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孟郊的这首《登科后》道出了古代书生经历十数载寒窗苦读,一举登科后的欣喜之情,想到以后别开生面、风云际会的新生活,之前的苦读诗书的郁闷一扫而空。
古代科举不容易,正如现在的高考,虽然现在高等学府非常普及,但那些名牌大学仍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般难考,毕竟所接受的教育细节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这些名牌大学,或者说是211、985等大学都是考生心目中理想的学府。
除了天赋异禀之外,相信大多数学生都经历过三年高中紧张的备考阶段,在海量的测试题中反复练习,提高自已的应试能力。但是有人却剑走偏锋,四川一考生,曾用甲骨文写作文被985破格录取,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如今成了“小丑”。
一、考卷惊现甲骨文作文
2009年高考一如往常一样紧张地进行,考试后批阅考卷的老师们都在严格而又谨慎地给每个考生的试卷打分,尤其作文这样的考卷需要老师们仔细地批阅,看学生是否跑题、是否符合逻辑,甚至发现其中的亮点而给出较高的评分。
当老师在批阅作文时,一篇奇怪的作文出现在了老师的眼前,与其他作文不同的是老师只知道上面所写的是文字,但大多数字却不认识,这让批卷老师感到有点“难堪”,要知道哪位语文老师不说是学富五车,但也是对文学知识有较高掌握能力的,竟然不认识试卷中的字,令人不可思议。
后来经过老师们的研究,认为这些看起来极为“生僻”的字应该含有“大学问”,于是上报给专家调研组亲自批改之篇作文,最终确定这些“生僻字”为“甲骨文”,而这篇作文就是用甲骨文所写,考卷中惊现甲骨文作文一时间成为了人们的热门话题。
然而,这篇作文经过专家组“翻译”过来后,老师们发现作文内容与考试题目要求偏差较大,也就是写“跑题”了,老师只给出了6分的成绩。要知道,高考时一分之差就会与理想学府绝缘,高考作文又在考分中占据很大的权重,6分的成绩显然与985大学失之交臂了。
考生的高考分数只有428分,分数并不理想,但这篇甲骨文作文却让老师们眼前一亮,要知道,甲骨文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甚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别说是现代的学生,即使是这方面的研究专家也并不多见,作为一名高中生能够用甲骨文写作文,说明有很大的潜在能力。
于是,很多高校对这名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向该学生抛出了橄榄枝,而这名学生经过自已的选择后,最终确定了四川大学,他成为了被985学校破格录取的一名学生,而他本人也被人称作“古文字达人”,他就是曾经红极一时的“黄蛉”。
二、剑走偏锋的高考捷径
黄蛉是四川籍的一名考生,平时并不是一位很“出彩”的学生,而且2009年高考是他的第二次高考,第一次考试时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而复读一年,在第二次考试时,他已经知道了高考之路并不容易,他便想出了一个剑走偏锋的高考“捷径”。
黄蛉喜欢研究古代书籍,无意中对甲骨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其他学生不同的是,别人看到甲骨文只是有个粗浅的了解便罢,而他却仔细地研究与学习起来,从认字到写字,到他高考时期,他已经能熟知八百多个甲骨文字。
在以前的高考中发生过很多次破格录取的事情,这一点给黄蛉带来了“启发”,于是他决定在高考时用甲骨文写作文,这个必定会吸引批卷老师的注意,毕竟像甲骨文这样的古代文字了解的人是少之又少,剑走偏锋说不上就会出现奇迹。
但是,在写作文的时候遇到了难题。甲骨文字到现在为止所发现的不过一千多字,黄蛉所掌握的甲骨文字有八百多,而现代作文所需要的常用文字在甲骨文字中并不存在,想要用甲骨文完成作文是很难实现的事情。
于是,黄蛉想出了办法,他用自已已经掌握的甲骨文字写出了一篇作文,但毕竟掌握的文字有限,所以只能写出一篇“跑题”的作文,可以说,黄蛉的这个大胆之举存在很高的冒险成分,一旦得不到老师的认可,那么他将面临再一次的落榜。
显然,黄蛉的这次“捷径”走对了,他的作文虽然跑题只得了6分,但老师出于爱才、惜才的角度还是不忍埋没他所掌握的知识,并且想挖掘和激发他更深的潜力与能力,所以出现了四川大学破格录取他的事情。
黄蛉的成绩最多能入三本大学,但他却因一篇甲骨文作文而进入985一本大学,这种从三本到一本的“两级跳”至今也是罕见,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四川大学对黄蛉是十分重视的,并且还给他实施一对一教学,希望他能够在古文研究上取得一定的建树。
三、川大教授拒教黄蛉
为了能够让黄蛉更好的发展,在川大和川大锦城学院的联合培养下,川大为黄蛉量身定制了一套学习方案。而原本已退休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何崝也被返聘回川大,专门负责黄蛉的培养问题,可见其重视程度。
然而,黄蛉在那时已经成为了名人,起初他还保持低调,甚至有人认出他是谁时,他还曾矢口否认。但随着学校与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位“古文字达人”时,黄蛉逐渐迷失了自我,在过度的包装与表扬下,能够保持理智的人并不多,更何况是一名刚入大学的学生呢。
受人越来越多人的追捧,黄蛉整日迷恋在这种虚荣之下,在学习上开始不上心,他的更多精力用在了如何包装自已与应酬别人身上,而在古文研究方面并不如学校所期望的那样专心,甚至让何崝教授感到他有些“浮夸”。
要知道,一位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非常重要而中肯的,学校给指定的一对一教授显然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后做出的慎重决定,而何教授自然也会对自已这名学生抱有希望,显然黄蛉并没有给何教授留下什么好印象。
何教授让黄蛉学习的是先秦文献和古代文字方面的内容,而黄蛉却以自已读过《文心雕龙》而自居,且不说这部古代书籍与何教授所传授的内容无关,单从虚心向学这一方面黄蛉就没有做到尊师重教的本分。
古人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不尊重老师,不重视师长的教诲,注定自已以后的道路走不长远。果不其然,在何教授的精心培养下,黄蛉在古代文字方面的研究水平差强人意。
甚至给出了“他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在甲骨文方面也没有多大造诣”的结论,因此提出辞呈拒绝再教黄蛉,此时的黄蛉就像“小丑”一样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笑话。
小结
看到黄蛉“小丑”般的状况,犹如现代版的“仲永”。有句话说得好,三分靠天分,七分靠努力,如果在满足现状的环境中沉迷不前,那么最终就会变成“小丑”成为别人的笑柄。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不是吗?
参考资料:《登科后》《礼记·学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