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上出现这3点,就是被长辈们“宠坏”,父母要“趁早”纠正

文丨木莲妈妈,原创内容

溺爱,即不公正的物质感情给予满足与保护,反映的是照顾者和儿童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特征,庇护孩子的同时,也会对孩子试图作出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产生妨碍。

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分不清“宠爱”和“溺爱”之间的界限,他们大多数时候会把“溺爱”当成“宠爱”,以致于孩子最后被“宠坏”。

若孩子被“宠坏”,普遍性的会存在三种外在表现,家长也可通过孩子身上是否存在这三种表现,判断自己对孩子的“宠爱”是否是“溺爱”。

表现一:没有规矩,家长经常没面子

敏敏妈妈7岁的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学习成绩非常好,每次考试总是班级前三名,这让敏敏妈妈非常开心。

可是虽然说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但是在为人处世上却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每次敏敏妈妈只要带儿子去别人家做客,儿子好像就跟别人家的主人一样,东摸摸西碰碰,翻翻别人家的抽屉,动动别人家的各种物品,而且还自作主张的把翻出来的物品拿在手里玩。

所以每次去别人家,敏敏妈妈都非常尴尬,尽管在去别人家之前教育孩子不要有这种行为,孩子去了别人家之后还是会这样做。

孩子去别人家翻箱倒柜、用餐时挑挑拣拣、公共场合大叫大闹……这是没规矩的表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他们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父母也会因他们的没规矩,被搞得下不来台,还要放下面子给他们处理。

孩子喜欢玩闹是天性,并拥有较强的求知欲、好奇心,这并没有错,可是家长如果太溺爱孩子,不对其约束、规范,那么就会变得没规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表现二:没大没小,凡事喜欢讲条件

因工作调度原因,庆玲妈妈跟孩子的爸爸不得不去里家比较远的城市工作,所以不得不让婆婆来家里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每天接送孩子上学。

一年之后,庆玲妈妈跟孩子的爸爸工作稳定,就把孩子接去他们工作的城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接去之后,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女儿被婆婆惯得无法无天,只要没有满足她的要求,就满地打滚,还跟父母讲条件。

比如带女儿出门逛街,她看重了一个芭比娃娃,庆玲妈妈觉得孩子有类似的玩具,就不想给她买,然后她就站在玩具前,开始满地打滚的闹,而且闹着要求妈妈一定要给自己买,不然不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庆玲妈妈实在是没办法,最后只得给孩子买。生活中,很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撒泼打滚是束手无策,其实这跟家长没有底线的“溺爱”有关。

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一旦家长没满足,他们就开始撒泼打滚,以此循环往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表现三:目无尊长,总是乱发脾气

有这样一个报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女儿跟妈妈在等车,妈妈不仅拉着行李箱,而且身上还挂着厚重的行李,女儿不仅什么都没拿的站在旁边,而且还伸腿去重重的踹妈妈。

而妈妈只是下意识的躲女儿,却没有对其进行斥责,可见已经习以为常。之后通过了解,网友们才知道女儿之所以踹妈妈,仅仅是因为错过了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件事情引起了很多网友们的不满,其中这位女儿成了万矢之的。女儿的行为之所以引起网友们的反感,正是她目无尊长、乱发脾气。

孩子目无尊长、乱发脾气,的确应该进行斥责,可背后却反映的是家庭教育问题,若没有平时对孩子的各种溺爱、纵容、无底线的满足,孩子还会被养成这样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父母自己带娃,长辈隔辈亲都是溺爱,很容易纵容孩子

生活中,相较于父母来说,长辈对孩子更多的会是一种隔辈的“溺爱”,可是面对父母没时间照顾孩子的现状,很多家长又很无奈。

在这里提倡父母尽量自己带娃,不要把教育孩子的主要任务交给长辈,若实在不能,那么建议提前跟长辈沟通教育的内容和准则,不要溺爱孩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有这样一种观点:长辈过于宠爱孩子,是因为他们自己担心在家庭中不被需要而产生了自卑感,为了让家里人尤其是儿童重视自己,所以从不拒绝儿童的要求。

所以,父母在关注孩子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对自己的长辈给予关心、重视,让他们有种被家庭需要的感觉。

教育孩子,父母长辈都需要把握好宠爱和溺爱的度,分清两者的分界点,这样才不会把养成“宠坏”的孩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