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三人行》是一档凤凰卫视出品制作的谈话类节目,由窦文涛担任主持人,邀请两岸三地的嘉宾,在节目里针对热点话题进行探讨。
在一期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讨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钳工、焊工这种技工不吃香了?”
最后窦文涛总结了其他嘉宾的言论,认为有必要向外国学习学徒制。那么学徒制究竟是什么呢?
窦文涛
看似近现代的产物,实则由来已久
总的来看,学徒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历史悠久的古埃及、古巴比伦与中国,在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研究中都曾发现这些文明拥有着记载了“学徒制“这一制度的文献。
‘如公元前2100年的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其中就有关于工匠接收养子,然后传其手艺的规定。
而在我国的古代,学徒制更是大放光彩,那时的学徒制不单单指向木匠、石匠等制造业,还包括着传统技艺的传承,如说书、相声、都是在学徒制的帮助下走到了今天。
在唐代就有关于“艺徒制”的明确记载,证明了这一传统的源远流长。
而“学徒制“真正被大范围使用是在中世纪的欧洲,那时的“学徒制“被称为“传统学徒制”,从业人员被分为“学徒——工匠——师傅”三个等级,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学徒制”在那时具有很强的剥削意味,学徒不单单是学习,还要负担起师傅家里的个人工作,充当苦力。
在工业革命之后,大工厂凭借质量、速度的优势逐渐取代了家族制、传承制的小作坊。工厂内部的流程水线式的操作方式不再需要大量的学徒,更加便宜、能够快速培养的工人才是资本家心目中最好的劳动力,由此,传统学徒制逐渐走向没落。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
近代工厂
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二战后元气大伤的德国为了迅速恢复本国经济,确立了“双元制”的职业教育。
“双元制”是指在两个学习地点(企业与职业学校)学习,受训者的双重身份(学生与学徒),两方面的老师(理论老师与实践老师),两类考试(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两类教材(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两种经费来源途经(企业与国家)。
总的看来,那时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已经具备了“现代学徒制”的雏形,去除掉了对学徒的剥削部分,加大了专业学习的比重。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得德国迅速地恢复了元气,甚至赶超了英国和法国的经济。
由此,西方各国开始了自己国家“现代学徒制”的改革。
现代学徒制
中国的钳工、焊工处境如何?
如果今天,你打开手机、电脑,在网络上搜索,“钳工、焊工还吃香吗?”
你能得到的答案绝对是肯定的,有许多人告诉你,钳工焊工是安家立命的本事,学会了不愁吃穿,但现实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在愿意学习钳工、焊工等手艺了。
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首先,大家需要逐渐认清我们所处的时代。遥望当年,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重工业被安放在发展最前头,无数个工厂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记忆,无数的青年投身于生产制造中,渐渐的,随着重工业的没落,这些技术工种伴随着入云的烟囱一点点地成为那个时代的记忆。
在那个年代,在重工业曾经辉煌发达的东三省,家里有工人就意味着稳定的收入和一家人的荣耀。直到90年代,伴随着工厂的倒闭,无数的工人被迫下岗,自谋生路。时光流传到今天,工人的数量减少到了许多。
其次,就是钳工、焊工等技术工种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等。
在焊工领域,最让人惧怕的就是“电焊工尘肺”,这是焊工的职业病,许多上了年纪的老焊工,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又这种职业病。它是“长期吸入高浓度电焊烟尘而引起的慢性肺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损害性疾病 ”。
焊工
除此之外,各种辐射与光源对工人的身体都会造成损伤。在专业设施、专业技术的保护下,这些危害都可以被降低,但电焊工人仍旧是发病较多的群体,可以说焊工是在用生命来工作,许多资历较老的焊工甚至表示自己很怕“有命赚,没命花。”。
那么焊工的收入会有多少呢?
根据调查,焊工的工资区间为3000元至6000元左右,很明显焊工们的收入并不多,但却虽是被职业病病打倒的风险。
再次就是行业内部的整体水平的参差不齐,让很多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人看到不到自己的希望,从而造成了人员的流失。
在钳工领域,有着明确的等级划分,从初级到中级到高级,高级之上还有技师,技师之上还有高级技师,这样的等级划分就造成了年轻工人进入时获得的报酬较少,还同样面临着风险,甚至有可能被工剥削,这样的情况下,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入门共容易、更能快速变现的其他行业。
最后就是科技发展对于钳工、电工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职业都将被自动化的生产所改变,曾经几十个人手工才能完成的工程,在现在可能只需要十个人进行电子自动操控就可以完成,这样也就造成了对于专业人才缺口的变大,和对普通工人需求的变小。
学徒制能拯救现在的钳工、焊工吗?
那么窦文涛口中的“学徒制”真的能够让钳工与焊工不再那么不吃香吗?
我们就要先来看看学徒制能改变钳工、焊工学习和工作中的哪些部分了。
1. 专业性问题
在中国,“学徒制”的存在以职业技术学校身份出现得较多,也就是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之后,直接到职业技术学校学习。这类学习包括着许多种类,涵盖着工业、制造业、服务业等等。
在学校学习期间,学生会同时学到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文化知识,两者同时学习可以让学生既有安家立命的本领也有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
最重要的一点,在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培训之后,在钳工、焊工等各个危险领域中潜在的风险都会被进一步降低。
技校学生
2. 工人与学生的就业问题
在一些企业所谓的“现代学徒制”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不平等关系。少数的企业在新员工进入到工厂时,便会在企业的诱导下与其拟定协议,将自己作为“学徒工”进入工厂,除了要缴纳押金、培训费,还未能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企业案板上的肥羊。
而“学徒制”中,企业与学校共同签订合同,保证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保障了学生进入工厂后身份转变为工人时的利益。
综上来看,学徒制似乎不失为解决钳工、焊工等技艺没人学、没人干的方法之一。
不过在日常生活里,实行“学徒制”的职业学校并不少,为什么情况仍旧未有太大的改变呢?这才是引人深思的问题,面对着实行“学徒制”后,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其他国家的成功案例,我们又能学到什么呢?
技校学习
我们能从国外学徒制上学到什么?
1. 完备的法律保护
在德国,“学徒制”是被写入联邦法律的,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这一点极大地保证了“学徒制”的公平与合理,削减了“传统学徒制”剥削的部分。
2. “学徒制”作为选择,而不是退而求其次的出路
在德国学徒制的重点实施单位“维氏集团”,学生自16岁起就可以选择,是继续到高中学习,还是成为一名学徒。
如果选择成为学徒,就可以在技术学校学习理论、工厂内部学习实际操作。并且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还可以学习更加细致的技术。
德国的学徒制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留情面地抛弃下那些不再适应时代的东西,他们本身并没有错,只是面对着时代的飞速变化,有些东西已经老了,终将被遗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学徒制”能提供给钳工、焊工等专业工种的出路并不单单是可以让多少人有工作可以做,还要让让真正专业的技术人才在技术岗位上发挥作用。
“学徒制”光环下的各类学校中都有许多学生,可他们很多并没有进入到他们所适应的岗位上,这不失为一种选择。
但想要让“学徒制”真正地改变钳工、焊工的职业,就还需要这些接受着“学徒制”教育的人、那些应用着“学徒制”的学校与企业,用他们的经历来告诉别人,钳工、焊工是值得选择的职业。
当今世界处在不断地飞速发展中,想要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就必定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分辨好与坏、善与恶,然后取其长,补己短,才能使国家真真正正的走向那个大家期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