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2020年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有多难

供给端:

大学生毕业就业数量:2020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约为874万,另外,教育部已安排研究生扩招18.9万、专升本扩招32.2万。根据历史数据预测,今年将有44万大学生出国深造,并有50万留学生归国就业。

考虑到升学、出国以及留学生归国因素,共有705万大学生需要就业。根据最新政策和招录计划,中央和地方公务员、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大学生入伍等公共岗位可吸纳90万人就业。同时,智联招聘近期的问卷调查表明,有2.8%的大学毕业生(约24万)希望创业。综上,今年约有590万大学生要在市场化机构就业。

需求端:

大学生就业市场整体供需增速的差距较为明显。过去一年(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智联招聘平台上针对应届大学生发布的岗位数同比下降7.1%,而投递简历的大学生同比上升35.2%。

虽然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控制,新增大学生岗位需求数在3~5月的同比降幅收窄,但岗位需求增速仍然明显低于大学生求职者增速,供需增速的差距从2月份开始急剧扩大,直到近两月份才有所收窄。

虽然国企及部分大型企业岗位需求近期逆势增长,但中小微企业岗位需求降幅较大,就业重点地区的岗位需求增长疲弱,重点行业和主打职业的岗位需求也明显下降,比如服务业、快速消费品、中介服务等。

同时,疫情加快了“机器替人”的步伐,物流仓储类、技工/操作工、行政/后勤/文秘等劳动密集型职业的招聘需求降幅明显,客服/售前/售后技术支持、销售业务等需要与人接触的职业也呈现出被新商业模式替代的趋势。

二、哪类大学生就业难

1、大专学历就业最为困难。在6月份就业困难的应届大学生群体中,本科生的比重最高(65.6%),大专生次之(26.2%)。不过大专学历就业难度系数最高(30.0%),本科学历就业难度系数次之(27.9%)。

2、女大学生就业难度高于男大学生。6月份仍在智联招聘平台求职的应届大学生中,女大学生的比重比男大学生高出17个百分点。其就业难度系数要比男大学生高出2.2个百分点。

3、就业困难大学生以户籍地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为主。在6月份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中,户籍地在三线城市和四五线城市的大学生比重超过了七成

从就业竞争最为激烈的三大城市群来看,珠三角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难度最大,仍在求职的大学生比率达到30.1%,高于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就业困难大学生主要来自于非重点大学和一般学院。在6月份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中,一般学院和非重点大学的合计比重超过九成。

从就业难度系数看,即使是重点大学,也有14.7%的学生仍在求职,而非重点大学和一般学院的就业难度约为前者的两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5、低层次的热门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从6月份就业困难大学生的专业分布来看,会计专业仍在求职的大学生规模最大,其次是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法律。

这些专业本属于“热门”专业,但大专学历和一般院校背景的毕业生占这四个专业就业困难群体的近六成,其在专业质量上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

对于专科应届生,仍在求职规模最大的专业是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

对于一般院校的毕业生,仍在求职规模最大的专业为法律;

对于非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仍在求职规模最大的专业是会计。

再从仍在求职的大学生比重看,烹饪、会展管理、休闲体育和旅游酒店管理等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专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三、大学生就业难在哪

除了因疫情冲击导致的总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大学生的能力与期望之间的结构性错配,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区域机会和流动意向错配。东区发达城市岗位需求供大于求,相对而言,中部地区存在供小于求,而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岗位需求和求职者意愿基本保持平衡。

从城市维度观察,新一线城市和四五线城市基本上也处于供小于求,是吸收大学毕业生的洼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学历要求与学历结构错配。要么是企业招聘要求提高,增加了低学历的就业难度。要么是低要求低薪的岗位,高学历的毕业生看不上,导致就业难度大。

3、能力要求与专业背景错配。从企业招聘专业需求看,最需要理工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其岗位比重达43.1%,但求职大学生的专业背景比重却略少。与之相对,企业对经管类专业岗位需求比重比经管类毕业生的比重低了2.7个百分点。

4、企业性质与就业偏好错配。当前民营企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65.8%的岗位需求,但6月份只有27.8%的大学生简历投递到民营企业。

相反,国企、外企和上市公司提供了极少的岗位,却有更多的毕业生应聘投递简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5、行业需求与求职热度错配。就业困难大学生更倾向于进入收入高、保障好、市场压力小的行业,比如求职热度较高的政府/公共事业/非盈利机构、交通/运输、能源/矿产等行业。

相反,就业困难大学生不热衷于进入市场化程度较高、职业起步阶段不稳定的行业,如中介服务业、教育/培训、娱乐/体育/休闲等行业。

岗位缺口和职业选择错配。就业困难大学生更期望从事体面稳定的高级白领类职业,如广告/会展、财务/审计/税务、项目管理/项目协调等职业,这些职业表现出供不应求的特征。

与此相对,就业困难大学生对那些劳动强度大、平台低、流动性强的职业热情较低,如销售类职位,房地产经纪与中介以及技工/操作工等职业。

四、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难

1、以大规模人力资本密集型公共岗位对冲周期性因素。比如 在社区、医院、高校、科研机构等基层机构,设置流行病调查员、社群健康助理员、科研助理、老年健康评估师等公共岗位,并通过持续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智慧医疗、社区管理、康养产业等领域,从而形成可持续的就业机制。

2、以新经济导向的“大学生后教育体系”缓解结构性因素。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对稳定我国就业市场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着力点。

高校可探索以新经济为导向的“大学生后教育体系”,联合各领域的头部企业,在专升本教育、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以及未就业毕业生后续教育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

3、以提高“云端招聘”的质量和渗透率降低摩擦性因素。通过过“云端招聘”平台,企业可更多开展“云端双选会”、“云端宣讲会”、“空中笔试”和“空中面试”等活动,借助视频、语音、文字乃至VR场景模拟等方式,对大学生求职者进行多维度评价,提高线上招聘的渗透率、匹配度和成功率。

来源:智联招聘《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