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家庭陷入教育“困局”,学艺术是为考级,隐藏的原因很现实

过年回家碰到了一个亲戚,孩子已经上大学,学的是摄影专业,我们都赞选得好,将来就业自由,还算是一技之长。

但父母却唉声叹气,原因很简单,这个专业很烧钱,家庭条件一般,实在是难以维持,本以为七八千一台的摄影设备已经够贵了,但孩子却不满意,他的同学都背着好几万的设备,自己就跟小菜鸟一样,被同学看不起不说,连跟着采风的机会都丢了好几个,这不,过年非要让父母再给重买一个,父母唉声叹气,一细问才知道,学这个专业的都是富裕家庭的孩子,普通家庭实在是消受不起。

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放眼周围,好像真的是这么回事,有钱人家的孩子更愿意学习艺术,而普通家庭的孩子,选择的专业更为实用。

《大西洋月刊》曾有一项数据分析很有意思,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更多地选择人文和艺术专业,比如文学、表演、历史等,低收入的父母更愿意让孩子去学习实用性的课程。

这个统计结果好像不只适用于西方,也适用于东方,早在200多年前,美国的第二总统约翰·亚当斯就曾写过一封信给他的妻子,在这封信中,他为后代规划了职业生涯,他希望孩子能够学习促进国家建设的专业,例如数学、航海、贸易学等,因为在之后的岁月里,这些实用的学科可以为子孙们提供学习音乐、绘画、诗歌、建筑、雕塑、针织和瓷器的机会。

无疑,最后的专业都跟艺术挂钩,这是一个从实用主义到闲情逸致的进程。在200多年之后,社会正如亚当斯所希望的那样,富二代富三代都去学艺术,更向往自由。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更倾向于学习实用性的专业。

这好像也验证了一种说法,贵族要靠三代来培养,第一代的孩子,学习交通、医学、计算机等专业,为了便于生存下来,第二代学习金融、经济管理,目的是为了培养精英,第三代就要向艺术发展,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培养孩子的贵族气质。

所以,孩子所学的专业跟父母的家庭环境,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1、生存压力

第一条原因显而易见,富人的孩子没有生存压力,他们不用为了五斗米折腰,选择的专业更为自由,也更彰显个性。而普通家庭的孩子,背负的是家庭的责任,同时还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首先要解决吃饱饭的问题,才能谈个人的理想和享受,所以,专业的选择更为实际。

2、成长环境

富裕家庭的孩子,从小培养就开始艺术细胞,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让精神富足,但同样的,学习一种艺术也是极其烧钱的行为,普通家庭的孩子望尘莫及,他们看到的是父母的辛苦和心酸,两种孩子自动划分了阵营,前者是享受,后者是辛苦,选择上自然不同。

3、结果的不同

据说白岩松的儿子选择的专业是蒙古史,他对这方面非常感兴趣,就算是研究一辈子,孩子也不会厌烦,最关键的是不用担心生存和就业的压力,这样的孩子心无旁骛,一心扑在研究上,很容易能够成功。

但普通人家的孩子整天为了生存而发愁,又怎么能够专心搞研究呢,有句话说得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普通人只有解决了生存问题,才能谈个人的理想和追求。

4、家庭的需要

相对于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艺术和管理专业,更能够满足富人家孩子张扬个性的需求,他们不在乎利益的得与失,因为父母已经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上层建筑,他们只需要积累经验和人脉就可以。

所以他们更愿意去研究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种专业培养出来的,往往是决策者或领导者,最弱的也是气质和品位俱佳的富二代,富三代,能够为家庭带来荣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艺术还是生存,中产家庭最痛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记得两年前的一份五岁娃最强简历的事情,一个五岁的小朋友从两岁开始听诗歌,五岁会背百首古诗,每年要阅读数本英文书,四岁半就开始学钢琴,围棋取得了11级证书,小小年纪就游历过各省市,去过很多国家。

这份精彩的简历让很多家长自愧不如,但同时又有人感觉到悲哀,有人将这份简历视为中产阶层的盲目攀比,与其说是攀比,不如说是中产父母父母的困局,他们在教育孩子可能更加痛苦。

提到中产阶层,他们有着较高的学历,良好的工作,宽阔的视野,但他们同样也有普通家庭的压力,害怕中年失业,有房贷车贷,上有老下有小,所以他们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这种尴尬,没钱的人不会有,真正的有钱人也不会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中产家庭的父母一方面想让孩子放飞个性,快乐成长,一方面又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就要两头都要占,既要学习琴棋书画,又要学习实用的专业。这就尴尬了:

学琴是为了考级,学棋也是为了考级,而考级是为了升学,升学是为了留学,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有一份好工作,可以看到中产阶层的孩子,手中握着各种乐器、棋类的级别证书,但是学习这些艺术不是为了成为将来的事业,父母更看重的还是孩子以后能够成为医生、律师、公务员等,这也恰恰说明了中产阶层父母并不足的底气,也成为了他们最深的痛。

孩子快乐成长最重要

最近有一种比较讽刺的说法,学琴花了几十万,却只能在公司年会上表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给孩子上兴趣班的意义不禁让人深思,兴趣班本应是孩子自愿主动去开发的技能,但很多家长却把它当作了一种功利。花出去的钱想成倍地赚回来,这本身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你好,李焕英》中,感动无数人的一句话,我的女儿将来健康快乐就行。个人认为,无论是什么家庭的孩子,培养孩子的方向都是以兴趣为主,快乐为辅,专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孩子更是如此,你说呢?

仅是对教育现状的一种思考,结论你来定,欢迎说出你的看法。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