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其中,浙江大学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汉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等6个基地全部入选。
依托竺可桢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浙江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是由各基础学科院系依托竺可桢学院开设的“求是科学班”教学改革项目。竺可桢学院是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试验田,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作为国家双一流高校中率先以建设“荣誉学院“的实践来回应“钱学森之问”的典型代表,竺可桢学院求是科学班始于2009年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以“培养未来的顶尖科学家、世界一流的学科引领者”为目标,选拔对基础学科有浓厚学习兴趣、具有较强培养潜力并有志于深入探究的优秀学生进行特别培养。
目前,求是科学班的专业范围在原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增加了汉语言文学、心理学、地质学和基础医学等。
据统计,求是科学班已毕业学生总深造比例为91.6%,境外深造率为60.3%,境外深造中进入世界TOP20高校的比例为50.5%。“求是”校训在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学科竞赛和学术交流等各个培养环节中得以彰显,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明显。
拔尖计划2.0,全新升级启航
作为“拔尖计划1.0”的延伸,浙江大学在教育部确定的17个基础学科范围内,申报的6个学科作为基地全部入选。与“拔尖计划1.0”相比,保留之前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共5个基础学科“求是科学班”,并对其进行优化升级。新增拔尖2.0班的相关专业按类设置,包括:地科、海洋、基础医学、心理学、经济学、基础人文六个大类(学院),基本涵盖拔尖计划2.0的所有基础学科。
浙江大学将继续依托竺可桢学院荣誉教育平台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方案,具体包括:提升目标定位,对标教育部文件的目标要求,制定浙大拔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拔尖标准,实施动态分流机制;构建课程标准,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凝练教学成果;全程国际化,高端引领,学研融合、全员覆盖国际化培养体系;深化全程导师制,根据学科特点选择不同形式的导师制,依托学校、院系、院友等资源,邀请全球大师、顶尖高校教授、杰出院友加入导师工作,建设高层次国际导师库;实施学园2.0计划,建设新型学习生活共同体。
(内容来源:浙大发布)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