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千百年来中国的家庭观念和教育体系中也诚然如此,人们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永恒存在的话题。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庭文化本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此,关于繁衍后代子息,维持大家延续的问题,一直都是一个值得讨论的命题。
当然,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发展,很多新潮的家庭观念也再一次地在中国百姓的身上体现出来,比如提倡不婚不育的丁克族,就是很明显的时代发展的产物。
不过虽然新的观念已经在一点一滴地渗透进我们的家庭和我们的生活,传统的繁衍后代的观念却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比如千百年前的封建糟粕“重男轻女”在当今社会上,就依然存在着挥之不去的影子。
一、赶鸭子上架
其实一直以来,中国人对于子孙后代的态度是长期为全世界所讨论和关注的。在老一辈的口耳相传中,生孩子叫做“续香火”。平心而论,这个词绝对是中国独有的,而续香火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也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繁衍子嗣的问题,还一定是要生男孩才叫做续香火。
传宗接代一直被中国人视为重要的生活大事,甚至是婚姻的本质。在长辈的眼中,事业成功不是成功,人际关系好也不算是成功,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没有成家的基础上。
先成家后立业,已经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准则,虽然这种生活准则往往来源于父母的压迫,但是这些受到压迫的年轻人也是被同化的一代。甚至在被逼迫结婚后,人生就要紧赶慢赶地进入下一个环节——生育。
很多年轻的夫妇将这视作一个非常难以沟通的问题,在当代社会上,培养一个孩子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是可以同日而语的。对于家庭对于夫妻双方,孩子不仅仅是生活的压力,更是经济的压力。
因此很多年轻夫妇会选择晚生晚育,当自己有足够的基础了,再去讲究那些生育的计划。但是长辈并不会同意这种有些超前的思想,他们的生活中不能经常考虑到这些人为因素带来的压力,甚至很多家长会用自己的来举例——“我年轻的时候条件不好也能将你养大,现在你为什么不行?”
二、延续香火
而事实上,长辈们对于子息的要求并不仅仅只是“生一个孩子这么简单”。即使夫妻二人做出妥协,生了孩子,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好所谓的“二胎”。一旦第一个孩子出生,传宗接代的压力减小了,那么生第二个孩子的压力,以及潜在的性别要求,就会比生第一个孩子的压力大得多。
人们总是在要求好事成双,尤其是重男轻女的家庭,还会在第一胎是女儿后,催生第二个孩子,负担生育责任和压力的女性,被逼迫一步步完成“人生大事”,完全没有了属于自己的自由,原本结婚的夫妻对爱情已经筋疲力尽,也逐渐失去了对婚姻的激情。
然而,这还并不是“续香火”在年轻夫妻中带来的影响,起码这些夫妻都是有生孩子的意愿的,家长的意见和逼迫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计划提前。
但是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夫妻自己本身的意愿是丁克,或者没有生育孩子的能力。对于这些人,所谓的续香火就会带来更大的压力。
很多不讲究科学生育的家庭甚至会为这些夫妻求一些偏方药膏,以试图能够改变他们的想法或者拯救他们不好的身体。这些刻意的做法对男性和女性都造成了巨大的情感和能量损失。
正如作家贾平凹说:“世界上许多夫妻为了维持他们的婚姻,费了那么大的劲,但这是毫无意义的。”
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已经足够不容易,如果不再去注重所谓的顺其自然,而非要按照人为的思想去沟通或者改变既定的事实。那么最受到伤害的,只能是大家自己。
三、是害还是爱
正是因为老一辈人对于子息繁衍的重视,不仅仅给夫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使得孩子不得不在一种更加难过的环境中成长。
试想一下,当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家庭中每个人的注意力和精力都会集中在这样一个娃娃上。从穿什么尿布到穿什么衣服,再到将来是否要出国留学,家里的每个人都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努力让自己的观点成为现实。
人们认为这样的做法完全是出于好意,但在很多情况下它会导致好意做坏事的结果。回想一下在旧时代的生活中,似乎孩子们并没有这么大的压力,甚至和以前的家庭相比,每个家庭中都有四五个孩子,父母都要工作因此也没有时间照顾这些孩子。
孩子们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也拥有了比当代孩子们更加有效的自理方式,与那个时代的孩子相比,这个时代的孩子更像一朵生长在温室里的花,经不起风吹日晒,经不起风雨打雷,少有不慎,便可能夭折。
然而时代早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时代,这个时代的孩子,更加需要独立,更加需要成长,更加需要能够在一个本就竞争压力极大的环境中拥有可以生活自理的能力。延续香火、宠爱孩子或许是为了家庭,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绝对的自由来决定是否要生育后代,这是每个人的权力和义务,也是法律和人性赋予的能力。如果游说非要以“延续香火”的名义进行干预和打扰,反而会对他人产生不利的效果,爱不是错,传统也不是错,但是打扰和干预别人的生活一定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