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我们全家一起去看了贾玲的新电影。
期间,几度哽咽。
比起高潮迭起的情节,啼笑皆非的段子,或者什么拍摄技巧,更让我澎湃的,是电影的真诚和朴素的感情。
——凯叔
作者 | 关山月
《你好,李焕英》爆了。
谁也没想到,刮起2021年春节档暴风的,不是汇聚影后影帝周迅陈坤的《侍神令》,也不是陈思诚的王牌搞笑系列《唐人街探案》,更不是流量集结的《刺杀小说家》。
而是,贾玲自编自导自演的,这部献给妈妈的电影。
多个平台登顶第一,一天上10个热搜,观影群众自发宣传,为贾玲献上100万个好评。
很多人说:我好久没这么痛快地笑过,也没有这么酣畅淋漓地哭过了。
我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纸巾都湿得透透的,拽在手里不成样子,只能拿口罩掩饰住失控的自己。
导演易小星评价:贾玲用人类最朴素的情感作为桥梁,跨越了一切技法和手段,拍出了一部“核弹级”的喜剧。
但是今天,我们不剧透,不揭秘,因为它值得你亲自去哭过笑过,回忆过。
我们聊一聊比电影更好看的,贾玲和这三个女人的故事。
妈妈不仅仅是妈妈,
更是她自己。
“我不是为了当导演才去拍电影,是为了拍李焕英才去当的导演。”
这句话出自贾玲口中。
电影《你好,李焕英》在贾玲心中的份量不言而喻。
李焕英,是贾玲母亲的名字。
2001年,父母在老家收稻子的时候,母亲怕稻草从车上掉下来,于是主动爬到了稻草上坐着,但是不慎从装稻草的翻斗车上栽了下来……
远在北京上大学的贾玲从没想过,母亲会这样突然离开她。
那天,姐夫打电话到中戏的宿舍楼说:“妈没了,你快回来看最后一眼。”
贾玲整个人懵了,在回老家的列车上泪如雨下,一直求过路的人谁能有个电话,让她听听母亲最后的声音。
可是,20岁的贾玲仍然错过了妈妈的最后一面。
这成了贾玲心中永远的阴影和悔恨。
电影里的情节,都是贾玲和母亲真实生活的还原。
在贾玲的印象里,从小到大,她从来没有让妈妈骄傲过,高兴过。
她就是我们普通人家里的那个“熊孩子”。
小时候,不小心拉到裤兜,只能麻烦妈妈去洗;
小学,玩一身土,裤子都刮破了,回家找妈妈去缝补丁;
中学的时候,被罚站,班主任叫家长,让妈妈丢面子;
……
好不容易上了大学,去了北京,学了戏剧,以为自己出息了,终于能给妈妈长一回脸了,可是,妈妈却意外离开。
她还没有来得及让妈妈过上好日子,还没有来得及给妈妈买新衣服,还没来得及……
贾玲,再也无法实现让辛苦了一辈子的妈妈过上好日子的心愿。
而这个电影早在贾玲之前的小品里就有了雏形。
在舞台上,贾玲说出了藏在心里十几年的遗憾:
妈,我给你买了冰箱,双开门的。
妈,我给你买了一件皮大衣。
妈,我现在是一名喜剧演员,好多好多人喜欢我。
妈,你看,我终于有出息了,对不起,没来得及让你过上好日子。
一字一句,悔恨交加,又让人潸然泪下。
她从小喜欢吃包子,可根本没想过,6点赶车去上学,妈妈究竟几点起来包包子?
她从来不知道,妈妈骗自己坐大巴回家,转头却退掉车票,迎着暴风雪走几十里……
她从记忆里,妈妈20多岁生了孩子后,就再也没有给自己添置过什么东西……
贾玲在采访里说: “妈妈去世后,再也没有哪一件事能让我打心底里高兴起来了。
再成功又如何?能嫁给一个很好的人又如何?一想到我妈妈看不到这些,就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所以,贾玲才会在电影里泣不成声:
你说我当你一回女儿,连让你高兴一次都没做过。
所以,贾玲在电影里回到过去见到妈妈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妈妈,我让你高兴了吗?
我能让你更高兴!
