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多些“凛冽”!丨新刊推荐

新刊推荐

辛丑新年,来啦!《教育家》2021年2月刊第1期,来啦!

2020年末,《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颁布。本期“时势”,教育部政策法规司法制处处长翟刚学谈教育惩戒的十个维度。

当下,正是师生矛盾家校矛盾的高发期。在连绵不断的媒体报道中,教师们一次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如何找回教师的尊严?本期“苏北谈教育”为您解析。

教育,应该多些凛冽。本期“专题报道”着重探讨:是什么导致了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对孩子的过度呵护?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凛冽”?学校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短视频在青少年中的渗透比例日益攀升。如何引导孩子用好短视频?本期“家校共育”为您解答。

……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教育家》杂志!

本期目录

把握教育惩戒的十个维度

时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20年12月23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正式颁布。笔者所经历的教育立法项目中,从来没有一部教育部规章像《规则》一般,起草和审议过程那么复杂,并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与讨论。《规则》起草过程中,围绕范围的大与小、规范的粗与细、措施的刚与柔、程序的简与繁等问题进行了反复讨论、慎重研究。最后颁布的《规则》共20条,明确了教育惩戒的法律属性、适用范围、具体措施、行为边界、实施程序、救济途径、教师保障、行政监督等内容,初步构建起教育惩戒的制度框架,把教育惩戒问题纳入法治轨道。理解《规则》的立法精神,要从条文中入手,把握以下十个维度……

“还我尊严”

苏北谈教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下,正是师生矛盾家校矛盾的高发期。在连绵不断的媒体报道中,教师们一次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经历着一波波社会的角色拷问。网络上屡屡出现对教师种种恶意的吐槽、贬斥和污名,现实中针对教师的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

教师的尊严,俨然已成了一个“问题”。

从何处找回我们身为教师的尊严?

……

教育,应多些“凛冽”

专题报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近期,一则新闻震撼了很多网友: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俄罗斯奥伊米亚康小镇,小学生们顶着-50℃的暴风雪上下学。当地规定,气温低于-52℃时,11岁以下的孩子才会停课。

而不久前,本刊收到一位校长的来稿——《我们的教育是否经得起一场雪》。这位校长在文中描述了学校师生在一场小雪面前“如临大敌、如遇大灾”的反应,并发出“学生是否经得起自然和人生的冬天”的叩问。

之前,另一位校长也由一场雪洞察到,我们的教育“论人才以分数,论素质以琴棋,唯独少了凛冽,少了苦寒,少了挫折,少了内心的阳光与强大”。

诚然,一场雪所引发的师生反应不应被过度解读,但其中揭示的教育现象、问题却值得深思和讨论。如一位教育人所说,我们在批判“温室里的花朵”的同时,似乎也正在培养“温室里的花朵”——

家庭层面,在“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养育逻辑下,家长们争着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把“不好的”阻挡掉,包括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经历的风雨;学校层面,受制于现有的教育评价、社会评价,学校教育过于重视学生学习,忽视了对学生身体素质及意志品质等的培养。同时,“安全至上”原则使得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中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教育的“温室效应”在不断显现:青少年身体素质差、抗挫能力弱、心理问题多发……

教育,的确应该多一些凛冽了。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无意鼓励家庭、学校“人造大雪”,盲目刻意地将孩子置于“苦寒”中,而是希望唤醒更多人对教育中“呵护过度”现象的警觉。在这一语境下,本期“专题报道”着重探讨:是什么导致了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对孩子的过度呵护?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凛冽”?学校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多位教育人及相关专家、学者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从“随班就读”走向“中国味”的融合教育

锐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世纪80年代以来,融合教育逐渐成为全球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并对教育体制的整体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融合教育是“人皆有潜能”“人皆有权平等接受高质量教育”等基于公平的价值理念的直接体现。这些理念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与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南,如联合国发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就明确提出: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

在陪伴和共赏中引导孩子用好短视频

家校共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作为新的媒介形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青少年对新技术、新产品有着天然的好奇心,短视频在青少年中的渗透比例日益攀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0年完成的对全国八省市10000余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近七成青少年用过短视频手机软件,经常使用的近五成。青少年与短视频的频繁接触,家长对孩子行为的焦虑与干预,可能成为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新课题。

因此,如何引导孩子用好短视频,是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新任务。家长只要记住下面四个关键词,就可以引导孩子科学理智地用好短视频,使短视频成为增进亲子关系的桥梁。

肖诗坚:乡村教育,为乡村和乡村孩子而做

先行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20年,肖诗坚出现在多个有影响力的教育论坛和访谈现场,分享她在贵州大山里践行三年多的乡村教育新模式——乡土人本教育。她所创办的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兴隆小学”)被称为“大山里的未来学校”。这种结合中国乡村需要和乡村儿童特点创建的教育模式,吸引了包括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内的诸多教育人的到访与关注。

乡村教育的出路在哪里?对于乡村学生而言什么是“好的教育”?肖诗坚在兴隆小学发起的这场教育实验,为推动乡村教育振兴及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可能。

为师生攒足“本钱”的校长

封面人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我们都耳熟能详,可真正要读懂,把这句话做成学问,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陕西省西安市高新路小学校长史惠和她的团队在这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高新路小学是一所办在小区里、成立仅两年的学校,可谓“藏在深闺人未识”。日前,记者来到这所学校,在校门前,远远就看到“健康、高尚、团结、快乐”八个大字。高挂在楼顶上的电子屏幕滚动着“三弯腰”的内容:看到师长一弯腰,看到纸屑一弯腰,同学谦让一弯腰。不到20亩的校园里,两幢主楼呈“7”字形,从外向内看,如同一个人张开臂膀,拥抱欢迎来来往往的人;从上往下看,又像是一个人在弯腰鞠躬,向大家问好致礼。

史惠是一个有着38年教育经历的体育健将,她在谈话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健康”。史惠说,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健康”。校训中,她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办学上,她紧抓学校的体育工作。短短两年时间里,史惠带领高新路小学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同类学校中后来居上的佼佼者。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冰雪项目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等,史惠也被评为“陕西改革开放四十年教育改革杰出贡献人物”、“十三五”陕西教育之星等。

与光同行,在留守儿童心中“种太阳”

公益路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留守儿童心中种一个太阳,播洒阳光,这是李可欣的愿望,也是她持续推进“种太阳”公益项目的源源动力。2009年,还在武汉大学读大二的李可欣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休学成立了“种太阳”工作室,在乡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从一个小小的学校社团发展成一个专业的非营利性教育与公益机构,李可欣这一坚持,就是12年。

……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教育家》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