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这……”杭州学霸男孩看了眼成绩单后,被爸妈紧急送进医院

开不开心!孩子们的寒假马上就要来了!但这个时候,往往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奋战一个学期,又一次大考落下帷幕,成绩单上的数字,决定了全家人的心情。

图片摄影:京报集团记者 刘平

一次接一次

“完美”学霸到大考就考砸

用初二学生的小赵的话来说,这回期末考试结束,他又一回迎来了“至暗时刻”。

小赵是学校里公认的学霸,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好,各个方面都很优秀。

好胜心强的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除了学习成绩,学校里其他大大小小的活动样样都要争第一。可从上了初中开始,小赵似乎就进入了这样一个魔咒——“但逢大考,必定考砸”。

这回,期终考试成绩出来了,小赵无一例外又一次失误,他哭丧着脸说:每次在考试前都格外紧张,考试时大脑一片空白,连会做的题目也做不出,结果可想而知。

重视成绩的小赵一家,又一次陷入了愁云惨雾之中。

更没想到的是,平时有轻微口吃的小赵,自从看到自己的考试成绩后,口吃大大加重,同时面部也不停地抽动,抽到停不下来。这下可把家人吓坏了,连忙送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科谢健主任一番问诊后,发现小赵是典型的考前焦虑,同时还伴有抽动。“考试时大脑一片空白,就是典型的焦虑爆发。”

经过追问,谢主任了解:原来好强的小赵身后,是一对好强的父母:他们对小赵要求很高,追求完美,久而久之,孩子把这些来自父母的高要求渐渐内化成自己的要求,根本不能接受任何错误,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一旦达不到,就很难受,长此以往,他心中这根紧绷的弦就崩了。

针对小赵的病情,谢主任对他进行了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口吃和面部抽动症状有所缓解。

孩子问题的背后

总绕不过父母

而类似小赵这样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患者,谢主任还真遇见不少。

“每一个出问题的孩子,背后肯定有一对有问题的父母”谢主任说,“要求很高的父母,往往会养出一个事事追求完美的孩子。”

像小赵的父母就是典型,各种期望和要求,其实无形中对孩子造成了压力,并会慢慢会内化成孩子自身的压力,世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人,一旦出现小瑕疵,就无法接受自己,心理问题自然就出现了。

每到期末考试,在心理门诊的病患中,青年少人群会明显增加,以市一医院心理门诊为例,这种时候,门诊量会比平时高出二三成。

而这些孩子中,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大都与学业、游戏上瘾、同伴关系等有关,其中,学业压力导致的焦虑、强迫、厌学……人数最多。

心理学里有个说法:有时候越害怕自己犯错,就越容易犯错。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孩子,平时成绩好,给自己定的目标太高,总觉得自己肩负着太多人的期望,考试时压力很大,老担心会出差错,这样很容易在考场中过于焦虑,影响自己的发挥。所以,考生千万不要给自己心理暗示。

很多学生在考试时会出现紧张、尿频、肚子疼、手心出汗、烦躁甚至大脑无法正常思考等反应,都是考试焦虑的表现。

这主要是由于过强的成就动机造成的,当动机太强的时候,往往会带着“一定”、“必须”等这样的非理性想法,不能接受失败,对学习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缓解学生考试焦虑情绪尤为重要。

好胜心强的孩子

家长要试着让他们减压

其实,孩子过分看重考试结果,和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密切关系。谢主任认为,孩子身上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

不少家长对于成绩的过分追求,其实是虚荣心作祟。一次考试成绩并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对于考试结果,还是要做不同的分析,决定考试成绩的是天赋、努力、学习方法和考试发挥。

谢主任建议:家长在看到期末成绩单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究竟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的成绩,天赋无法改变,但学习方法可以提升。

如果是发挥问题,要考虑下孩子是不是过度紧张导致;若是心理原因,要做好心理疏导。

作为一个终将踏上社会的人,孩子的身心健康、三观和品质、生活和学习习惯是能影响孩子发展的因素。

家长应该把目光放远,更注重陪伴的过程而不是只看结果。

此外,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有些孩子天生性格比较好强,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如果这时候还一味加压,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对于这类孩子,应该引导他们淡化结果,帮他们心理减负。

