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一下,本文提到的老师,都是中小学老师。
有人说如今的中小学老师,其学生时代的学习成绩都偏中下水平,甚至是最差的学生,难怪如今的教师素质水平越来越低。这种说法难免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尽管近年来不少地区的中小学招聘的新教师毕业于大专师范学校,这部分教师的高考成绩确实不咋的,但这只是所有教师中的一小部分,我们不能忽略80、90年代的中师生,他们仍兢兢业业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岗位上。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师生的背景:中师生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在80、90年代,由于中小学教育基础太弱,师资严重匮乏,为了改善这一教育难题,国家决定挑选一批优秀人才迅速填补空白,于是在中考中择优录取一批学生进入中师就读,毕业后分配到当地各小学任教。
最早的一批中师生已经50多岁了,最后一批也快奔4了,在那些年代里,能考上中师的初中毕业生,都是妥妥的学霸级尖子生,因为中师的录取分数线比重点高中还要高。中师生之所以很牛,与那些时候的高考升学率低也有很大的关系,即使重点高中的升学率也只有40-50%,更别说普通高中的高考升学率了,也就是说初中成绩再好的学生读高中也有考不上大学的风险,再加上读三年高中要花不少钱,而读中师就不一样了,不仅读书免费,学校还有发粮票,还有一系列福利和好处:城市户口搞定了,还解决口粮、分配工作、干部编制等,更何况教师是个很体面的职业。直接一步到位端上了人们都仰慕不已的铁饭碗,这就是为什么学霸报考中师的原因。
据朋友的非官方统计数据透露,和她一起参加中考的全县考生有12000左右,考取中师的40名几乎全是按考分数排名掐尖录取的。尽管从教已经30个年头,她当年的中考分数还清楚记得:数学119,语文116,英语99,物理100,化学98,政治96,生理卫生总分30考28。看看这个中考成绩就知道那个年代的中师生有多强悍。她还说,初三年级报考中师和中专都要进行预考筛选,全县100名以内才有报考资格,中师比中专的要求更高。
依这个架势看去,初三学生考个中师就好比现在高三学生考清华、北大,个顶个都是极有读书天赋的学神学霸级人物。为什么成绩这么好偏偏选择读中师而不上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呢?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教育导向。80、90年代的人们非常崇尚铁饭碗,而教师职业又是铁饭碗中的金饭碗,要是十里八乡有个考上中师的,比现在考上清华、北大还风光。朋友当年考上中师,不仅家人亲戚高兴得心花怒放,就连整个村子的人都跟着沾光,因为大队书记特意安排放映一场电影表示热烈庆祝,有过黑灯瞎火走上几里路到邻村赶场看电影经历的人都很清楚,村上放映一场电影要有多难得。
在那些教育落后、百废待兴、城乡差别悬殊的年代,正是这么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中师生默默扎根在教育第一线,拿着很低的工资做着不太起眼的工作,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卓越人才。如今的他们虽然快到退休的年纪,仍然为评职称坚持不懈努力工作,也许有些人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基层教师,也许有些人是学校领导班子的中流砥柱,也许有些人已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不小跨越,但他们都是教育届难得的财富。以下是那些年代考上中师的教师的真心话,我们来看看吧。
@明天再说:我和爱人都是在1989年考上中师的,1992年毕业后一直到现在,都在农村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了工作了29年,无论教学成绩还是工作态度都无可挑剔!但至今仍没有评上副高,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早已看淡名和利了,看透评职称中的不公平,同时对家乡未来农村教育堪忧!
@我心永恒:我在1988年考上湖南省常德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扎根在教育一线,尽管业务水平很精湛,后来自考专科本科,但中师第一学历一直如扎在心上的一根刺,内心深处强烈不甘,久久不能释怀,曾多次设想:当初若不报中师,我现在的命运绝不是这样……不过,扎根一线专心教学,为祖国培养了若干优秀人才,甚感欣慰!
@勇子:我是85级的中师生,遥想当年在县域范围内是多么的风光无限,中考摇身一变直接从一穷二白的农民变为端着铁饭碗的国家工作人员,突然就实现了阶级跨越!家里太穷是考中师的最核心、最关键、最直接因素,因此,无可奈何失去了读高中考大学的梦想,这是终身的遗憾!
如果说,20年前的中师生相当于现在的一本非重点大学生,30年前的中师生相当于现在的211、985重点大学生,那么自恢复高考后到90年的中师生,就相当于现在重点大学硕士及以上学历了。为国家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华,把自己变成一支蜡烛,照亮着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内心。中国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乡村教育的发展,他们是最大的功臣,说他们是中国教育的基石,一点也不为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