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被记载在《后汉书孔融传》中,后来被写进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面,随后他的故事也随着这本书在我国也流行了近千年的时间。
孔融让梨的故事主要讲的是:孔融在四岁时,就学会了把大的梨子给哥哥吃,而自己挑最小的吃。这个故事也被我们的老师反复讲解,孔融也被当作“谦让”的道德典范。至今,我们的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仍会强调希望孩子向孔融学习,把好的让给比别人。
那么这个故事在外国人眼中是什么样子的呢?美国人民也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但孔融在他们眼里却是一个反面典型,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看一下。
第一:美国人认为,孔融的父母允许孔融去分配梨子,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在美国人看来,孔融的父母一开始就错了。
作为长辈,在给子女分配梨子的时候,尽可能要做到公平公正,而且不论年龄大小,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如果梨子的大小有差别,那就应该在数量上进行相应的平等。
另外孔融的父母也不应该让孔融去分配梨子,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如果年龄可以作为分配水果的标准,那么高矮胖瘦性别也可以成为这种标准。
如果让孩子去分配水果,他们肯定会更倾向于自己,这对别人来讲是不公平的。
也就是说,在美国人看来,这种行为是不应该提倡的,不论父母给孩子分什么,应该不论年龄、身高、体重,大家一律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个孩子才是最正确的。
第二:孔融让梨很容易把孩子培养成虚伪和作秀的性格。
在美国人看来,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分东西都会倾向于自己,给自己分得更多些,如果他给了别人,只能说明他是一个虚伪的人。而孔融让梨恰巧在鼓励这种虚伪的行为。
假设孔融本身是非常喜欢吃梨的,但在家长的暗示下,他不得不将大的梨子让给哥哥,如果长期都是这样,孩子必然会变得越来越虚伪。
假设孔融本身是不喜欢吃梨的,他把大的梨子让给哥哥,但是后来发现,让给哥哥以后,居然会获得家长的表扬,获得“懂事”的好名声,那么以后为了获得更多的表扬,他肯定继续这么表现,这就有作秀的成分了。
假设孔融本身也喜欢吃梨,但是吃不了那么多,就把大的梨子让给了哥哥,这么做了之后,既获得了大人的表扬,又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不过,这就不是简单的虚伪和作秀了,可能两者皆有。
看来美国人与我们的文化和认知差异还是非常大的。美国人更注重孔融让梨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孩子的心理变化。而我们看到的则是一种“谦让”的优秀品质。
不管怎样,我相信一个4岁的小孩肯定是不情愿把大的梨子让给哥哥的,至少大多数孩子都是不愿意的。他们之所以他么做,可能是不敢反抗父母,也可能是为了得到家长的表扬,更有可能是想给家长留下一个好印象。
大家的看法呢?孔融让梨的故事还有必要让我们的孩子继续好好学习吗?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