与其说,《你好,李焕英》是贾玲拍给妈妈的电影。
更不如说,她在借电影里的时空倒流,回去见妈妈最后一面,与年少的遗憾达成和解。
曾经我们总以为父母还能陪我们很多年,可后来我们才明白,人是脆弱的,时光亦是,生命更是。
这世上最让人悔恨的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一声姐姐,一世牵绊
在贾玲母亲去世之后,是另外一个女人撑起了家里的生活和贾玲的学业。
她是贾玲的亲姐姐,大贾玲5岁的,贾丹。
贾玲第一次高考失利的时候,打算复读。
可家里支撑不起两个大学生。
姐姐贾丹觉得妹妹更有前途,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全力供妹妹读书。
这是姐姐为妹妹的第一次牺牲。
而妈妈的去世,更是为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姐姐贾丹背负起了妹妹的生活和学习费用,在老家打工,来支撑妹妹的喜剧之梦。
当时姐姐第一个月给她1000元生活费,第二月是500元。
而姐姐贾丹的工资不过800元而已。
这是姐姐的第二次牺牲,没想到这一供就是9年。
因为说相声的女生少,能说出名的人更少。
刚毕业的那几年,贾玲几乎没有收入,每天都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来回拉扯。
一个月400多的房租对贾玲来说就是天文数字。
为了省钱,贾玲搬去不到10平方的地下室,拥挤狭小,更不见天光。
“狗进去了都只能上下摇尾巴。”
有时候为了晚两天交房租,就黑着灯,在屋子里没敢出门,当时的北漂生活真的是一片狼藉。
姐姐特别心疼妹妹,所以哪怕自己有了家庭,有孩子,也尽力给妹妹补贴生活费用。
而父亲为了供贾玲读书,还把老家的房子给卖了。
可以说,贾玲担负着一家人的期待和希望。
贾玲心里憋着一股劲儿,在北京挣扎着自己的梦想,她在心里说:有一天,一定要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她不停地写剧本,排练,拜师冯巩。
当时,姐姐觉得贾玲在北京过得太辛苦,在老家给贾玲找了个工作。
师父冯巩帮忙劝说姐姐:
“贾玲没地方住,我可以帮忙安排,几口饭我还是管得起的,放心吧。“
冯巩不遗余力地帮衬着贾玲,知道她为320元的房租发愁,就先带她挣够10年的房租。
有时候演出明明几百块的演出费,冯巩愣是给贾玲几千。
也就是在“贵人“的不断相助下,贾玲的相声《大话捧逗》被姜昆发现,并且推荐给春晚选拔委员会。
2010年,贾玲登上春晚,一夜成名。
这一年,她28岁。
她为了喜剧,在舞台上生吞过辣椒,猛灌过啤酒,扮过丑耍过疯,没日没夜地写剧本,胖了几十斤。
经历过亲人的离去与分别,梦想的无奈和挣扎,生活的辛酸与无奈,在不断的踉踉跄跄里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一步一个脚印从人生低谷处,毫无希望时爬了上来。
她为姐姐和父亲置办了新房子,她实现了妈妈想在春晚上看到自己的心愿。
普通人,贾玲,出息了!
是朋友,也是贵人
电影里,饰演贾玲时光倒流回到过去之后,年轻时的妈妈,是演员张小斐。
如果,你熟悉贾玲的小品,你不难发现,张小斐一直都是贾玲的小品里第一配角。
张小斐出道了很多年,可离“火”还差得太远。
人们提起她,大多第一反应就是:“啊,贾玲小品里的那个谁。”“挺漂亮的一个女孩。”
可很少有人知道她科班出身,自幼学舞,还是杨幂、焦俊艳的同班同学。
她曾经把当电影演员作为毕生追求,可一直徘徊在十八线外。
9年前,贾玲发微博的小演员就是“张小斐”。
早上5点起,晚上12点回;拍爆破的戏,眼睛被炸伤;被剧组的人骂得直哭;
一腿的青红伤。
“小演员,命真贱。”
说得是她,也是她。
贾玲心疼张小斐人微言轻,拍戏受伤,不受尊重,暗地里希望她:赶紧成为大腕,就不会受欺负了。
可贾玲自己又何尝不是?
当时,贾玲也没有演出,蛰伏3年,才慢慢从相声转变为小品演员。
于是,两个一腔热血,毫无背景的小女孩,互相扶持走过了籍籍无名的时刻。
她们一起见证了彼此的落寞,拥抱了最不成熟的脾气,熬过了不被认可不被接纳的时候,一路稳扎稳打,努力前行。
这样一陪伴就是9年。
贾玲成了喜剧圈TOP级的女演员,而漂亮优秀的张小斐还在几线演员里打圈:
什么时候才能有一部女主戏让她一炮而红呢?
于是,9年后,贾玲把自己人生第一部导演电影的女主角,给了张小斐。
而且,从《你好,李焕英》宣传开始,贾玲弱化自己的存在,剧组不遗余力把宣传重点都给了张小斐。
所以,张小斐说得那句话真的满怀诚意:
贾玲不仅是我的闺蜜,更是我人生的贵人。
她们从全无经验全凭热爱,到游刃有余仍怀有一腔热血;
从籍籍无名,到一人火了也要捧红另一个人;
从天真烂漫,到受过伤有过疤最后刻成最闪亮的勋章。
十年十景,没有辜负一生相遇。
她们不止是并肩作战的伙伴,更是彼此相互陪伴的家人。
最好的友情到底是什么呢?
是各自忙碌相互牵挂。
是保持独立,拥有适度,连沉默都舒服。
是记得,无论我在哪里,无论多久没联系,只要你需要,我都在。
《你好,李焕英》的英文译名:“Hi mom”。
有人问:为什么不叫“你好,妈妈”呢?
贾玲说: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
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李焕英不仅仅是谁的母亲,谁的妻子。
她首先是她自己。
那天回家的路上,贾晓玲对着母亲的背影喊:“我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
如今,贾玲,你真的出息了!
你是登上春晚的女相声演员,
你是喜剧圈当之无愧的女王,
你是从小品转行喜剧导演的票房第一人。
贾玲,你真给你妈长脸!
属于贾玲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 End ——
作者:关山月,自由撰稿人,走人间世,写世间人。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