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读六点半 (诚言呈语旗下账号,独家授权发布)
每当我唠起高考地域差异的时候,评论区里的画风,总会是整齐划一般地“各种不服”。
河北说自己高考难,河南笑了;河南说自己难,山东又不服了。
安徽、广东“叫苦不迭”,湖南、四川“生无可恋”。
但你还不能一直说自己难。
因为要是说得太多了,即便是每年高考难度都略高于其他地方的江苏,也会被冠上个“苏吹”的名号。
事实上,除了京津沪的“入门模式”之外,高考对绝大多数地方来说,都是难度系数直接拉满的。
各省考生互相不服,也只是因为考生人数、分数线、试卷都各不相同,而难以比较。
所以要是没个统考的话,可能这场争论还得再“活”500年。
但你别说,机会还真不是没有。
为了让实行新高考省份的考生提前适应,八省联考来了。
虽然只有语数外是统一命题的,但终归也算是有了同场竞技的机会。
于是在考前,江苏各所名校的考生,立马就跟远在燕赵的衡水中学叫上了板。
俨然一副要把衡中按在地上,肆意摩擦的架势。
然而可能谁都没想到,一场适应性考试,居然会因为难度过高,而变成了“表演性质”的考试。
而各所名校摩拳擦掌的一哥之争,也瞬间变成了友谊第一,成绩第二。
这倒不是夸张。
因为上午语文刚一考完,不少考生就哭了。
那文言文和现代文的主观题难度,比前几天在微博上做“阅读理解”时还晦涩难懂。
然而到了下午,很多人就发现自己哭早了。
虽然年代久远的维纳斯、天坛和金字塔,并没有在这次联考中决定你的命运。
但举世瞩目的大兴机场却来了:
求四棱锥总曲率。
可能很多同学都没想到,人生中第一次见到大兴机场,居然会是这种方式。
也不知道这是适应新高考呢,还是培养“青年陈景润”呢。
这是葛大爷又出手了?
如果说语文“考哭”了考生的话,那可能还“心受伤”,那么数学“考哭”了考生,则完全就是“脑受伤”。
以至于我都怀疑发给你的草稿纸,到底是让你演算用的,还是擦眼泪用的。
很多考生考完后都以为,这是在以八省统考的形式考了一份江苏卷。
但江苏考生却一脸无辜地表示:我还是考江苏卷吧,这我也不会。
所以,甭管你是师出名门,还是全科过硬,在八省联考的面前,八省再无学霸。
谁也没想到,一场适应性统考,最后“考”成了段子。
河北考生感觉这是变相解压了,广东考生表示见了世面了。
福建考生怀疑这是在劝退自己,江苏考生觉得人都“裂”开了。
至于辽宁考生…
“这和之前做过的题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值得庆幸的是,其他科目的难度还是适中的。
要是都按着数学那么考的话,我感觉以后高考就不用备考了。
因为复习了也没用。
当然了,吐槽归吐槽,备考还是要认真的。
坦白地讲,我对高考是心有余悸的。
因为当时能确定自己知识点都会,但总是拿不准。
那种左右摇摆不敢落笔的感觉,直到今天还清晰地印在脑子里。
或许这就是老师经常提起的那个词:题目灵活。
什么叫灵活?
从文字表达上来讲,可能是会在表述上给你挖点坑。
直白点讲,就是你永远都不知道,同一种题型,到底会有多少种你压根就没听说过的表述方式。
但这还不是最具迷惑性的。
因为从知识结构上来讲,无论表述方式怎么变,都跳不出高考大纲的范畴。
这就会带给你一种“确定自己会做,但一时可能做不出来”的感觉。
尤其是在刚开考,心神不定的时候,更容易放大自己的紧张情绪。
而心态,也会从力争掌握主动权,变成了不得不被动去适应。
甚至到了检查阶段,同样也会出现更多让自己举棋不定的状况。
我想,这就是高考除了卷面题目之外,考察的额外能力:整体规划和心理素质。
所谓整体规划和心理素质,与解题时间的分配强相关。
这并不是说要严格规定自己在多少分钟内做完多少题,而是从解题到攻坚再到检查的时间分配,你能根据当时解题的情况,做出怎样的应变调整。
所以在平时,要习惯于去模拟各种难度的试卷。
哪怕不为了解题,也要适应各种卷面带给自己的各种感受。
只有在自己的节奏上答题,才会有平和的情绪。
而稳定的情绪,才能让自己发挥正常水平。
高考,都是换汤不换药的。
因为考试大纲就摆在那。
能让你从容应对各种题目表述的,只有吃透知识点。
从历年高考的试题中,我们显然能够发现它们之所以与众不同,很大程度上来都自于对“学以致用”的考察。
也就是说,用理论知识去解释场景,或者是用场景来反推知识点。
所以,把逻辑理顺,才是复习备考的重点。
而很多人背得不亦乐乎的公式,其实只不过是解题工具罢了。
虽然在维纳斯、金字塔之后,今年谁也说不准复活节石像会不会来凑个热闹,但相信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的你,依然能有驾驭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