还得给老百姓“胡萝卜”,告诉你只要在官方构建的教育体制内努力攀登,最后就有从穷人阶级跨入富人阶级的希望,穷人看到改变命运的希望和实现希望的路径,就更会安分守己,把精力都投入进去,没工夫想早饭的事了。
02
古代皇权社会,权力本身就代表财富,所以越接近权力中心的人财富越多,升官=发财,追求财富阶层跨越的主流途径就是想办法进入权力体系——也就是当官。
春秋以前,主要靠世袭,老爸爵位封地,儿子天然继承,平民没阶层跨越可能。
到了礼崩乐坏,战争越来越残酷的战国时代,为打赢战争,各国开始变法,不拘一格,举贤纳能,动了世卿贵族的奶酪而遭到拦阻,商鞅等变法者大多不得善终,但最后变法最彻底的秦国一统天下。
到了汉代,为了长治久安,政府出台一系列制度招揽人才,维系稳定,核心制度是察举制,由地方官员推荐合适的人才进入权力体系。比如最有名的举孝廉,看谁家孩子孝顺,越孝顺越有机会当官,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了非常扭曲的孝道。因为没有明确标准,最后还是形成了任人唯亲的局面,权力被集中到几个大家族世袭,东汉末年,“太子党”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就这么来的。
屌丝逆袭的曹操把天下从汉末乱世中拯救过来后,为了既能争取北方世家大族的支持,又能从平民中选拔真正的人才,就建立了九品中正制(曹丕称帝后正式实施),虽然也是一套官员推荐制度,但有了更明确的选拔标准和审核流程,还要听取地方百姓的意见。
但你懂的,中国这种关系社会,这套流程太容易流于形式,所以底层上升通道还是没有真正打开。
直到隋唐开启伟大的科举制度,平民的上升通道才真正打开,唐宋盛世和科举制度密不可分。
明清时期,中华古典文明进入创新乏力的衰退期,科举考试内容越来越腐朽,但这套制度却一直维系着社会稳定。有才华的人大多能通过科举体系进入权力场。洪秀全就是因为没有才华支撑,又心比天高,才会走上早饭之路。
03
但古代没有义务教育,穷人没钱怎么读书呢?只有祖父拼命种地攒钱,到父亲继续种地攒钱,最后供一个孙子念书。
用今天的话说,这叫风险投资,孙子争气中举,整个家族就翻身了。如果孙子不争气,到老还是个童生,就继续种地攒钱,积攒下一次风投的本钱。
但机会总是向你敞开的,就看你愿不愿意拼命。
你看,多像我在《年轻人,千万别回小城市》里说的,你现在回乡轻松度日,将来孩子起点低会活得更辛苦,你想让孩子以后好过点,甚至改变整个家族命运,你现在就要在大城市里拼命。
到1905年废科举后,那么多读书人一下子没了体制内向上攀登的阶梯,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政府说话不算话,这么多年寒窗苦读全部覆水东流。
所以清末改革越激进,革命火焰越高涨,没了科举,改良派没了出人头地的希望,只能投奔革命派去了。
而从西方学来的现代教育制度,根本目的依然是维系社会内部稳定,给底层穷人以阶层跨越的希望——老爸这辈子穷也就算了,我认命,但再穷不能穷孩子,娃,你好好读书争口气,考上大学,光宗耀祖!
