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3日,7岁的以晨宣布过生日。
这天,是她户口簿上的生日,亦是重生之日。
出生3个月,孩子就生病了。
半岁,确诊重型地中海贫血。从那时起,每个月靠输血维持生命。
以晨的爸爸妈妈在“小天使”来临之前,幻想过女儿的人生,培养什么爱好、念什么大学,干什么职业,可后来一切都不一样了,心愿缩小到只剩一个:好好活着。
6岁的最后一个月,女孩的命运出现转机。4岁的妹妹以笑,为姐姐捐献骨髓和外周造血干细胞。以笑成为我省最小的异体造血干细胞供者。
扎针,疼!麻药过后,更疼!
小妞妞哭着要爸爸、要妈妈、要姐姐,话都说含糊了,仍然能听清楚一句,“姐姐,回家。姐姐,我们回家。”
以晨
以笑
要靠输血维持生命的她
每天都是笑眯眯
“今天,谁过生日呀?”
“我!”
2月3日15时许,贵医附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仓,“小寿星”特地强调,“我7岁了,不是6岁的小孩子。”
小脸依旧苍白,却灿如朝阳。
妈妈温柔地看着她,“没买蛋糕,还不能吃,但是有准备小包包、小画板,已经准备好了。”
再昂贵的礼物,不如生命贵重。
谈笑间,移植仓来了一位“神秘嘉宾”——血液科主任王季石,他特地来见证孩子出仓的重要时刻。
大手与小手的相握,代表着医生和病人的共同胜利,传递着长者对孩童的真挚祝愿。
“有这么多人关心她,将来长大了,要做一个心怀感恩的人。”以晨妈妈期许。
以晨妈妈姓陈,说起这几年同病魔抗争的经历,好像不那么真实,却又实实在在地发生过。
他们一家住在福泉,小家伙出生时,“世界都亮了”。
可是,意外和明天,不知哪一个先到来。
孩子出生3个月,小脸又白又黄,“是黄疸吗?”马上送医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血小板低于正常值。医生说要输血,陈女士以为听错了,“难道是白血病?”
好在,输过一次血,以晨病情迅速好转,就和没事一样。
但是,检查报告如同一根刺,扎在全家心里。
以晨半岁时,妈妈带她前往佛山探望工作的父亲,并在当地医院做全面检查,“当时确诊了,重型地中海贫血,需要输血保命。”
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每长大一岁,生命的堤坝会多一道缺口,很多患者最终死亡原因是诱发其他的并发症,部分人最多能活到5岁。
也曾抱怨命运的不公,“为什么是我的孩子得病,后来也想透,这世界就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如果有一天,她真的离开,这一世缘尽,下辈子再续母女缘。“
自此,小以晨成为医院“常客”,每隔一个月就要来打针输血,很少听她哭,“我的姑娘既活泼又坚强,除非是痛得厉害,如果仅仅是因为‘地贫’造成的不舒服,没被吓倒过,每天都是笑眯眯的,还会说‘护士姐姐辛苦了’。”
陈女士很骄傲,小小的人儿,成长为小小的勇士。
捐献的干细胞
妈妈一直陪伴以晨
王季石主任和以晨握手
拨开乌云见朝阳
4岁妹妹捐干细胞救6岁姐姐
四年前,家庭降生新成员——妹妹以笑。
这对小姐妹在一起时又打又闹,稍微分开一会,又思念着彼此。感情好着呢!
与此同时,医院传来消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效根治重型β-地贫的方法,通过配型,父母和以晨是“半相合”,即按照遗传规律,人类的遗传基因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这就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染色体有一半是相吻合的。而“全相合”是指等位基因十足组数字都一致,十个点全部一致,亲兄弟姐妹之间是“全相合”的概率更高,全相合的排异危险系数更小,复发率更低。
以晨的人生路,虽有爸爸妈妈遮风挡雨,如今,远方的灯塔,亮起了光。
2020年,以晨6岁,以笑4岁。
同年12月29日,父母领着两个孩子来到贵医附院儿童血液科做配型。
结果——全相合。
因供者年龄太小,有些事不配合,加之器官发育不全,对药的耐受能力有限,整个治疗期间需要克服诸多困难。
故此,制定救治计划必须非常严密,儿童血液科主任金皎与血液科主任王季石多次协商、沟通,最终决定采取“并驾齐驱”的方式植入“生命火种”:移植造血干细胞和骨髓,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
两个都是亲骨肉,为人父,不忍心让女儿经历这些,妈妈也抹着眼泪。
4岁的以笑,是一个懵懂的年纪。
孩子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面对什么。
但她知道,只有自己才能给姐姐一个活着的机会。
尽管,姐姐有时会欺负她,但也护着她长大。
现在,她来做姐姐的守护者。
让姐姐活下来。
“姐姐,我救你!”
一切准备就绪,妈妈陪着以晨进移植仓。
1月12日,在奶奶、爸爸的陪伴下,以笑捐献外周造血干细胞125毫升。她是贵州年龄最小的异体造血干细胞供者。
1月13日,以笑捐献100毫升骨髓。
麻醉过后,以笑痛哭了,她隔着视频要妈妈、要姐姐。
小脸皱成一团了,哭问:“姐姐,好的东西进去了,坏的就会被打跑;姐姐,你好久回来?姐姐,我们回家。”
移植手术
姐姐以晨(左)和妹妹以笑
各项指标接近正常
小勇士顺利出仓
捐献结束后,以笑跟着爸爸回福泉过年。
而植入以晨身体的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很快就“发芽”,如同一株重新生长的小树,焕发勃勃生机。
王季石告诉记者,2021年2月2日,小患者血常规报告的各项指标显示,基本接近正常,而且,通过检测,嵌合率达到100%,“只要超过95%,就说明造血干细胞基本全部存活了。”
2月3日,以晨顺利出仓,转入普通儿童病房。
妈妈笑着说,孩子原来有很多心愿,想跳舞、想画画,“以后,这些都不再是想想而已,可以实现了。”
她非常感谢医院医护人员的付出和帮助,在得到最好治疗的同时还得到了很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怀,这让一家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王季石介绍,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属于罕见病,该病高发区是我国南方,如广州、广西、四川多见。这同时也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与父母基因有关。
以晨即将出仓
医生看妹妹的情况
此次成功开展4岁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手术难度大,在做移植前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工作以保证该手术的顺利进行。并且术后管理复杂,尤其对儿童而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需要全科医护人员、多学科及家长的通力合作,以保障患儿手术及术后的顺利恢复。
不过,困难重重又何惧,有医生护士全力投入,家长高度配合,这一场“生命战”打赢了!同时也为贵州省重型地贫救治开启了新的希望大门。
据了解,2020年,贵医附院血液科共完成13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为98%,根据回访,移植后的患者全部存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丹
视频剪辑 王培
编辑 钟齐
编审 刘丹 刘钢
【来源:贵州都市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