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相信大部分的年轻父母都会认为,打骂教育不可取。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父母都能拥有这样的认知和理智,所以我们也经常在能在社会新闻中看到一些动辄打骂孩子的父母。
这些打孩子的父母可能会认为,自己是在为了孩子好。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从小挨打的孩子和从不挨打的孩子对比,两者之间长大后的差距很明显,肉眼就可以轻易分辨。
挨打的孩子和不挨打的孩子,长大后有可能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呢?
1)性格方面
虽说每个孩子的性格有可能各不相同,但是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父母平时的性格,以及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都能够对孩子将来的性格造成重大影响。
在父母性格比较温柔,且从来不会打骂孩子的情况下,孩子长大后的性格通常也会更开朗、更阳光,待人接物时表现得更为温和有礼。
如果父母的性格比较暴躁易怒,动不动就打孩子,那么孩子将来长大后的性格容易出现极端情况,要不然就是极度敏感内向,要不然就是像自己的父母一样暴躁易怒。
而不管是哪一种极端的性格,对于孩子的成长和人生发展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2)处事方式方面
有的父母之所以经常打孩子,不仅是因为盲目推崇“不打不成器”的教育理念,更是认为“打一顿”是最快速有效能够让孩子听话的方法。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看起来确实能够事半功倍。
但是在常年的打骂中,孩子的处事原则也会越来越简单粗暴,甚至像父母一样,习惯于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
相比来说,那些从来不挨打的孩子不仅性格更温和,在为人处事的时候也更为推崇用智商和情商去解决问题,而不会成为一个使用暴力的狂徒。
3)心理健康方面
在现代教育中,父母和老师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备受关注的问题。
而能够影响着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
如果父母平时脾气温和,教育孩子时也注重于选用更科学的教育方式,那么这些从不挨打的孩子,心理健康的情况肯定会更理想。
如果父母平时习惯于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那么孩子长期生活在暴力的阴影下,他们就有可能出现焦虑、暴躁、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显然,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之处,也成为了经常挨打的孩子和从不挨打的孩子之间的差别。
我们常说,越是无能的父母,才越是会用暴力来解决育儿上的问题。既然打骂孩子会给孩子造成如此大的影响,那我们每个父母都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多跟孩子讲道理。
有的父母认为,跟孩子讲道理就是“说教”,会让孩子觉得厌烦。
其实只要父母掌握好讲道理的“尺度”,孩子是能够听进去的。
父母在跟孩子讲道理时,尽可能使用比较温和的语气,所讲的道理也应该要深入浅出。
孩子年幼时可能还不能将道理完全听进去,倒是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能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父母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其次,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经常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是没有个人形象可言的,其实这种想法当然是错误的。
即使孩子的年龄再小,也会有自尊心,也会担心被周围的人非议。
因此,不管孩子犯下的错误如何令人愤怒,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例如不要在公众场合大声责备孩子。
总结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每个父母也有自己的教育特色。
但是时代已经进步了,棍棒教育、打骂教育早已是落后的教育方式,每个孩子都不应该获得这样粗暴的对待。
父母要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别伤害了孩子还不自知。
每日一问:长期被打骂的孩子还有哪些特征呢?
——————————————
图|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