在太平安稳的世道,这套逻辑是成立的。但在兵荒马乱的世道,政府自身难保,这套教育制度的内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年轻人与其把全部精力放在体制内晋升道路上,不如到体制外闯荡一番,撞大运逆袭翻身的概率更大,就像陈胜那句振聋发聩地发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话放在秦末乱世成立,放到汉代就不成立了,放到汉末乱世又成立了……刘邦曹操朱元璋,只有恰巧活在那个乱世,才可能成就那番伟业。
04
今天中国虽是几千年未有之盛世,但在短短30多年时间里,中国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中最激烈的一段改革发生在90年代后期,住房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养老制度改革,以及教育和就业制度改革都迅速完成。
1998年后,国家取消大学生工作包分配制度,不再承担大学生学费,随后中国大学启动了全面市场化改革,教育成了一项从业者需要负责赚钱的油水产业,于是大学疯狂扩招,大学教授到处走穴捞金,大学教育质量每况愈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把精力重点放在了学费更高利润更厚的研究生教育和成人教育(比如MBA)上。
这么一来,从1950年到1998年,这40多年里(中间一度中断)通过“高考上大学毕业分配好工作”的体制内阶层晋升之路,被彻底阻断。
这段计划经济时期,高考充当了科举制度一样的功能,既稳定社会,又给有才华肯奋斗的年轻人提供了一条可靠的上升通道。
清北毕业、一本毕业、二本毕业、专科毕业能分配到什么样的工作,非常清楚。我寒窗苦读,大学毕业当大官,你不好好读书,初中毕业当小工,公平。
然而改革后,一方面,大学文凭不能保证换来令人羡慕的好工作,另一方面,大学不断扩招使得大学生不再是稀缺品,而成了大众品,大学文凭不再是多么金贵的身份象征,而成了在大城市里找工作最基本的敲门砖。
尤其是在这短短20年时间里,中国社会快速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全球化浪潮、城市化浪潮、第三次科技革命、全球金融危机、少子化和老龄化危机、后工业化浪潮(环保革命)、逆全球化浪潮、人工智能革命等一系列前所未见的重大变化。
1873年,李鸿章上书朝廷,中国正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今天中国也一样。
05
为了鼓励穷人家的孩子发奋读书,老师总喜欢说“知识改变命运”,小时候我也信,就好像古人相信“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但纵观历史,我发现真正改变命运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官方对你掌握知识水平的权威认可。
在古代就是中了举人、贡士甚至进士,后来就是清北毕业证书,你只有获得这个认可,从亲友邻居到同事领导,所有人都会高看你一眼,各种机会向你敞开,你的命运才会改变。
但如果生逢今天这种大变局,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有了这个权威认可也很难改变命运,因为权威本身正在坍塌。
前些年,在《青年中国说》节目中,董明珠当面怒斥北大法学硕士张天一:“北大毕业却去卖米粉是对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你应该把米粉店关了,去从事一份用得上自己知识的事业。”
张天一回答说:“书读的越多,出学校你的选择越少,比如今天我卖米粉,我就觉得这个我要干一辈子,那是我选的。”
今天,张天一的米粉店“伏牛堂”做得有声有色。
50后董明珠还在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看待学历和工作的关系,反而是90后张天一看得更通透。
至此,答案呼之欲出。
傻孩子,你被忽悠了!这个时代,就算你读到博士,也不一定就能多挣几个钱!
06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体制内的大学文凭越来越成为一块面试敲门砖,甚至很多公司领教过华而不实的海龟后,海外镀金也不再那么管用,年轻人怎么才能真正赚到大钱呢?
那就要回到教育的三个根本目的。
低维度目的是习得谋生技能,所以要优先学习实用性知识,也就是学了就能用来赚钱的一技之长。
蓝翔校长说,咱蓝翔技校就是实打实学本领,咱们不玩虚的,你学挖掘机就把地挖好,你学厨师就把菜做好,你学裁缝就把衣服做好。咱们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呢?
清北啪啪啪打脸……
再比如跟着力哥学理财,也是学最直接能赚钱的知识。力哥本人能赚钱也是因为我身上具备了两种稀缺技能,专业理财能力和降维表达能力(演讲和写作)。
工作高度细分化的时代,没人能成为全才,你能掌握一项稀缺技能,单点突破,精益求进,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并不难。
中维度的目的是探索世界真相。
人类知识的积累和财富的增长,靠的就是在前人基础上不断创新突破。但科技发展到今天,大的创新突破越来越难,小的创新突破往往也需要团队合作,你看这些年诺贝尔科学奖大多同时颁发给N个科学家。
