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去年的一桩教师事件被翻出热议,教育的“度”谁说了算?
新闻报道在于一个“新”字,去年发生的事件而且当时已经有过报道,但近日又被翻出热议,有点不可思议!但是我告诉你,一年前的这件事涉及学校教育,涉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不是就能想通了呢?
人们常说“教育无小事”,只要关乎教育,管他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只要有需要照样能成为新闻热点,被拿来说事,说出个一二三来。这件一年前的事发生在北京海淀区的师达中学,事件名称很耸人——海淀区教师侵犯学生隐私!
去年三月由于疫情,学生在家上网课,但是许多学生利用上网课打游戏网聊等,情形很严重,有点失控;家长很着急,管吧,激化了家庭矛盾。于是家长向老师求助,某班班主任召开了网络家长会,家长们一致委托班主任老师代为监管孩子的学习,重点就游戏及聊天软件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班主任老师通过网络远程与学生沟通,要求查看学生微信、电脑文件夹,要求学生删除“小游戏”APP等。在检查某个同学时,被录下视频发到了网上,顿时“教师侵犯学生隐私”的新闻迅速传播,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班主任老师的监管行为是得到家长认可的,因此随后这个事件很快得到了妥善处理,老师的行为也得到了学生的谅解。谁知一年后竟还会被翻出热炒,连家长都感到厌烦,家长说:“一年过去了,之前的视频再次在网上传播,影响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
学校迫于舆论压力,也发表了说明。班主任老师是应家长要求才这么做的,学校承认教师这种监管方式有失妥当,对该教师进行了批评教育,早已得到 家长和学生的谅解。同时学校表示,将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加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家长通情达理,学校的说明也很理性,但这里涉及一个教育的“度”谁说了算的问题。教师不全面检查,怎么了解学生的打游戏聊天情况?请问,谁能拿出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既监管了学生,又不侵犯学生隐私,我是想不出那种好方法。
学校说“这种监管方式有失妥当”,其实是一种无奈的表态!怎样才算“妥当”?假如没有学生上传网络,这件事就这么过了,而且家长认为班主任做得妥妥的;现在上传了网络就说“不妥”。假如因为这件事,有学生想不开走了极端,那班主任的行为肯定是极端不妥,不仅仅是批评教育的处理了。
没有一个教育“度”的标准,没有人会告诉教师具体该如何操作,教育是不是“适度”完全看这一事件有没有形成舆论,这样的教育让教师无所适从!幸亏这一事件中没有学生事故,否则即使所有家长都承认是应他们要求才这么做的,班主任也难逃严厉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