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之父:美国名校数学博士,华罗庚之师,不愧虎子无犬父

1997年,杨振宁在自传——《杨振宁传》中,谈及父亲杨武之时有一段话:

“我知道,直到临终前,对于我的放弃故国,他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我。”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杨振宁“自揭其短”的这一句话,让杨武之走进大众视野,那么除了让人肃然起敬的高尚爱国情操,杨武之有何经历?令人惊叹,华罗庚尊他为老师,影响中国两代数学人才。

01

杨武之(1896-1973)是安徽合肥人,身世有点凄惨,本来杨家还算不错,父亲杨邦盛曾为民国陆军上将段芝贵做过文书,段芝贵失势之后,杨邦盛去沈阳应聘时染上鼠疫而死,第二年母亲也去世了。8岁丧父,9岁丧母,杨武之成了孤儿。

幸运的是,杨邦盛有一个弟弟杨邦瑞,将杨武之视为己出,一直供杨武之读到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

1918年,杨武之数理本科毕业,回到安徽省立二中担任教员兼舍监(训育主任)。当时,杨武之22岁,年轻气盛,师出名门,总想干出一番事业,在学校里推行严格的纪律,让一帮纨绔子弟非常不满,以至寻衅闹事,准备动武报复。师生冲突之后,家长仗势公然袒护学生,学校希望杨武之息事宁人,这让杨武之非常愤怒,一气之下就转到安庆中学教书。

换了环境之后,杨武之还是心气难平,更重要的是杨武之反思认识到,仅凭老师的身份,很难与土豪劣绅周旋,更难以救国。于是,出国留学,振兴中华科学,发扬中华文明来改变中国的念头开始萌发。

在安庆中学教书时,杨武之遵从父母之命,娶了娃娃亲文化不高的罗孟华。婚后,两人感情很好,终身不渝。1922年,杨振宁出生,杨武之正在备考公费出国留学考试。

02

1923年春,杨武之通过安徽省的公费出国留学考试,随即离别妻儿,踏上了留洋之路。

来到美国之后,杨武之先在斯坦福大学读了三个学季的大学课程,取得学士学位。1924年秋,杨武之来到芝加哥大学,师从名家迪克森(Dickson)研究代数学和数论,二年之后以《双线性型的不变量》一文获得硕士学位,再二年之后以《华林问题的各种推广》一文获得博士学位。

网络上传言杨武之是中国第一位数学博士,其实是错误的说法,中国第一位数学博士叫胡明复,1917年他以《具有边界条件的线性微分—积分方程》一文取得哈佛大学的数学博士,被近代数学史家们视为“中国现代数学真正开始的标志”。可惜的是,胡明复英年早逝,36岁时在老家无锡游泳溺水身亡。

杨武之取得的博士比胡明复要晚十余年,准确地说杨武之是中国因数论研究博士第一人。所谓因数,属于数学领域的一个分支,即整数a除以整数b(b≠0) 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就可以说b是a的因数。

不过,与胡明复的博士论文相比,杨武之的《华林问题的各种推广》更具创造性,因此学界评价是:能研究现代的数论而发表创造性论文的中国人,当以杨武之为第一人。所谓华林问题,是1770年爱德华·华林的猜想,中国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都参与过破解华林猜想。

03

1928年,取得博士学位之后,杨武之选择回国,六年前选择的是中学老师,这一次成为了大学教授。从回国到去世,杨武之先后在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任教,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在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大。

上世纪三十年代,清华大学是国内最强的数学中心,聚集了熊庆来、杨武之、孙光远等一大批数学奇才,也吸引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数学天才学生。对杨武之而言,其中最为耀眼的是华罗庚。

1930年,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一文,立即轰动数学界。熊庆来(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杨武之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

华罗庚进入清华之后,选择的研究方向是数论,而且集中研究华林问题,无疑是受到了杨武之的直接影响。1980年,华罗庚在写给香港《广角镜》周刊的一封信中说:“引我走上数论道路的是杨武之教授。”可见,在华罗庚眼里,杨武之是他的导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师从哈代(Hardy)学习解析数论,在剑桥大学的二年期间,华罗庚至少发表了15篇高质量论文,其中一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但是,华罗庚在剑桥大学并未获得博士学位。

二年之后,华罗庚回国到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当时担任系主任的杨武之要破格提升华罗庚的职务,即越过讲师、副教授将他直升为正教授,西南大学校方认为华罗庚没有取得博士学位,拒绝将华罗庚直升正教授,后来杨武之据理力争才得以通过。华罗庚后来说,“从英国回国,未经讲师、副教授,直接提我为正教授的又是杨武之教授。”

杨武之力挺华罗庚,不是因为曾经的一些师生关系,而是杨武之知道华罗庚的能力。正因如此,华罗庚曾经寄信给杨武之称:“古人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我之鲍叔即杨师也。”

总而言之,从回国到退休,杨武之任教三十余年,影响了中国两代数学人才,对中国数学发展贡献极大,其中后来的陈景润,是华罗庚和闵嗣鹤的学生,与杨武之的教育可以说有间接关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4

杨武之影响的第二个耀眼天才是杨振宁。

所谓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越是尖端物理研究就越离不开高深的数学,没有数学家的帮助爱因斯坦很难完成相对论研究,没有杨武之的帮助杨振宁可能很难取得诺贝尔奖。杨振宁晚年回忆认为,父亲对他的成就有“决定性”的影响:

“父亲对我们子女们的影响很大。从我自己来讲:我小时候受到他的影响而早年对数学发生浓厚的兴趣,这对我后来搞物理学工作有决定性的影响。”

1944年,杨振宁获得清华大学物理硕士学位,抗战胜利之后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留美短短十二年之后的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远在中国的杨武之得知后非常高兴,还三次去日内瓦与杨振宁欢聚,最后一次是1964年,而这一年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让杨武之倍感失望。

不过,杨武之几次与杨振宁、海外的故友学生等的聚会,使杨振宁对新中国多了一些了解,推动他在1971年夏决定回大陆探亲,杨振宁也成为最早访问中国的海外知名学者之一。

1973年,杨武之在上海逝世,享年77岁,临终之前都没有宽恕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

杨振宁是个孝子,父亲的期望,最终在53年之后实现了。2017年,在中国定居14年的杨振宁已经93岁,毅然放弃美国国籍,选择加入中国国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巧合的是,杨武之有一位至交好友叫邓以蛰,清华北大的哲学教授,他的儿子叫邓稼先,与杨振宁是一样的天才,两人先后赴美留学,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历史的原因,邓稼先选择回国,杨振宁留在美国继续做科研。二十多年后,他们再次相遇时,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