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国的教育水平也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加在不断的提升,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虽然我们的人口基数大,人才也比较多,不过在很多领域仍然没有达到世界领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像施一公说的那样,中国年轻人有一个“通病”,但很多人还被蒙在鼓里。
据观察者网报道,在施一公看来,中国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各方面的水平都是比较高的,但是中国在科学技术以及基础研究方面并没有领先于世界,但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就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年轻人存在的一个通病——追求安逸。
需要突破安逸
说到追求安逸,大家可能也是有体会,对于我们来说,从小努力学习,奔着好的高校努力,为的就是毕业之后找到一个安稳,待遇不错的工作,而在毕业之后我们面临着继续升学或者是找工作的选择时,我们通常都会寻找一个安稳的环境。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么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能够在未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过上不错的生活。确实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但是这恰恰是我国年轻人不能够取得太大的突破的原因。
施一公的例子很励志
施一公从小生活在河南省驻马店,后来凭借自己的刻苦学习和努力,考上了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提前一年毕业,原本他会和其他的年轻人一样,找一份工作安稳的生活,但是后来经过自己的思想斗争之后,决定出国留学,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获得生物物理博士学位之后,又在其他学校做了助理教授,回国之后并没有凭借自己丰厚的才学寻找一份高工资高水平的工作,而是自己在清华建立了实验室进行研究,在很多人看来施一公的学习生涯好像很顺利,但并不是。
施一公表示曾经他并没有下定决心做学问,后来才发现了其中的有趣才渐渐的爱上,而且其实小时候他并不擅长生物,生物成绩相比其他来说很差,最好的是数学和物理,因此如果换做是其他人,大家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肯定会选择这一方面的,不过施一公就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在他看来,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当然成绩也能够随时提升,
再加上当时他的老师和他说,21世纪很有可能会是生物化学的试剂,这在施一公看来,生物将会有很大的潜力,接下来生物与化学相结合,那么将会获得更多的突破和研究,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施一公就选择了生物专业。他用行动证明了,在成绩差的专业上也能够学的很好。
于是在这之后,施一公便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从基础做起,在清华上学的时候在生物系中他算是成绩比较差的,不过从来都没有放弃,后来为了能够拿到奖学金,不断的选修其他的课程,后来生物成绩也随之提升,慢慢的,他也就理解生物究竟是什么了。从施一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不仅学习刻苦,而且对于未知的领域以及充满挑战的事物是非常感兴趣且勇于去做的,在他看来这正是现在年轻人所缺少的。
有很多年轻人在学成之后,宁愿选择一个非常安稳的工作,可能待遇比较优厚,但是他们也不愿意继续去进行研究,或者说在进行更多的探索,原本这些人是完全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的,而止步于前就是因为他们追求安逸,而不像施一公一样,有着勇于突破的精神,现在中国的极大多数年轻人都是如此,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国在科技领域也很难实现更大的突破,即使有这样的人才,大家也很难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力,所以我们必须要正视这个问题,进而作出调整,这样才能够使包括科技在内的很多领域,都能够实现更多的发展和突破。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