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最早发源于美国,是为了解决中部地区和欠发达区域的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政府想办法把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方式传递给不同地区的孩子,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下的无奈之选。然而到了中国,在疫情的催化和学生升学教育的压力需求下,辅之以资本、互联的加持,教育线上化逐渐被推向风口,收割了一大波流量红利。
事实上,线上教育行业的红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美好”。 由于教育行业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其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像是一个温火慢炖的过程。资本能催起来互联网,但催生不起来教育,教育可以用互联网技术加持,但却不能用互联网的模式玩教育。教育行业的特殊性就决定了教育资源、教育产品、教育结果都是难以复制的,而互联网也只能赋能教育,所以,没有产品内涵和教育效果、仅靠疯狂“烧钱”获取用户流量的机构是没有未来的。
教育领域具有特殊性,其结果和过程都很重要,市场现存的大多数在线教育机构往往只注重解决教育的过程中的问题,但教育效果却很难保证。除了烧钱隐忧,线上教育各玩家还面临着保证教学质量和用户体验的挑战,流量获取只是第一步,如何保持和留存才是关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和人格培育终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事,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与沉淀。
疯狂地砸钱烧规模,这本身就背离了教育的初衷,自然也不是在线教育企业生存的长久之计。在风口之下吹起来的企业,如果不借机优化自身架构、研磨产品内容、升级教育体验,来提高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那么,风停了之后是一定会摔下来的。
由此看来,不论是升学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在线教育各玩家在风口、红利之下也应当多一点理性,应立足于受众的需求点,更多地聚焦于产品打磨和效果提升,而不是仅仅依靠营销来获取生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