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伤孩子的5种“中国式礼貌”,第一条每个娃都逃不开

快过年了,很多一年没见的亲戚朋友难免要聚一聚。

对于咱们这些老父亲老母亲来说,携娃走亲访友,最怕的就是自家娃成为别人口中的“熊孩子”。

孩子行为不得体要管,孩子谈吐不大方要管,还要三令五申地教育孩子懂礼貌。

殊不知,有些礼貌,会不自觉的伤害到孩子:

01强迫打招呼

前两天,去一个聚餐,一位远方亲戚拽着小孙子的手,说:“快,这个叫叔叔,这个叫婶婶。

小男孩大概3、4岁的样子,眼睛害羞地看着我,也不说话。

这时又催促了一次:“叫婶婶啊!”

小男孩还是没有说话,依然抿紧嘴巴往后躲。

亲戚明显觉得下不来台,我赶紧缓解尴尬,“宝宝没怎么见过婶婶,不熟有点紧张对不对?”

亲戚忍不住埋怨:“怎么不懂礼貌,平时都是怎么教你的?”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有的孩子就是自来熟,但有些孩子就是不爱说话。

主动叫人是有礼貌的表现,但不主动叫也不代表没礼貌,吹胡子瞪眼的地说孩子,反而更会引起孩子不适和不安。

成年后,许多人都说,小时候过年最讨厌的一件事就是被逼着打招呼。

不过,这几年C妈也发现,很多人对“尊重孩子”有些误解,认为百分百尊重孩子,就意味着不应当有半分干预,对这种行为便听之任之。

导致孩子到了明白事理的年纪,面对别人主动打招呼依然爱答不理,这便是矫枉过正了。礼貌、教养这件事,多数不是天生的,还是需要父母的引导。所以,还是要坚持不懈的鼓励孩子开口。

解决办法:

如果孩子确实不愿意主动,不能勉强,爸爸妈妈可以做表率作用。比如以孩子的口吻回应别人的问候:“阿姨好,我叫CC。”

你跟孩子站在一条线上,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也给他一定的空间去体会和尝试。

当孩子做到时,一定要及时表扬,激励孩子能加深认知,让孩子觉得与人打招呼是快乐的事情,有礼貌是一件受欢迎的行为。

02强迫谦让

过年期间孩子都聚在一起,难免会发生几个小朋友看中同一个玩具、零食的情况。

(1)一会儿“妈妈,那**抢了我的芭比娃娃!”;

(2) 一会儿“妈妈,哥哥不让我玩他的小车!”;

(3)……

每每这时,大人总会回顾“孔融让梨”的故事,要求大一些的孩子谦让小朋友。

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如果在孩子争抢东西时不分青红皂白的偏向弱势一方,大孩子很可能会认为父母偏心,变得缺乏自信或者过度叛逆;

而一直被偏向的那方则可能会恃宠而骄,越来越任性妄为。

如果平时家里遵循科学育儿,这次却因为碍于亲戚面子强迫孩子做分享,还可能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冲击,进而质疑父母的权威性

解决办法:

过年期间孩子聚在一起,正是锻炼孩子社交的最好时机。面对孩子争抢的情况,不妨试试这3步:

1 倾听

首先安抚孩子的情绪,等他们平静下来询问缘由,了解事情经过再给出建议,不要哪方年纪小、哭得大声、哭得惨就偏袒哪方。

2 沟通

如果我们想玩别人正在玩的玩具要怎么办?可以试着拿一个他可能会喜欢的去跟他交换。

“我觉得弟弟/姐姐,可能会喜欢这个汽车/娃娃。”

在挑选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种为他人着想的过程。

也可以给到孩子集体玩耍的实操建议:

两个人都想玩这个扭扭车怎么办?可以轮流玩,约定好时间或次数,到点交换,如果不能接受的,下一轮不能玩。

总之,要把他们当成两个平等孩子去看待,而不是一大一小,就事论事,比“以小欺大”更能让孩子信服。

3 尊重

如果大孩子是玩具的主人,询问他的意见以后他不愿意分享,那么,请尊重他的决定。

然后告诉另一个孩子这是哥哥/姐姐的玩具,我们要尊重他的决定,你可以选择玩其他的玩具。

其实,多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都被曲解了,它原文是:

“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孔融之所以选小梨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食量吃小的就够了,而不是他只有一个梨却要为了礼貌让出去。

让,是大孩子懂事,不让,也要尊重结果。

03强迫表演

(1)“快给姥姥表演个节目,你不是最喜欢姥姥吗?”

