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我国华北地区的教育中心城市,人们不约而同地会指向首都北京。由于北京的高等教育资源太过丰富,导致华北地区其他城市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发展并不快(天津还可以)。不仅是京津周围的河北省,地处西南方向的山西省高等教育发展也是十分尴尬。
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是越来越大,山西省一些高校的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尤其是在“双一流”建设开始后,山西省唯一的原211高校“太原理工大学”迎来了跨越式发展,学校一系列大动作,在引才、建设、发展等方面进步巨大。
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后于1931年更名为山西大学。1953年学校工学院独立建院定名为太原工学院,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山西水利学院、山西化工学院、山西煤炭化学工业大学、山西矿业学院、山西省纺织工业学校先后并入,期间于1997年更为现名。
学校现已从多科性理工大学,逐步发展为综合性大学,涵盖8个学科门类,尤其以机械、化工、矿业等传统工程学见长,在人文社会类学科方面也稍有起色,并开始布局医学。学校办学规模较大,拥有在校生4余万人,建设有4个校区。
学校近年来大动作频频,先是成立三大书院“河汾书院”“令德书院”“晋阳书院”;又推动实施“本科三院制”,包括求实学院、宗复学院、本科生院;今年又成立学校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不过还是在人才培养与引才方面的表现令人震惊。
学校自首轮“双一流”建设以来,自主培育了2位院士,引进了2位院士,目前学校共有5位全职院士,分别为煤化学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轧钢机械设计专家、太原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庆学;采矿工程与工程力学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阳升;采矿工程技术和安全工程管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智新;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
不仅如此,学校在杰青、优青、长江学者等中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积累方面成果显著。学校在产学研融合、承担国家级科研攻关项目上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地处太原,虽说经济实力并不强,但太原理工毕竟是省内第一学府,如果今后留在山西发展,较为有优势。学校录取分数线并不高,部分省份有小幅波动上涨,还是值得考虑的。
最后,希望学校发展得越来越好!如想了解更多大学、学科或报考信息可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