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曼聊育儿
中小学“减负”的口号喊了好几年,可看见的结果是越减越重,学生身心疲惫,家长焦虑难安,老师无可奈何,这背后谁才是真正的受益者?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现在中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很不乐观,一般情况,早晨6点左右起来,下午小学4点30放学,初中下午5点40放学,如果有晚自习会上到晚上点,小学生放学后要去各种补课班,初中生也不例外,回家后,做完校内和课外作业,基本在晚上10点多。
尽管一直在减负,但并没有减少学习的时间,孩子多半时间在学习,和家长沟通的少了,加上家长管教的严厉一些,还会造成亲子关系的恶化,这些让孩子身心俱疲,当然,导致越减越重的原因不只这一点,下面这几点原因也很重要。
为什么“减负”反而让学生压力增大?
原因一:应试教育影响
过去我国是应试教育,也就是“填鸭式”教育,从古流传到近代,这也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唯一捷径,后来,素质教育的崛起,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应试教育的影响依旧存在,没有消失。
学生想要考上大学,还是以分数为主,成绩起到很大的作用,片面追求分数,造成学生学业压力并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严重,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没有好的成绩,就没办法考进清华北大一类的学校。
原因二:超前教育影响
超前教育的形成原因很多,有市场就有需求,加上辅导班的宣传等,孩子提前完成学业,成绩提升,渐渐形成循环,“拔苗助长”式教学,让学生心理压力更大,每个年龄段,孩子的思维模式,以及学习能力都有限,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中小学“减负”的范围,也很难触及到校外,这也导致校外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辅导班的功利教育,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学生看似超乎年龄的聪明,内心却失去了本该有的特质。
原因三:家庭教育影响
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无疑是最大,将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然而,没有哪个父母是“持证上岗”,教育孩子也是摸石头过河,当别的孩子超过自己孩子,内心焦虑成倍扩大,然后转化成压力施加给了孩子。
在成长过程中,和父母沟通时间少,少有的说话,还都是关于学习,不知不觉间,父母的爱和学生的分数挂钩,变味的读书,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排斥学习,认为学习是给父母读的,给学校读的,渐渐迷失自己。
除了这3点原因,还有其他多种因素,导致中小学“减负”陷入恶性循环,受害的自然是学生,那谁又是真正的受益者?
中小学“减负”陷入恶循环,谁是真正受益者?
盈利的辅导班
学生压力大,做着似乎没有尽头的作业,然而,家长的生活压力并不少,为了生活,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多半是苦命的打工人,小学4点左右放学,谁来管孩子的学习?老人能帮忙接受孩子,可教育却难以承担,
只好将孩子送进辅导班,需求越多,市场就越大,有了利润,就会跟风兴起,流传这么一句话“孩子的钱最好赚”,背后是家长的心酸与无奈,家长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最后没有考上大学,该有多后悔。
有资源的孩子
现在不是凭借拼命努力,就能换来好成绩的时代,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教育资源的匮乏,拮据的生活,连生存都成问题,减负只能让他们离大学越来越远,这个时代,有丰富资源的孩子才更容易获胜。
金字塔中层以上家庭的孩子,即使考不上大学,他们还有其他出路,甚至一辈子不工作,父母的收入也足以养活,所以,减负的影响波及不到他们,反而有利,能筛掉那些不努力的穷人家孩子,竞争反而减少了。
学生想要改变命运,在这种教育大环境下,“减负”很难落实,相信减负的学生,最终的结果不会太好,太多的因素阻挡着“减负”,所以,学生们还是要努力,尤其是没有资源的学生,不努力读书,就难以跳出“寒门”。
以上就是这期要分享的内容,你对于中小学“减负”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您对本文感兴趣,欢迎转发、分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