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孩子的教育,我们普通父母都有些苦恼,不是书香门第,也没有多大财力,面对大城市的牛娃,普娃还竞争得过吗?
但是你看,寒门出贵子的新闻年年有。2018年高考期间,来自山西临汾的范玉华一家因为“租房20年培养出3个学霸”引起广泛关注。这个普通家庭,多年来一直租住在一间60平的出租屋里,父亲是工地上的工人,3个孩子却个个是学霸。女儿在哈工大硕博连读,大儿子就读于知名军校,小儿子考入清华大学。
父亲范玉华是家里的顶梁柱。难能可贵的是,20年来,在赚钱养家之余,他始终坚持着对三个孩子的陪伴和教育。
如今苦尽甘来,范玉华由衷地说:
教育是最好的投资。
范玉华夫妇说,虽然自己懂的学问不多,但作为父母却总有一个直觉,“我们就要做的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呢?最突出的是他们对孩子的陪伴。养大三个孩子是很辛苦的,但他们没有因为忙于挣钱对孩子不管不顾,也没有因为条件不好就不对孩子教育。打从孩子小时候起,他们就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老师,陪伴孩子成长。
他们的陪伴和教育,有许多可称道之处,值得我们借鉴。
0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
范玉华说,他一直相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学习父母都要做好引导,不然一切都是白费。
父母当孩子的老师,重点不在教知识,而是要培养一些好习惯。从小把习惯养好了,孩子学习自觉自律,到了初高中也轻松很多。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出良好习惯。
好习惯的力量大于高智商,优秀的父母都懂这一点。2019年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以总分730分的高分创下了广西理科总分最高分的历史记录。不仅学习好,文体方面的表现也很好:杨晨煜是羽毛球社的副社长,参加过学校的足球联赛,书法和画画也很优秀。
杨晨煜的妈妈在谈到养育孩子经验时说:
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所有的习惯必须在他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全部帮他打好。
监督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你得时时刻刻监督着他,留意着他。
只有小时候定型,后面的路才好走。
这话很有道理。心理学家将孩子的3-6岁称为“潮湿的水泥期”,意思是说孩子的85%性格、习惯和生活方式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将7-12岁称为“正凝固的水泥期”,这一时期孩子85-90%的性格、习惯等已定型。
在12岁以前,孩子的性格、习惯尚未形成之时,很有必要好好培养,提高孩子的自律性,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02,关系先于教育
范玉华从来不是那种很威严的父亲,他有个很朴素的观察:
做父亲的居高临下,孩子就不可能和你说真心话。
日常生活中,范玉华非常注意和孩子平等相处。比如做家务,夫妇俩会以身作则。收拾碗筷不会吩咐孩子去做,而是和孩子一起做,让孩子觉得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
他们还很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朋友来相处。比如自己工作上的事也会跟孩子们聊一聊,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工作。
重视亲子关系,是教育生效的前提和基础。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灵魂。孩子的自尊自信,学习动机,自控力,社交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都受亲子关系的滋养。
有好的关系,才能影响孩子,才有好的教育,因为孩子不会向自己讨厌的人学习。
陈美龄,斯坦福教育学博士妈妈,可谓是深谙教育之道了,她非常重视亲子关系。能把三个儿子都送进了斯坦福大学,也因为她高质量的陪伴。
比如,只要孩子问她关于学习上的问题,再忙她也不会说“等一等”,哪怕正在做着饭,她也会立即把火关了,当场回答孩子的问题。
孩子上学后,她会陪孩子一起学习。她强调:要陪孩子做作业,直到上初中为止。父母不该只是居高临下地检查孩子的作业或成绩,而应该和孩子一起享受学习乐趣,让孩子爱上学习。她陪孩子们写作业,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一点都不难,是很快乐的。”
可以看到,不管是范玉华生活中的教育,还是陈美龄学习上的教导,他们都把亲子关系放在了第一位。
03,学习要劳逸结合
范玉华很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看到孩子们平时学习很辛苦,他买了个沙包和拳击手套,让两个儿子练拳击,女儿就做裁判,这样三个孩子都得到了很好的放松。
现在孩子上学课业都挺重的,学习很辛苦,我们一定要教会孩子劳逸结合,学的时候好好学,玩的时候痛快玩。
那些会学习的孩子都做到了这一点,学习时专注,保证了高效率,这样就可以留出时间玩,而玩耍让大脑得到休息,又促进了学习时的高效,是个良性循环。
孩子学习时会接收很多信息,而消化这些信息需要慢下来,大脑要有时间去思考,去整合。脑神经科学就建议,让大脑工作更高效,一是要少看电视,多听音乐,二是多点户外活动。
另外,记忆也需要时间。记忆就是把信息保存在大脑里,需要时再提取出来。很多研究表明,闲暇时间对记忆的正确性、有效性都有帮助。比如孩子背书,一时半会儿背不出,可能越背越着急。但是先放一放,隔个半天一天的,反而更容易背了。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不要忽略了闲暇时间,好成绩不是一味刷题刷出来的,学习要讲究方法。
网上有人说现在的父母,“物质上的溺爱,精神上讲道理,是多数父母向下一代表达关爱的默认方式。”是啊,我们总说要给孩子最好的,却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陪伴。
范玉华夫妇并没有给孩子多好的物质生活,但在精神、情感、时间上滋养了孩子。这些滋养转化成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亲子关系和好的学习方法,是孩子们成为学霸的源动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