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深圳乐学乐园儿童性格养正研究中心主任赵先德老师曾说:“幼儿教育是人生黄金时期的基石教育。”为何呢?这是因为在学龄前时期,孩子的大脑在快速地发展,其学习和吸收能力是成人无法企及的。正是因为大脑发展的这一规律,七岁之前,也是儿童性格养正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与周围环境不断互动,特定的神经元网络得到加强,使某种特定的行为模式从大量的可能性中逐步脱颖而出,从而产生稳定的适应性行为,这就是性格的形成过程。
近日,《大众日刊》特别刊发了深圳乐学乐园儿童性格养正研究中心主任赵先德老师的《“人之初,性本善”,是真命题吗?》一文。在文章中,赵老师对学前教育内涵和性格涵养教学法中的核心要素做了详细阐述。该观点得到了主流媒体的广泛认同,多家官方媒体给予转载刊发。
以下为报刊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是真命题吗?
来源:原创 作者:赵先德
这个题目很容易让人看出,是一个关于教育的话题 ,说的准确一点儿,是关于学前教育的话题。实际上我们今天出现的所有问题,从这个命题的真伪入手的话,可能会容易得多。如果忽略了这个命题,任何教育的根基和方式都无从谈起。
大约在一个月前体检的时候,发现消化系统的一个指标超过了正常值的5倍。知道的朋友都劝我赶快去做一个胃肠镜。我自己也感觉有少许的不适,但是手头的活就是放不下来。经历了疫情以后,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成了头等大事。没有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的研究成果,也就很难有效应用于社会。相比于这一精神的追求,个人的身体健康好像没有那么重要了。自认为把今年能够合作的伙伴拜访过一遍以后,昨天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做了全面的检查。胃肠各切除一块小息肉。虽然是一个小小的手术,但是躺在病床上面对一大摞病历签字的时候,总有那么一刻,心中非常的脆弱。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如果你非要坚持像永动机一样转下去的时候,上天会给你一个警告,让你静下来思考一下人生。下面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组织的一篇文字。写在这里,供同行们参考。
善和仁,在古代的语境中是不可分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初”是指幼年时期。用今天的话来说,应该就是6岁之前的学龄前时期,不是刚出生的意思。这个“性”是心性和性格的组合。这个词里面包含了社会的因素,包含了后天习得的因素。因为研究领域的关系,我的关键词内涵很狭窄,但外延很宽泛。所以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会用一些身边的事情,来让大家作比较,然后判断这个命题的真伪与是非。
诸如:人一生终极的追求是什么?
“人之初,性本善”是不是一个真命题?
成功的含义是什么?
我试图从这样的几个层面来解答这几个问题。
毫无疑问,一个人的一生是需要精神追求的。只不过是这个精神追求的层次的高低。追求成功,便是精神追求的一种。
成功,对于个体来说就是修身齐家。对于政治家来说,使这个社会保持安宁且健康地发展,需要他们调动个体劳动者一一人的智慧。
由于网络的发达,我们每天都会看到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我最关注的就是虐待儿童和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件。然后就是因为诚信的缺失而导致的个别事件的恶性升级。我们如何看待这些恶性案件并找出它们的根源是判断我们能否长治久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
个体与群体之间有着很重要的联系。在我看来,一个完整且成功的人生,无非是有这么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做一个普通人的层次。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不管他是哪一个领域内的专家,或者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那就是成功的。
第二个层次,就是做一个有成就的、卓越的人的层次。但是这个有成就的、卓越的人的层次,离开了第一个层次也不成立。
无论在哪一个层次上,只要有精神的追求,就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因为有了精神追求,他的担当和专注就不一样了。当他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很容易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一种无我的境界。
应该承认,人的智商和机遇都是有差别的。但决定成功的,并不在这两样,而是在于性格。性格当中的仁爱意识能决定一个人的担当,性格当中的专注力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
我们这个世界或许只能出一个航天之父冯·卡门,或者是最聪明的中国人钱伟长、钱学森。但是我们的教育如果得法的话,我们可能出成千上万的钟南山,有专业、有担当、有情怀。
大概15年前,钟南山先生给我诊病的时候,为了得出更精确的结论,让我躺在床上听诊时,亲自帮我把袜子脱掉。他的大师风范让我至今难忘。
如何使我们的教育得法?在这些年来研究学前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些不可回避的概念。比如“性格是先天养成的还是后天形成的?”盲点实际上是在学前教育。有人说,过去没有什么像样的学前教育,为什么就出了钟南山、钱伟长、钱学森这样伟大的、让人尊敬的人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仔细考虑,学前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教育。学前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家庭教育。孩子7岁之前在原生家庭里受到父母行为习惯的熏陶,这样的行为习惯的熏陶是孩子性格养正很重要的一环。
钱伟长的叔叔钱穆先生对他的影响很大,钱家是无锡一带有名望的儒生之府。钱伟长的父亲很早离开了这个家庭。钱穆对钱伟长的影响和养育至关重要。反对孔子的钱三强之父钱玄同,曾经无奈地告诉钱穆,说孩子听钱穆的,而不是听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离不开仁爱意识的熏陶,否则他的担当意识不够的话,就很难成就一番大业。
钱伟长先生的一生就是一个专注和担当的最典型的案例
冯·卡门(TheodorevonKármán)被称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5岁时能心算5位数乘法。被问及成功的秘诀时,他告诉记者,是因为父亲没有让他在数学上疯狂地发展,而是让他读了很多哲学和文学的书和故事,培养了他良好的性格。
冯卡门曾说:“世界上最聪明的两个人,一个是匈牙利人,就是我;另一个是中国人,钱伟长。”
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反面的例子。一个处于叛逆期的5岁小朋友,如果你平时的言行并没有很好地影响他的话,他会让你很抓狂的。
三岁看大,7岁看老;孟母三迁,子不学,断机杼;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上面的成功案例以及结论的得出,是一种经验主义的总结,是千百年来中华文明在总结学前教育成果时,得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
特别是“苟不教,性乃迁”的警告。说明儿童7岁之前的性格养成以后就很难改变了。如果七岁之前的方法不对,将来你硬要去纠偏的话,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悲剧。这两天,大家讨论的小学生在学校里打牌,被家长扇了耳光以后跳楼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人之初,性本善”是一个真命题,而不是单个事例的个别表现。
人之初,不教是不可能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第1次睁眼看到的就是母亲,看到的就是家人。他们在出生10分钟左右的时候,就能模仿大人伸舌头。模仿学习是儿童的天性。所以每一个做父母的,要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
你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担当,有仁爱意识的人,成为一个有专注力,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那你就要好好地修正你自己已有的性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专心致志地干好你份内的工作,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对的。
如果因为工业文明的到来,你的时间不足以很好地陪伴儿童。那就要选择一所好的幼儿园,一所懂得儿童认知规律的幼儿园。
“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戏剧课程代表剧目之一——《子路染布》登上广东电视台2018年少儿春晚舞台
一定要记住上面讲的两个例子。孩子7岁之前能写字,会背唐诗固然好,但不是重要的。无论他会写多少字,他的智商可能超不过心算5位数乘法的天才冯.卡门。而考大学的时候,物理只考了5分的钱伟长,改学物理系以后成了伟大的物理学家。这其中的道理值得我们去辨明,去深思。
由此观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教育智慧的一种启蒙。每一个当父母的应从重视这句话开始,学习做一个伟大的父母。这比选择什么样的高级学校都好的多,管用的多。
作者简介:赵先德:中国(深圳)乐学乐园儿童性格养正研究中心主任,儿童性格养正教学体系创始人、学科带头人,教育家,导演,编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