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二胎,人们需要多方面思考,全面衡量各方面,才能做决定,这样对孩子和大人都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我们连自己都应付不了,还如何保证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呢? ——摘自畅妈的随笔
首卷语
前几天的郑爽在国外代孕的事件像个深水炸弹一样,在娱乐圈中全面爆发,网上的舆论热评更多的是批判郑爽对待孩子的态度。
有时候想想有钱真好,连生个孩子都那么轻松,最起码可以免去生育之痛。因为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没有钱是万万不可能的。
而在我爷爷奶奶的那一代人里,不管有钱没钱都会生养很多孩子,他们的兄弟姐妹很多。过去的年代,人们的物质也很匮乏,能吃饱是一件很满足的事情。
所以每到逢年过节,父母带着儿童时期的我挨家挨户拜年的时候,除了认识一些平时叫不上来称呼的叔叔婶婶们之外,唯一的收获就是能收到很多压岁钱。
所以我们这一代的表亲就比较多,但是孩子多了,以后亲戚也就多了,但是相对的压力也会很多。比如亲戚家的孩子结婚、升学考试等,我们都要出礼钱,所以在财务上会有点小压力。
反观现在我们身边的兄弟姐妹都越来越少了,每家每户几乎都是一个孩子,所以家长们都会把更多的钱投资到这个“重点对象”上,如果在增添一个二胎无疑增添家庭负担。
根据大数据的研究表明,自1971年起,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2015年10月,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宣布全面实施二孩政策(Two-child policy),即允许家庭生育二孩,如果第一胎是多孩则不允许生育二胎。
然而这个政策并没有让现在的年轻人有增添人口的想法,相反对生孩子的计划都没有更何况增添二胎,在看看现在年轻人日益累计的工作压力和银行卡里的存款,“缺钱”正在逐渐摧毁下一代的人。
中国目前的生育情况
人口学家普遍认为,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以及男女比例失调等各种社会问题。然而,最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出生人口1723万,比2016年减少了63万,是二孩政策没有起到作用吗?
其实,在这1723万新生人口中,二孩占比超过了51%,也就是说,如果不是二孩政策的推动,我国2017年新生人口甚至会低于1000万,这是一个相当严峻的数字。另一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20-44岁已婚人群的理想生育数是1.93,而实际生育数只有1.05。很多家庭仍然选择只带一个孩子,社会学家认为,其中主导原因是经济压力。
而长辈们的不理解,以及年轻人的不理性,盲目的生了二胎。不仅仅让自己的精力减半,在家庭的生活质量也在急速下降,甚至还会忽略大孩子的感受。
案例一
90后的林林和她的老公结婚有三年的时间,小两口日子过得还不错,还有个一岁多的宝宝,因为负担不重,生养一个宝宝也是属于富养的状态。
在大宝宝已经长到五岁多的时候,林林有了第二个宝宝,没过多久一家三口变成了四口之家。可是二宝宝的到来让大宝宝一下子失去了家庭地位。
因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你是老大,就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哭了,就不问缘由的责备老大”。
还有些亲戚,会在大宝耳边吹耳旁风:你妈妈准备生二胎了,你再不听话,你妈妈就不要你了。当大宝的爱被二宝夺去之后,这种打击对孩子来说是毁灭性的。
大宝被父母忽视的情绪,很多时候会被这些“玩笑”激发到顶点,心里边的扭曲也是不可避免的。
经济人假设:做一个合乎理性的人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否选择生二胎与个人决策有关。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都会受到“经济人假设”的影响,倾向于做一个合乎理性的人,即人们总是倾向于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这个过程中尽可能降低成本、增加收益,选择最优方案。
有了二胎,每一个个体都会获得更多的家庭乐趣,在自己老年也能得到更多的照顾与陪伴。但同时,生育二胎也意味着将面临更高的开销,因为培养孩子本身是需要成本的,例如“教育成本”、“婚姻成本”等等。
随着社会人均文化水平的提高,培养一个孩子,完成学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金钱,会极大地增加家庭开销。
同时,由于技术水平的发展进步,很多工作不再以人力为主,因此,家庭拥有更多的人口在劳动市场里并没有优势。
所以,当权衡了需要付出的成本与可能的收益之后,很多家庭便决定只抚养一个孩子,为其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陪伴他更好的成长。
并且,如今社会,生活成本也在不断提高,例如,居高不下的房价、逐年上涨的学费。很多家长为了生活不得不卖力工作。
较高的工作强度、孩子的教育支出,以及双方父母的养老开销,都为这些年轻的父母增加了许多压力,使得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供养第二个孩子。
如果盲目多生,将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经济与心理压力,进一步降低了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度。
因此,晚婚、低生育率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中在80、90后人群中尤为明显,很多80后、90后的生育欲望很低,二胎政策对其促进作用很低。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人均强调早期经验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
特别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能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成长环境以及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也就是说我们在生养了二胎以后,是否能够给孩子陪伴时间和丰富的物质条件。
生了二胎之后,有的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容易让孩子变得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甚至无法在成年之后来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亲密关系,出现社交障碍等问题。
对待生养二胎的态度
有心理学家认为,很多人选择不生二胎与家长们的态度也有很大关系,有句话说态度决定看待事情的高度。
“态度”也是人们对于特定对象或事件的总体评价,反映出一种稳定的行为倾向,会极大受到社会文化、过去经验的影响。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习惯了养育一个孩子,所以,即便政策开放,也没有转变这种态度观念,还是觉得生一个比较好。
而这种态度的根深蒂固与态度的形成过程有关,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孩子,有的甚至宁可做丁克家庭也不愿生孩子。
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从最开始被动地接受独生子女政策,到慢慢习惯这种生活方式,发现其中的好处,并产生认同感。
久而久之,个体原有的态度与所认同的态度相互协调,得到内化。从最开始计划生育的一胎政策到二胎开放政策,人们也要有个“适应期”。
所以即便开放了二胎政策,人们的根本观念没有得到转变,也就不会打算在过多添生活负担。
结语
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说“如今生二胎不是家庭问题,而是经济学该考虑的问题了”。
以前老一辈的生养成本小,就算是一个家庭五个以上的孩子,老人们也会和小辈们说养孩子不费钱,以前我们全家十几口人也没饿死。
可现在的社会发展速度非常快,生养一个孩子都很困难。如果在生养二胎,除非要家里有矿有矿才可以,从奶粉到学费都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而生二胎,宝妈们势必要暂时停止工作,家庭经济就要急剧下降,就要考虑老公的经济实力,是否允许你们生二胎。
而且对大孩子也是一种不公平的存在,在他的幼小的心灵里会对父母也会滋生抵触情绪,不听话,离家出走;甚至还会出现自杀的念头!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不在少数,孩子们的威胁看起来很幼稚,可是仔细想想,也是值得我们反思。如果大人们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那还是不要想着生二胎。
今日话题:
生活在今天的你还愿意生二胎吗?
欢迎大家踊跃回答。
作者|蜜桃心理
编辑|蜜桃心理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