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伴随着长征五号的一声轰鸣,嫦娥五号正式奔赴月球。
这次任务,它采集回了月球土壤样本埋入韶山。
中国的航天事业每每有成就,我们总是会想起投身祖国建设的两弹一星元勋们。
他们奠定了学科基础,打下科技的基石,为航天事业浴血,为中国立足国际而奋战。
除了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人,还有许多元勋在奋斗的路上中道崩殂。
将中国火箭材料推向世界第一阵营的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便是其中之一。
在祖国需要他的时候,姚桐斌毅然回国,为国内的冶金、火箭材料工艺填补空白。
却未曾想在那个年代惨遭毒手,被歹徒活活打死。
赵九章提及姚桐斌时曾言:“如果他能活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速度能快上十年。”
相较于那些活着见证到两弹一星事业的元勋们,姚桐斌这个名字显得格外陌生。
在流量明星和小鲜肉大行其道的当下,对于这些消逝在历史中的英雄并不感兴趣。
扛起建设新中国重任的脊梁们,他们的声音和故事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英雄,不应该被忘记。
一、漫漫求学路
姚桐斌不同于那些出身书香门第的元勋们,他所处的家庭其实十分贫困。
姚家在无锡的黄土塘镇有一家粮食铺,虽然能挣点小钱,但也架不住家中几张口需要吃饭。
姚桐斌从小学毕业后,父亲就让他在铺里帮工,家中实在供不上他读初中的钱。
彼时无锡县的小学校长查看当地初中入学名单,惊讶地发现成绩优异的姚桐斌没有上学。
一问之下,校长才发现原来是姚家家中缺钱,没法让自己的小儿子读书。
很快,校长上门到姚家劝说姚桐斌的父亲让儿子读书,不能白费了这个好苗子。
为了解决没钱上学的现状,校长自掏腰包进行补贴,姚父这才勉强答应。
姚桐斌喜出望外,这一回终于能如他所愿,去到县里读书了。
支持了一个学期的学费,父亲并没有继续往教育里投钱的打算了。
那个年代,在战乱中活下来吃饭,挣钱养家才是大事。
培养孩子成才,在普通人的眼中,这是一件在经济上和理念上是完全无法支撑的事。
在县里读书的姚桐斌头一遭没收到父亲的生活费,只能靠自己自力更生。
摆地摊卖小玩意、跟着街边的阿姨学针线活、去县里的工厂打零工,给有钱人家做家教。
能挣钱的活,姚桐斌一个不落,就这样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初中的三年。
本以为小儿子能够知难而退的父亲,并没有料到他能够撑下来。
更让他气急败坏的是,姚桐斌瞒着他偷偷考上了位于上海的高中,这让姚父始料未及。
他威胁儿子要读书的话就断绝生活费,可姚桐斌铁了心想读书,无论前路有多难。
一天夜里,姚桐斌偷偷回家打包行李,靠着攒下的钱到县里买好了前往上海的车票。
没有经济来源对他来说并不是难事,但没有志气是姚桐斌所不能容忍的。
交不起住宿费的他,在教室角落塞着被子,蹲到晚上学生都走了再睡到书桌上。
买不起课本,就借同学的教材来填写,好在学校免费提供给学生们草稿纸。
一切磨难,在敢于与之拼搏的人面前都不是难事,姚桐斌身体力行了这一点。
二、考取功名,思家返乡
老天并没有给予一路披荆斩棘的姚桐斌任何优待,相反给了他无尽的磨难。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上海摇摇欲坠,有钱的没钱的都准备往外省逃亡。
姚桐斌集结了四个小伙伴,从上海一路往西,跨越日军封锁线,成功到达江西吉安。
在一开始出发的时候,姚桐斌甚至写好了遗书,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1939年,姚桐斌考上了国立十三中,还拿到了一笔助学补助金。
读完高中,姚桐斌以高考状元的身份被保送到唐山交通大学。
彼时因为战乱人口内移,唐山交通大学集结了大批的优秀教师。
课堂上不仅用英语教学,还有刚从国外留洋回来的教授老师们亲自进行教学。
凭借着出色的天赋和日复一日的勤奋,姚桐斌很快成为大学里的优秀学生。
1945年,他以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从唐山交通大学毕业,第二年通过了公费留学考试。
彼时的公费留学考试的激烈程度,放到现在等同于全国1%的顶尖学生争夺1%的录取机会。
姚桐斌没有让自己失望,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被英国伯明翰大学所录取。
此刻的姚桐斌开始想家了。
离家八年他从未过问家中情况,可能父亲和兄弟都不知道自己是死是活。
当初声称要断绝经济关系的父亲,如果看到儿子获得如此殊荣,是否会改变过去的想法?
