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丨古代孩子的压岁钱是什么样的呢?

玉兔将临门,祝福处处存。

爆竹天天笑,喜事朝朝闻。

要问在众多传统节日中哪个最有魅力,那一定是春节。转眼春节又到了,今年你是否像往年一样举家团圆、阖家欢乐呢?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无论我们身处何处及时再苦再累,都会在春节这一天赶回家,春节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最难以割舍的情怀。小朋友们,你喜欢过年吗?我是非常喜欢过年的,因为过年可以拿到长辈给我们的压岁钱,妈妈会做一大桌美味的饭菜,而且还能穿新衣服,我每年都会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盼望过年呢。

小朋友们可能不知道,关于过年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传说呢。

春节的由来

据说古时候有一头叫“年”的怪兽,它的头上长者尖尖的触角,体型非常庞大,看起来非常凶猛,年兽长期居住在海底的深处,只有每年的除夕夜才会爬上岸来,它一上岸,老百姓们可就遭殃了,它一来就会把人们辛辛苦苦养的小肥猪、小肥羊全部吃光光,更可怕的是还会伤害人们的性命,老百姓害怕极了,这可怎么办呢?

幸好村子边上有一座大山,因为山高而且十分陡峭,年兽上不去,所以一到除夕夜,老百姓们几乎都会跑到高高的山上去避难。

有一年的除夕夜,一位老奶奶因为腿脚不方便没来得及上山,不幸的是,就在这时年兽来了,只见他张开血盆大口扑向老奶奶。忽然出来了一位道士,点燃了一串包有红纸的鞭炮然后用力的仍在年兽身上,顿时火光乍现一顿噼里啪啦的声音,年兽被吓得浑身哆嗦,连忙逃到海里再也没了动静。

第二天一大早人们陆续的回到村子,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人们明白了原来年兽最害怕的是红色、火光和鞭炮声了。于是从此以后,每到过年人们从除夕开始就会贴上红对联,点上红蜡烛,这样年兽就再也不敢出来作怪了。

久而久之,春节就变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特有的节日,它历史悠久,在传承和发展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习俗,有很多习俗还流传到了现在。

比如到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会买年货,家里还会大扫除、贴对联,放鞭炮,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吃年夜饭,吃了年夜饭之后还会一起守岁,长辈们还会给晚辈压岁钱,到了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开始拜年相互串门,有的地方还会舞龙舞狮赏花灯呢。

说到压岁钱,我们现在收到的都是一张张纸币,但是你知道古代人们都是用什么当压岁钱吗?它可是经过漫长的演变才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哦!

代小朋友的压岁钱是什么样子呢?

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

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这就是压岁钱的“前世今生”了,这么一看的话不难发现,压岁钱以什么形式体现,是与当时流通的货币统一的,所以我们现在收到的都是纸币,甚至是转账红包。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再往前推一推,在金属货币流通之前的时代,那个时候小朋友们收到的压岁钱又是什么呢?难道是石头、贝壳又或是盐块?毕竟在古代,这几样物品可是当时的货币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过新年,贺新年,大门两边贴春联。一到过年的时候就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候,也是大人们最忙的时候,买年货、贴春联,挂灯笼,家里到处都是红彤彤的,很是热闹。那么小朋友们,你知道为什么过春节的时候要贴春联吗?

今天这个关于贴春联的故事我相信很多小朋友都没有听过。

春联也叫春贴、对子、对联、桃符,每逢春节不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要说起贴春联的习俗还得从一个故事说起。

古代传说在东海住着“神荼”和“郁垒”两位神仙,他们专门惩罚作怪的小鬼保护人间,后来中国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了驱赶鬼怪,就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位神仙,这就是最初的桃符,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现实中可是没有鬼神存在的。

第一幅春联的诞生说起来也是非常有意思,是因为一个心急的皇帝,他就是后蜀的皇帝孟昶,有一次张逊在桃木上题词,孟昶觉得他写的不工整,于是他自己就动手写下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从此题桃符便演变成写春联了。

再后来由于纸张的大量生产,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再加上古代的皇帝的喜爱,诗人们对春联的热捧,广大老百姓的传播,春节贴春联就作为风俗习惯流传下来了,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春联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朋友们不要觉得春联就是两张红纸几个黑字,其实春联的讲究可不少呢。

春联不仅要求上下联的字数要保持一致,上下联的音律节奏也要保持一致,这样读起来才会悦耳动听、铿锵有力。其实春联上写的句子一定是要表达美好祝愿的,这样才会把我们的祝福融进春节的喜庆里。

因为古代读书都是从右边到左边读,所以贴春联的时候也要从右往左贴,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春联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这一习俗的传承不仅仅是民族特征更多的是表达了我们对吉祥安康的美好祈愿,是阳光积极的。

小编也希望小朋友们能开开心心的,过年的时候为自己的家选一副合适的春联贴在门口,祝福一年都吉祥如意。

好啦,关于春节的来源和风俗习惯就讲这么多,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读关于春节的诗句吧: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