毕竟,人生是一次长跑,暂时的领先和落后都不算什么。

延伸阅读:

小学生成绩不好被父亲脱光衣服赶出门,画面曝光让人心疼

近日,安徽铜陵。@铜陵公安在线 接到报警,一小学男生上身赤裸,只穿一条短裤在小区游荡。民警现场了解到,男孩因成绩不好,被其父亲脱去衣服赶出家门。民警立即将男孩抱回家,父亲不在,民警严肃批评了男孩母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网友评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延伸阅读

成绩不好,行为荒唐?父母和老师更应关注孩子的“心智倾向”

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在用自己能够想到的方式对周围的世界不断进行着探索。然而,他成为了成年人眼中的问题儿童。他的成绩不好,总是做出许多让父母和老师头疼的荒唐行为。老师认为他故意捣乱,经常惩罚他;父母认为他不用心学习,也经常批评他……

许多父母可能都会觉得这样的描述并不陌生,自己可能就会或多或少地因为孩子的某些表现而感到苦恼和不安。父母们很希望看到孩子身上的令人惊喜和赞叹的地方,然而现实却是父母们常常因为孩子的那些令人不解和不悦的行为而烦恼和焦虑,希望能够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当我们被问题所扰的时候,除了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还需要思考一下我们看见这些问题的方式。你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孩子在你看待他(她)的方式中感受到了什么呢?许多人其实对自己看待孩子的方式并不清楚,然而可能正是那些未经我们反省地看待孩子的方式,在推动着我们看到孩子的各种问题,在阻碍着我们看到孩子的那些令人惊叹的美好。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孩子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在通过知识和能力这一透镜来看孩子。“这个孩子容易分心,注意力难以集中”;“这个孩子喜欢破坏玩具,不懂得爱惜东西”等等,在这些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成人经常对孩子进行问题判定,而且正是着眼于孩子在某些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发展表现。而当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孩子时,我们很有可能会看到不同的景象。孩子的注意力不像聚光灯那么集中,可能正是孩子那如灯笼般照亮四周的注意力的体现;孩子喜欢破坏玩具,可能是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体现……这些都是孩子开放地探索周围的丰富世界所需要的,正是孩子的未成熟性所蕴藏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所在。那么,究竟是什么方式可以推动我们更多地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呢?

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更需要被关注的是他们的“心智倾向”。什么是心智倾向呢?丽莲·凯兹指出,心智倾向和知识、能力非常不同,心智倾向可被视为一种心智习惯;玛格丽特·卡尔指出,知识、能力和意向、动机、与他者的互动等因素共同影响个体的心智倾向。心智倾向可能是一个我们不太熟悉的概念,但习惯是一个我们经常使用的词语,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思考习惯来帮助自己理解心智倾向:一方面,心智倾向的形成和习惯一样依赖于人们的成长经历;另一方面,心智倾向不同于那些机械的、重复的习惯,而与布迪厄所说的“惯习”更为接近,是构成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具有持久效用的禀性系统。

很多研究者都在积极关注心智倾向的重要性,认为心智倾向是人的一生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当我们更为关注孩子的心智倾向时,孩子的兴趣和优势、孩子的闪光时刻就会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并成为我们的关注焦点。如果孩子在潜心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为了克服困难付出诸多努力等时可以获得积极的肯定、鼓励和支持,他(她)就会不断积累对自己的信心、不断增强对自身能力的认同,并带着这样的心态去积极地面对成长所需要进行的更多的学习。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发展其是自信的、有能力的学习者的内在心态,如此才能让孩子获得持续发展的力量。

本文第一段写的那个小男孩其实是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的主人公,他因为读写障碍而遭到周围的老师、同学甚至是家人的误解、嘲笑和责罚,他在煎熬中失去了自信;一位老师通过对小男孩进行特别的辅导来帮助小男孩树立信心、体会其所具有的能力,引导小男孩在精神上站立了起来。当我们采用了恰当的方式去看孩子,就可能会看见孩子心中的光,而不是在问题的泥淖里举步维艰。电影的名字非常耐人寻味,孩子是会发光的,但我们可能会视而不见,因此我们要学着去看见那些美好的光。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钱江晚报 漩涡视频 网友评论 北京晚报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