(2)“小姨听说你跳舞不错,来跳一段。”

(3)“只有表演节目的孩子才能吃糖啊。”

许多人说“小时候的噩梦,在孩子身上重现了”。

孩子大大方方上台还好,会收获一通赞扬;

如果孩子表现出扭捏或犹豫,有些家长就觉得娃太不给力,给孩子摆脸色或者强迫他。

不论是为了面子炫耀孩子的特长,还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表达力自信心,强迫表演都是不可取的行为。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2岁以后,他们自我意识逐渐加强,会逐渐形成羞耻感,如果父母不尊重他的意愿,很可能会导致孩子自尊水平降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解决方法:

自信心并不是强迫出来的,我们要征求并且尊重孩子的意愿。

如果孩子很抵触,不肯弹,那么大人就要坚定地跟她站在一边,给足孩子安全感:

“我家宝宝感觉压力有点点大,许多人面前弹怕弹错,等我们更有勇气了,再弹给大家吧!”

大大方方地拒绝,别人都可以接受。

如果孩子没抵触,或者只是出于害羞差一点点勇气,那么大人可以先给孩子吃定心丸,然后询问孩子的意见。

CC生日许多家人来给她庆生,也有长辈知道CC在学琴,想听CC弹手曲子。

我们便说:“家人们都喜欢看看你弹琴的样子,无论弹得好与坏,家人都会喜欢。”

乍一听有顾虑的CC,立马也就卸下紧张,给大家弹了一首,还跟长辈们演示不同音符弹奏方式。

所以,团聚的场面也是一个舞台,可以趁机鼓励尝试,也可以趁机教孩子学会拒绝。

不论哪种,都可以有所收获,不必一味觉得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4 过度谦虚

亲朋好友相聚免不了各种客套:

“这孩子真是个小学霸,你可有福气了!”

“哪里哪里这孩子呆头呆脑的,也就学习还好点,不然我真不知道长大了怎么办。”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表面上的谦虚对孩子而言却是一味毒药,瞬间打击掉孩子脆弱的自信心。

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他们分不清我们的客套话是谦虚还是发自内心。

哪个孩子不喜欢被认可?

当孩子听到父母在外人面前对自己是这种评价时,他会当真:“我明明很努力,真的有这么差劲吗?”他们会极度失望甚至会怀疑自己。

成长中的孩子具有敏感的心灵,赏识和鼓励尤为重要。

千万不能为了面子,在外人面前贬低和吐槽孩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解决方法:

过年本就是喜庆的日子,不论别人夸孩子好看、懂事还是机灵。

完全可以笑纳别人的夸奖,同时鼓励孩子做得更好。

对于“你家孩子跳舞跳得真好。”

你可以这么说:“谢谢,他确实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孩子能听出来,妈妈认同阿姨的夸奖,并且肯定了自己的努力,这样更能建立孩子的自信。

面对别人的赞扬,坦然接受也是一种智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5与人攀比

过年走亲访友,见得孩子多了,难免会发现别家娃比自家优秀的地方。

攀比孩子也就成为了常见现象:

自来熟的孩子VS少语的孩子——

“你看看你家孩子,真活泼,不像我家孩子半天说不出个啥来”。

分享的孩子VS不分享的孩子——

“你看看谁谁,多知道让着弟弟”。

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为了激发孩子的好胜心,成为更优秀的娃。

但小孩还没有成熟的评判机制,他们对自己的评价都来自外界。

如果我们一直说的都是孩子的缺点,很容易导致孩子陷于恶性自我认同,觉得自己就是不如别人,自暴自弃。

或者有的娃听进了攀比,事事都要和别人比,都要比别人强。

长久以往,还会丧失对自己人生的掌控力,成为父母意识的傀儡。

我有个朋友就是听着攀比长大的,他属于上进的那一种,考名校进名企,年纪轻轻升任经理。

但当我们都以为他走向人生巅峰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他抑郁了。

他说自己一辈子都在比,比别人好、比别人强,但是他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攀比,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解决办法:

孩子们聚在一起,是一个暴露优缺点的场合无遗。

如果羡慕其他孩子的优点,希望自家娃也能拥有;

那么优先要做的,是你虚心跟人家父母取经,看人家的引导方式,是不是可以化为己用。

但是也要承认,没有完美的小孩,把所有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全安到自己娃头上,让他变得无可挑剔,毫不现实。

每一个个体的性格特点都是有利有弊,要学会欣赏孩子身上的独特性。

养孩子不能逆流而上,要顺势而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过度的放纵与护崽,养不出有教养的孩子;过度的礼貌与谦逊,又可能伤害到孩子。

过年,对孩子们而言也是一个修罗场。

大过年的,别人都在笑,就别再让自家娃哭了。

标签: 孩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