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父母一起回乡下祖屋贴春联,遇到本家堂叔。
他比我稍长三四岁,在市里一所中学当数学老师。
我们年龄相近,爱好相近,虽然差着一辈,却是关系极好,无话不谈。
我进村时从他家门口经过,他看到我,一下子从家中窜出来,一边已经从口袋里掏出香烟来。
我打眼一看,嗬,又是华子!硬壳中华,我们这边零卖45一包。
为什么要用“又”呢?
因为最近几年每次见到他,他抽的都是华子。
我拿他打趣:现在不允许补课了,你怎么还有钱抽这么好的烟?
他嘿嘿一笑,露出一口被烟熏黑了的牙:我早就金盆洗手了!现在只带几个关系户,都是同事、亲戚家的孩子,推不掉!我不收他们钱,他们不好意思,就给我拿条把烟。
堂叔高中数理化学得好,高考压力太大,发挥失常,才接连败北,复读2年后才考上师专。正常状态下,他当年完全可以考上本科的。
他师专物理系毕业,分到镇中学教的却是数学,很快就教出了名气。
我们本来在一个县不同乡镇当老师,但十几年前,区划调整,他们学校所在乡镇被市里整体划走,他也鸟枪换炮,一跃成了市里老师。
从此,我们的收入待遇差距越拉越大。
我是眼见他先买了车,又在市里买了房啊。
堂叔说:现在补课风险太大,抓到了真有可能开除公职!万一开除了,损失惨重!太不划算,不能因小失大。
我说:像你这样的名师,听说在市里补课一年几十万,跟工资收入比,补课才是大头吧?
他说:你算的账不对。补课挣钱是不少,但不是安稳钱,是风险钱。天天提心吊胆的,又怕上面查,又怕学生出事。特别是学生不能出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学生一旦出了安全事故,就彻底玩完,钱赔光了,还身败名裂!我是越带越怕,真不干了。
我寻思,这不是经济学上的一个风险规律么?对利益特别渴望的时候,人们更愿意冒险,甚至不惜孤注一掷;而当利益不是那么重要的时候,人们更愿意保守。
看来,堂叔这些年要么是挣足了,要么是看开了。
堂叔说:儿子大学毕业上班了,我还有十年才退休,一年十七八万,十年就是一百七八十万哪!
我赶忙打断:你现在一年有十七八万?
堂叔骄傲:是啊!要不是没有高级指标,我评上高级,就有二十万了!
我说:我们在县里的,比你们市里的,差太多了!我比你上班只迟2年,最近这几年,我们开始跟公务员一样发年终一次性奖金,七七八八全部加起来也只有十一二万。
堂叔说:打卡工资我一个月小5000,每年60000,奖金一年51000,文明创建6000,绩效15000,公积金和医保一年50000多,加一起是有十七八万。
退休的每年发18个月工资,有9万多。我退休后再活20年,又是180万。前后一加,我活到80岁,还能挣350万!
补课是在剃头刀上跳舞,搞不好就砸锅了。
我说:你怕啥?你有名气,离开学校正好自己单干,开辅导班赚大钱。
堂叔:你学文科的,就喜欢幻想。现在辅导班是好开的?上面越管越紧,这2年又闹疫情,有多少辅导机构垮掉了?欠一屁股债跑路的大有人在!进场早的多数赚到了,这时候进场,正好垫背。
再说,我在学校,才是名师,我离开了学校,谁还认得我啊?
我一下子想起,近日《人民日报》新媒体推送的一篇文章“善待你所在的单位”,里面的一句话引起了争议,“没有单位,你,什么都不是。”
咱们老师,在某一科目的学科知识上沉浸,广度和深度却没有多少拓展,时间越久,其他能力反而有所削弱。说实在的,老师当久了,猛然离开学校,可能还真的啥都不会,都得从头学起。
还是要像上面那篇文章中所说:好好珍惜工作、珍惜关系、珍惜已有的。
各地教师收入待遇存在地区差异,同一省市也会存在城乡差距,这是事实。
天底下我们没有见过、不知道的事不知凡几。
咱们当老师的,教育别人的人,更要有这样的认知:自己不知道的,不要断定它绝对不存在,都是别人胡诌瞎扯,而要认为这事超出了自己的认知范围,存疑而后求证。
你那里教师一年的全部收入是多少?欢迎真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