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认识一位奇女子--孙博。初次见她,是一个朋友在一个活动中介绍的。这位朋友给我认识时说,这是他认识的心理最健康的人。
当时,孙博给我的第一印象时,这是一个眼神梦幻的美女,非常单纯,一直拿着一个佳能5D3套机,见人就拍照。她给我拍了一张非常有感觉的照片,我很喜欢,这对我来说太难得了。
第二次见她,是我们几个人找了一个地方喝酒、聊天。聊着聊着,发现她是一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人。
她的一个说法让我有点儿震撼感。她说:“对于一个北京人来说,地球上最远的地方是南极点,可是你坐50个小时的飞机,再徒步一个小时,就能到。那么,地球上还有什么地方是你觉得去不了的呢?”
聊天时,聊到一个戏剧活动。孙博当场就给我们演绎了一下她当时是怎么做表扬的。这像是个哑剧,让别人猜她在演什么。有意思的是,现场另一位商界的奇女子,总是能立即猜到她演的的是什么。这位奇女子所自己使用的是逻辑推理,这真实厉害了。
聊着聊着,孙博开始展现她的读心术般的能力。例如,她猜对了我一些事情,而这些事我还根本没打算和大家说。我问她:“你是怎么判断的?”结果,她说:“我不判断,我只感觉”。
孙博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聚会中还有另一位传奇人物,也让我很受触动,于是第二天接连发了微博:
昨晚,遇到两个传奇人物,一直按本心活着,都是既有现实层面的成功,又单纯至极,同时在外人看来很疯癫,不可思议的人。我一直说成为你自己,这两人则是一直都在坐自己的人,境界太高。
这两人,还有读心术的能力,看人之准,“令人发指”,果真是,真正单纯的人,会有这份对人的洞察力,只使用自己的感觉即可。不过,见过这类人,都是女士,刚刚想到一句话:不要正确地活成一张面具。
然后,我就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想直到孙博这种人是怎样练成的。而且,她也真是“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的典范,于是约了她深谈。
前不久,我去湖畔大学讲心理学时,就约她做了一个松散的采访。
采访时,我问的问题是我平时常提的那些问题。例如,你的第一个记忆是什么?你人生当中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可以是一件完整的事,也可以是一个细节,然后就交给采访对象自由说话,我只是偶尔做做回应,有时候坐一些深度理解。
这些问题很基础,而有时候,采访对象在现场的一些反应同样比较本能的反应。
我们当时是在一家餐馆吃饭,订了一个房间。房间里很安静,但房间外面突然有几个女孩站在走廊上叽叽喳喳地聊天,声音有些吵。孙博立即站起来,找服务员说:“外面太吵了,您关上这道门,还有这道门外面的那扇门。您再进来,就从另外一扇门进吧”。要关的那两道门,显然是很久没关过,服务员费了不少劲儿才将它们关上。
细节是“魔鬼”,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魔鬼”般的细节,太能够说明孙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我至少解读出了这些信息:
(1) 她活在感觉中,所以感觉到了外面声音对我们的干扰,她这方面的阀值很低。
(2) 她不纠结,感觉到了声音的干扰,立即行动。决定时,没有担心我的考虑,也没有担心服务员如何反应。
(3) 她没有敌意,她没有对女孩们的吵闹生出反感,也没带着不满去和服务员说话。
(4) 因为她没有敌意,所以服务员也完全配合了她。
在上次聚会中,她也展现过这一点。说到戏剧表演,她就立即给我们表演了一段,完全没有纠结和羞涩。但看上去,她却是一个极为经典的中国式美女,温婉秀气,根本不想雷厉风行的女汉子。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不正是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吗?所以,别小看这个细节。这个细节延展到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时她事业成功的原因。
她的第一个记忆时一岁前,当时她的母亲带着她坐火车去找父亲,当时的画面栩栩如生,非常生动。她非常开心,很享受这个旅程。她母亲不敢相信女儿会记得一岁前的事,但那些翔实的细节让母亲不得不信。
我前面说过,每个人的第一个记忆,活着印象最深刻的记忆,常常就是一个人的生命隐喻。这时孙博的第一个记忆,儿她的工作也正是和旅行有关。
和太多“80后”的孩子一样,她和父母也是聚少离多。实际上,她真正的养育者时奶奶。而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特质,正是奶奶一手培养起来的。
例如,每当父母要回来的时候,她会几天前就拿着一个小板凳,坐在家门口望眼欲穿地等爸妈,记忆中总是阳光灿烂。奶奶这个时候不会说她傻孩子,也不会干预她,而是为她准备好各种好吃的零食。
更有说服力的细节是,她读幼儿园时,因为精力旺盛,不睡午觉。为此,幼儿园的老师找奶奶谈话,希望奶奶能做点什么。结果,奶奶果真做了很大的事。奶奶当时是很有名望的医生,竟然辞职,来到孙女的幼儿园坐校医。这样,孙女中午的时候在她的医务室里睡觉就好了。这还不算,奶奶对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不满,结果干脆自己开起了幼儿园。
假自我,是孩子一开始的自我就围绕着养育者的感觉转;而真自我,是孩子一开始的自我就围绕着自己的感觉转。孙博和奶奶的故事,自然是后者,奶奶一直围着孙女的感觉转。
不只奶奶是这样,孙博的父亲也是这样。
读小学后,孙博的成绩一直非常好,并且所有老师都像奶奶一样宠她。老师们对别的孩子很苛刻,而对她都特殊对待。这也是我们讲过的,一个人的童年关系模式,内在关系模式和当下的关系模式会是一致性,这就是命运。
小学考初中时,依她的成绩,她可以上北京最好的中学。结果,她特别想去石油附中,因为这所中学的校服好看。着实在是一个任性的理由,而父亲却同意了她的选择。
初中升高中时,她特别想上中关村中学,可她的数学不好,为了考上自己钟意的高中,她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突击数学,后来开始考满分。
中考前,她特别想报中关村中学,而老师过来对她的家人做思想工作了,说以她的成绩,可以上北大附中的。那时,中关村中学时北京市重点,而北大附中是全国重点,最后,她在老师和家人的期待下,人生少有地没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第一志愿报了北大附中。
中考时,她觉得很难过,于是在考数学时,最后一道9分的大题,干脆就没有答,这样做就是为了分数少一些,好不去上北大附中,志愿就可以落到中关村中学了。可她数学还是考了高分,最后以超出北大附中3分的成绩被录取了。
她整个人生,就是这么任性地走了过来的。依照一般的理解,这样的孩子最后肯定会被宠坏了,但在孙博的身上完全看不出她是一个被惯坏的孩子。相反,她是一个非常温暖的人。
所以,这算是一个示例,证明如果一个孩子被真正宠大,被鼓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到底会长成什么样子。
再这样的养育下,她不仅有真自我,而且身心合一,所以才会有想读心术一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