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化成灰她都认识,可就是记不住牛!亲生的,三岁半,怎么引导?

我最想说的话

今天是大年初几来着?我都有点过糊涂了。

这回情人节,小7爸倒是破天给荒记住了!他准备了一瓶66°的梅汁(用白酒瓶装的),还买了两块蛋糕给我们吃。

那我大处女座就不挑了吧!婚姻跟育儿一样:

心态一转变,万牌皆可糊~

01

看着满天飞的牛味拜年短信,我才猛地想起一件事来:

哎牛!都忘了跟小7讲这“辞旧迎新”辞的是啥,迎的是啥了!

趁离元宵还有几天,赶紧把娃拎过来补上这一课。

“你还记得去年是什么年吗?”我知道问小7也是白问,就把去年她拜年时cosplay的照片翻给她看。

“米奇年!”

“呃,差不多吧~是鼠年。我们中国人每年都会从12只动物里选一只给它们“过生日”。去年是给老鼠过生日,过完年,就变成给牛过生日啦!所以,今年是......”

“牛年!”(我还没来得及研究星象,等过两年再来正儿八经解释一下)

“对,今年是牛年。你看,这是什么呀?”我翻开早就准备在一旁的一本动物书,上面画的动物都是真实大小

“马!”小7不假思索。

“你再睁大眼睛好好看看!怎么是马咧?”

“......牛?我看这里写了牛字。”小7指了指书里的大字。

都三岁半了!都牛年了!还是不认识牛!!!

一头牛,有那么难认么?!!!

我第一次发现小7竟然不认识牛,还是在一年半以前。那年夏天我们回瑞典,在户外散步时偶遇一群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我指着牛群,信心满满地等着小7说出“牛”字的时候,她却一会“马”,一会“羊”。

小7爷爷在一旁,笑而不语。

这就是半个教育专家亲自带娃两年的成果?老母亲瞬间人设崩塌

赶紧补上一个关键信息,以求挽回颜面:

“犀牛化成灰,她倒是都认得的哦!”

一边在心里暗自纳闷~

就算没怎么见过真的3D牛,印刷品上的2D牛总见过不少。牛奶盒、识字卡片、各种绘本,都少不了各种卡通牛、牛写真啊!

可为什么就偏偏记不住“牛”长什么样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2

当时念她年纪还小,这都三岁半了......让我不禁开始为自己担忧起来:

既然目测不是智商问题。那就是我这个搞教育的妈,哪里出了问题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为了搞清楚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问题,我又穷追不舍继续问了自己四个问题:

我为什么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小7应该认识“牛”?

因为牛是很常见啊!至少在我的理解里是这样。

那小7为什么偏偏不认识,这么常见的“牛”呢?

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

虽然印刷品上的2D牛见得不少,但3D的“真牛”见得不多

“牛”这种生物还不够帅,没有成功引起小7的注意和兴趣

受到其他撞脸动物的干扰,小朋友傻傻分不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为什么生活中不常见的“犀牛”,化成灰她都认得?

我家离动物园近,可以说小7就是在动物园泡大的。一进动物园大门,就是几头非洲犀牛。

犀牛洗澡、犀牛打滚、犀牛便便、犀牛磨角、犀牛睡觉......每次走过路过,绝不会错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要往里走很远,才会看到一群“美洲野牦牛”(每次走到这里的概率为20%)。牦牛和普通的牛,长得还挺不一样。

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还有一个叫“儿童动物馆”的小院子,里面养着牛、羊、猪、鸡之类的家禽。

但经过前面各种“珍奇异兽”的层层过滤后,每次走到这里的概率连5%都不到。

所以从小在动物园泡大的小7认识犀牛,却不认识最常见的“牛”,也不奇怪了。

就算小7这次认识了牛,难道就没我什么事儿了么?

真实的情况可能是:

她可能只是知道了这个动物的名称。完。

牛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牛和马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动物也叫“牛”?牛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可能还一概不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3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称之为知识。所谓理解和领会,意思是指能够把握已获得的知识的各个部分彼此之间的关系。

字面上的、机械的记忆和“明智”的记忆之间有着重要的区别。后者使人了解保持知识和回忆知识的各种关系。

所有的反省思维都是发现种种关系的过程。

——摘自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

课代表来解释一下:

这个动物叫作“牛”——这只是一个单一、孤立的知识点。除了去超市买肉不会买错之外,对未来思维的增长提供不了什么太大的帮助;

理解从“牛”发散出去的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才是活的知识,日后可以拿来用的思维素材。

在大脑里反应出来,大概就是左图和右图的区别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7“指牛为马”这件小事,让我对杜威所说的反省思维有了更深的体会。

接下来要想让她认识“牛”,我有两条思路可以选择:

思路“以小孩获得知识本身为目的”来教学

要想小7在“牛”和某种动物之间建立联系(标签学习-Label learning),这应该不难做到。

我只需要像训练AI一样,多给小7看几副“牛”的图片;有时间的话,带她去动物园实地观察一下,应该就可以达到目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是牛!”,“这也是牛!”,“这还是牛!”

“牛是偶蹄目”,“牛可能会长角,马没有角”......

把成人归纳总结出来的知识教给孩子,“把内行专家的终点作为初学者的起点”——这条路最好走,所需教学时间最短,但长期收效也甚微。

所以,我也没按这个方法教小7。

所以的所以,小7也还是不认识牛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叫你装“牛”

思路把获得知识当作“思维训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要用思维训练的方法,让一个孩子带着问题和好奇心,在认识“牛”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反省思维,就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教会的了。

如果你有什么好办法?或者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给孩子解释一个“未知事物”的?

快去留言区给我支几招呗!在线等,挺急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转眼春节都快过完了。怎么也得赶在元宵前,让小7同学认识下“牛”吧?

好在我心态好~

早已经习惯把老母亲每次的“人设崩塌”,看作成孩子取得进步的“宝贵时机”。

此题不会?

正好可以借机展开研究下。

此事搞不定?

正好可以试试不同的解决办法。

此刻不听话?

也许是我们对同一事物有不同认知。

这就叫:心态一转变,万牌皆可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那么,下期见哞~

Cheers,

小7妈

猜你还想读

如果了解了“全维度”的信息,具备了在3D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再去辨认其中的一个维度,解决2D平面中的问题,肯定就不是难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指着一只大猩猩,你说“这是一只大猩猩”,或者说“这是Kiondo”,果然不是一回事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