他怀揣着复杂的心情回到家中,彼时的无锡正在下雨,而院子里的父亲正在干活。
两人一对视,姚父立马认出了这是自己失踪多年的小儿子,马上招呼家人多备一双筷子。
当姚桐斌在饭桌上掏出伯明翰大学的通知书时,围坐在客厅吃饭的一家人喜出望外。
姚家出状元了,黄土塘镇出留洋的学生了。
告别家人后,姚桐斌于1947年来到伯明翰大学,正式开启了异国求学路。
他跟随着专业内领域的前沿科学家弗·康德西进行学习,攻克的方向也是前人所未涉及的。
在29岁时,他被导师推荐去到伦敦帝国科技学院深造,意在培养他成为接班人。
可当时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欧洲和北美,姚桐斌大受鼓舞,各处宣扬新中国。
那个年代即将进入美苏冷战时期,他的行为很快被英国保守势力所敌视,最终被赶了回去。
当时的姚桐斌极为兴奋,他已经为回到家乡建设新中国做足了一切准备。
三、为国建设惨遭毒手
返回祖国之前,姚桐斌还曾被朋友推荐到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学习。
他不仅在导师的帮助下摸清了冶金行业的各大前沿知识,还在冶金行业工作学习。
姚桐斌在回国之前,就已经具备了高端的知识和实操能力,是当之无愧的人才。
回国后,面对被美苏卡在中间,没有原子弹和导弹的局面,姚桐斌很快受任上马。
只不过现实的情况极为尴尬,分配给他的只有一间实验室,12个大学生以及1台显微镜。
新中国彼时能分配给顶尖科学家的就这么点资源,“一穷二白”真不是瞎说的。
姚桐斌一如既往,他并没有丧气,带领着这几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从零做起。
钛合金、新型不锈钢、高强度铝合金被成功研制,铣切工艺,蜂窝结构被顺利运用。
从设想到实现,他用实打实的产品堵住了那些只会嘲讽的专家的嘴。
姚桐斌在此之后也获得了中国火箭材料及工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的光荣称号。
也就是在这时,时代的“寒冬”全面席卷了中国大地。
1968年6月8日,姚桐斌在回家的路上被一群歹徒活活打死。
姚桐斌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中央,当时正在开会的周总理听到消息后惊掉了手中的茶杯。
邓稼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一度落泪,赵九章悲伤之余,还在担忧冶金材料跟不上该怎么办。
很快,周总理要求地方查明真相,并且让军队展开对国内科学家的保护。
许多在那之后活下来见证两弹一星历史的元勋们,他们还得仰仗着姚桐斌的帮助。
在上世纪70年代攻克发动机材料时,姚桐斌早年在国外写成的论文还启发了当时的研究者。
中国的航天事业朝前发展了,可惜姚桐斌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45岁那一年。
四、永远的英雄
1999年9月18日,隐姓埋名的英雄们时隔30多年,终于拿到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姚桐斌的名字也在其内,只不过为其领奖的是坐在台下眼含泪水的妻子彭洁。
事后,彭洁把姚桐斌的奖章捐给了国家博物馆,她想让世人记住他的丈夫,记住国家的英雄。
姚桐斌,那个差点留在无锡这座小城,差点伴随着历史消失在无垠的灰尘中的人走了出来。
他热爱国家,为国家的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前不久有一个很火的问题,什么样的人才值得我们去粉,去追?姚桐斌便是答案。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你来说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