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上公布了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及以上学历的网民,不足10%,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在图表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见,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人数占9.3%,这个数据在人们的眼中似乎过于的小了,所以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我们可以在百度的讨论区看看各种各样的评价。大家把网络上键盘侠多,喷子多归结于学历不够。
按照公布的网民规模9.89亿的总人数来看,大学生人数应该在9100万的样子。那我国有多少大学生呢?截止于2020年的数据,我国的大学生也刚好在9.3%。
但是由于我国总人口在14亿,所以大学生人数在1.3亿左右,比数据得出的大学生网民多了4000万。
这才是我们应该看见的那个数据,不是说大学生网民少,在学历比例的背景下,这个比例刚刚好,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少了的这4000万大学生去哪里了。
这才是我们想要讲的重点,也是哲学中讲到的思辨性。如果我们只看见眼睛看的东西,我们永远不能认识到真实的世界。
19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康德对于认识世界就有四个层次。客观存在的世界,我们以为客观存在的世界,我们看见的世界,我们以为我们看见的世界。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人类是很少一部分能看分辨颜色的生物。狗狗是只能看见蓝色、紫色、黄色这三种颜色的。
就像康德在论证的一样,就算是我们看见的,它就是客观真实存在的吗?事实可能不是如此。
我们能看见外面有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它一片又一片绿色的树叶随风飘动。但是现在科学的发展告诉我们,树叶本来是没有颜色的。
我们知道太阳光是复合光,它射在树叶上,把其他颜色的光都吸收了,只留下绿光,所以我们眼睛看见的就是绿光。
所以我们有必要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不要遇到什么事情就马上被它的表象所迷惑。就像我们一听说大学生网民不足10%就觉得很惊叹一样。
当我们去查找很多的数据,当我们知道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数量也不到10%,一切都变得合理而自然了。
我们还需要解决来解决剩下的那个问题,虽然大学生和网民大学生的数量都是9.3%,但是我们知道了有4000万的大学生,不是网民,这有点不符合我们的常识。
我们知道现代的大学生,几乎每一个人都有电脑,每一个人都有手机。更符合常识性的答案,应该是大学生人数等于大学生网民的人数。
首先我们来定义,什么是网民。在公布表格数据时,还同时公布了细化数据。
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9.81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82亿,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
也就是说,使用即时通信软件的,都算是网民。按照这个方式来统计,我觉得只要是大学生,就一定是网民是没有问题的。
那这4000万人口的缺口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回到这个大学生总人数是如何统计地去寻找问题。
我们可以看见,统计大学生总人数的方法是简单的累加法。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把每一年通过高考的总人数加起来得到的数字。
这让我们找到了问题所在,我们只是简单的在做加法,我们忽略了每一年大学生因为死亡率、移民率等等而减少的人数,从而拉大了网民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的人数差别。
最后我们要回到我们真正想告诉大家的问题,看问题不能看表面,看一个数据。我们要去思考一个东西它是通过怎样的逻辑得到,我们才能知道这个东西的本质是什么。
所以没有必要因为大学生网民不足10%而引起轩然大波广泛讨论,这只是一个应该存在的事实。
我们真正应该比较的是,大学生学历的数量和大学生学历网民的数量;高中学历的数量和高中学历网民的数量,等等。这样我们才能看出哪一个区段,是真正喜欢上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