所以在探索世界寻求创新发现的过程中,就需要具备跨专业知识技能,这些交叉领域往往蕴藏着尚未开发的巨大潜在需求,比如你同时具备了计算机和金融专业知识,你在互金公司中就会非常吃香, 甚至可以自己创业。
在这些风口,你需要的是冒险精神和行动力,而不是精致的学历和傲娇的身段。这其中所暗藏的暴富机会就不是蓝翔技校能教你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天正处于AI技术大爆炸的前夜,而我们今天体制内的应试教育还在重复着工业时代的流水线模式——把前人总结的知识记住,复制下来,不求创新,只求在工作中熟练运用就可以了。
但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不管是文科的背背背,还是理科的算算算,机器的学习能力都比人强得多。哪怕在4年前,我还天真地以为人工智能只能写写简单的新闻通讯,不可能代替人类记者,但今天人工智能写的新闻报道已经具有了很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图灵测试”正在迅速被人工智能攻破,这让我不寒而栗。
人工智能强项是学习整合过去已有的知识,弱点是从0到1的突破创新,尤其是艺术上的突破,这是只有人类才有的“灵感”。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这种拥有“灵感”的人才,最宝贵。
高维度的目的是战胜人性弱点。
美国著名智囊布热津斯基在20多年前提出过“奶头乐理论”(“tittytainment”)。
他认为,资本主义天然会造成严重的贫富分化,而全球化则进一步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分化,使得二八现象更加严重——20%的人口占有80%的资源,掌握着人类社会各领域的话语权,而高达80%的人口会被“边缘化”。过去通过社保制度、工人持股等方式改良的资本主义制度也无法对抗广大底层的不满情绪,罢工、抗议、甚至革命会重新崛起。
解除“边缘人”不满情绪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在他们嘴中塞一个“奶嘴”,让他们以为自己过得很充实,很幸福。
“奶嘴”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发泄性娱乐,比如开放色情业、博彩业,鼓励暴力网络游戏,鼓动网络撕逼口水战。
一种是满足性游戏,比如拍摄大量不切实际的肥皂剧和偶像剧,大量报道明星丑闻,播放很多虚假的真人秀等大众娱乐节目。
把这些令人轻松沉迷其中的娱乐感官体验疯狂堆砌在“边缘人”面前,占领他们的业余时间,就算白天干活辛苦,收入微薄,受到剥削和不公平待遇,而且也没有向上的阶层通道,他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到时候,只要给他们一份能填饱肚子的工作,便会沉浸在“快乐”中无心挑战现有统治秩序。
这话说得很露骨,而且打击面甚广,但看看我们自己每天的生活,看看我们身边人每天的生活,再看看外卖小哥的生活——哪怕在等外卖的时候,有些小哥也会争分夺秒拿出手机追剧或打游戏。
07
这又说到了一个敏感问题,今天中国的阶层固化比20年前甚至10年前更严重。
一方面是因为学历贬值,房价飞涨的客观环境造成的。
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社会底层的“边缘人”花1000块买台手机,就能轻松实现“娱乐至死”的“快乐”生活。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迷于越来越强大的娱乐产业所提供的越来越丰富的娱乐感官体验,就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也不再有雄心壮志和满腔热血去创新突破,改造社会。
布热津斯基提出“奶头乐理论”时,VR和AI技术远没今天那么火。
VR的科技爆炸意味着“奶嘴”吸引力更大了,就像《盗梦空间》里描述的,很多社会底层住在肮脏潮湿的地下室,却终日沉迷于虚拟世界的幻影中不愿醒来。
AI的科技爆炸意味着未来80%的人将连基本工作都可能会失去,所以更需要“奶嘴”让他们丧失反抗能力。
《三体》世界观认为,高级文明对低级文明没有道德仁慈可言,就像人拍死蚊子不需要在乎蚊子的感受,三体文明对地球文明也是一样的道理。
“奶头乐”理论则认为,在人类社会内部,对于爬到食物链顶端的人来说,同样没有仁慈可言,只有收割或被收割(Hunt or be hunted)。
在《如何成为聪明的收割者?》一文中,我说股市中80%的人都是被收割的命,只有10%的人可以成功收割。
那些最终成为收割者而非被收割者的人,都是能战胜人性弱点的强者。
最牛的教育,教的就是人的自控能力。
别人贪婪时,你却会感到恐惧。
别人整天透支消费,你却能忍住延时消费,把钱拿去理财。
别人沉迷网游追剧,你却把时间用来学习。
别人只有通过与身边人的比较幸福感,你却无视环境压力,为自己而活。
别人总是人云亦云,毫无主见,你却能独立思考。
战胜人性弱点的你不被塞奶嘴,反而能靠利用人性弱点给别人塞奶嘴——赚钱!
理解了我上面说的一切,你就该明白,那些着力研究AI、VR技术的泛娱乐行业和泛教育行业的上市公司,未来有多么广阔的盈利空间。
听,时代巨变的号角,已经吹响~
PS:关于美股GME事件,力哥录了个视频,非常精彩,不容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