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孩子是家长们的心头肉,但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矛盾和冲突,许多家长被逼急了就容易对孩子破口大骂,甚至采取“棍棒式教育”。但家长们仔细想想,这些方法看似有效,但真的有利于孩子成长吗?
案例分析:
曾经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就上演了这样的一幕,给广大家长们上了一节育儿小课堂。事情是这样的,黄磊的女儿多多在某一次节目录制结束时,由于非常喜欢节目组安排在房间里的一只小狗狗,于是跟爸爸提出想把狗狗带回家。
黄磊知道,经过三天的相处时间,女儿已经跟这只小狗狗有了感情,但由于携带不便又不得不放弃。于是这时候黄磊耐心地劝说女儿:“爸爸知道你喜欢这只小狗,但我们不能带它上飞机呀,以后你想它了可以让节目组的哥哥姐姐给你拍视频好吗?”
黄磊的劝说让多多放弃了把狗狗带走的念头,她蹲下来摸着狗狗的头认真地道别。
而同样的事情放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是否有父母会以为孩子在无理取闹,从而大声呵斥并拒绝孩子的请求呢?黄磊的“低声教育”法,其实是非常值得各位父母学习的。
什么是“低声教育”?
低声教育就是跟孩子采取耐心沟通,低声劝说的方式。这一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棍棒式教育”来说更为柔和,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又能够保证亲子关系的和谐,可以说是一种有益又有效的教育方式。
“低声教育”对亲子关系的建立有什么益处?
第一:孩子会在被尊重的过程中加强对父母的信任感
低声教育首先就是父母放低姿态的一种表现。很多父母会利用自己的权威对孩子进行压制,一旦孩子犯错了就毫不保留地进行呵斥,这样其实很容易伤到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失去安全感。
而低声教育恰恰相反,它使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自己的情感是能够被父母所接纳和理解的,这样能够加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
第二:能够为亲子的长久交流打好基础
亲子关系的构建并不在一时,而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果父母为了解决一时的问题而采用了语言暴力或是肢体暴力的方法,很容易导致孩子不愿意再跟父母交流,有损长久的亲子和谐。
所以说,低声教育不仅能够安抚孩子的情绪,使双方都能够进入一个高效的交流状态,还有助于长久的亲子和谐。
由此可见,“低声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并不将情绪带入到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而是跟孩子共同将关注点放在问题解决的核心上,这一方法虽然看似费时费力,但实际上确实最有效且最有助于长久交流的方式。
生活中,家长们应该如何进行“低声教育”呢?
首先,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
一旦矛盾产生,家长们身为实施教育的一方应该更加充分理解到自己和孩子的冲突所在,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家长首先要对孩子的情绪表示充分的理解。例如在谈话开始前先跟孩子说:“爸爸妈妈知道你很难过”等等。
以对孩子的充分理解作为对话的开始,不仅能够使孩子更快速地进入到谈话状态之中,还会对家长产生更加亲近和信任的态度。
其次,指向问题产生的核心,带领孩子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
很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只顾着单方面地提出解决方案,让孩子被动地进行接受。其实这样并不能够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接受父母的观念。
因此,父母应该要带领孩子共同解决问题,把矛盾的根源指出,并提问孩子:“你觉得要怎么解决问题比较合适呢?”在听完孩子的发言以后,家长便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内心想法。
最后,让孩子养成和父母沟通的习惯
在每一次解决问题以后,父母要告诉孩子下一次也应该主动找父母解决问题,而不是让矛盾持续进行。传统的打骂式教育会逐渐疏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但低声教育却不一样,只要家长愿意跟孩子坐下来认真交流,将来也会有更广阔的交流空间。
结语:
当亲子沟通遇上困难时,父母们别急着责怪孩子,可能是自己的教育方法用错了。读完本文以后,父母可以对孩子试试“低声教育”法,用道理和尊重来感化孩子,这样不仅能够加强交流与信任感,更有助于和孩子建立长久且和谐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