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阿呆爸育儿的第318篇原创
文 | 爱茶的朵拉
1“你买得起吗”
大年初三,我和老公带着礼品去拜访一个远房亲戚。
到了亲戚家,我们刚放下东西,亲戚家的两个孩子便凑了过来,说过年好,要红包。
我一人发了一个红包之后,两个孩子就没有搭理我了,跑去翻着我们带去的礼品,不一会,其中一个孩子说:“这酸奶不好喝,是我最不喜欢的一个口味。”
我尴尬地说:“那你喜欢喝什么口味的?等会我去给你买。”
那个孩子看看着我,怀疑地问:“你买的起吗?”
我楞在那里,很尴尬。可亲戚好像也没有觉察出什么不妥,而只说了一句:“这孩子。”便没有了下文。
可能是我的心有点玻璃了,不平静起来。说实话,如果亲戚家的孩子,年龄小,只是四五岁,不打招呼,父母也不逼迫,这很正常,符合孩子的发育特点,懂得育儿知识。
可他家的两个孩子身高都和我差不多高了,都上小学四年级了,还这样“赤裸裸”地说“你买的起吗?”,虽然是童言无忌,可这样多少有点缺乏教养。
记得儿子三岁那一年,我带他去亲戚家拜年,他看见糖果盘里的奶糖,像是看见了宝贝一样,“扑”了上去,等我再看他时,他已经把奶糖全部装在口袋里。
因为平时对他吃糖我管的比较严,所以才有了眼下的局面。我蹲下来,让他把糖果掏出来,可以挑两个自己喜欢吃得,并且答应他,以后,每天他都可以吃两颗奶糖。
儿子听了我的话,把糖果掏了出来。亲戚在一旁说:“小孩子,没有关系的。”
其实不然,小孩子虽小,但是他们的教养却要从小抓起。
2没有教养的孩子,也是父母养大
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既不懂得尊重别人,也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糟糕。
前一段时间,河北、辽宁的疫情,让全国人民为之牵挂和担心。而有个孩子,却凭借“小事”火了。
在辽宁的一个核酸检测点,一名16岁的男生想插队,被现场的民警劝阻和制止。
可男生不仅不听劝,反而咬了民警。
民警把男生控制住以后,他依旧是口不择言,骂骂咧咧,甚至,挑衅民警。
最后,公安局以“涉嫌妨害公务罪”将他刑拘了。
16岁,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了,早应该懂得遵守秩序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可是,这名男生却依旧做出这样没有教养的事。
有人说,这些都是小事。可窥探出孩子教养的,往往都是小事,以小见大便是如此。
世上没有天生的熊孩子,没有教养的孩子,都是父母一手养大的。
当自己的孩子犯了错,很多父母第一时间不是引导孩子如何解决问题,承担责任,而是把孩子护在身后,甚至,替孩子遮掩。
父母爱孩子则为之计深远,当下的保护,却为了以后埋下了祸根。一个不懂得为自己错误买单的孩子,长大之后,必定是一个是非不分的人。
正所谓,小时偷针你不管不问,长大偷金你想管也是无能为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父母常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却不知道其实是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开花结果。”
前不久,人民日报等各大官媒点赞和转发了一位石家庄宝妈发布的视频。
一个宝妈为了避免孩子做核酸检测时,给防疫工作带来压力,缩短孩子做检测的时长,她在家给1岁的宝宝提前模拟了整个核酸样本采集过程。
一开始,孩子看到长棉签,很害怕,有点抗拒,但是,在妈妈的安慰和解释之下,宝宝乖乖地张开了嘴巴。
最后到了采集现场的时候,孩子表现的十分配合,虽然被捅到干呕,还很有礼貌地说:“谢谢阿姨”。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技术。”
正所谓孩子的教养都来自父母的修养。
3穷养富养,都不如有教养
马克·吐温说:“教养决定一切。”
但孩子的教养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父母去培养的。
虽说童言无忌,但是,孩子虽小,教养却是要从小抓起,孩子的言行举止还是得靠父母教导。
首先,引导孩子有一个稳定的情绪。
一个有教养的孩子,一定是不乱发脾气的。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发脾气,和善地说出自己的内心话。
有一次,我带儿子去闺蜜家做客,吃饭时,儿子看中了一个印有彩虹图案的碗,二话不说,就夹了菜放在碗里。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是闺蜜女儿的碗,看得出来,她当时很不高兴,她深吸了一口气说:“小弟弟不知道,我原谅他了,下次我和妈妈逛街看到了,可以让妈妈买一个一样的碗,送给小弟弟。”
听了闺蜜女儿的话,我对闺蜜竖起了大拇指。闺蜜说,从之前的“暴躁小魔女”到如今的“温柔小仙女”,她也是费心费力引导的。
其次,给孩子制定规矩。
珍妮艾里姆在《养育儿女》中说:“孩子有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孩子是一张白纸,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全凭父母的引导和教育。
当他第一次骂人,父母不制止时,以后,骂人可能成为常态。当他随手拿了别人的东西,父母没有制定规定,以后可能成为一个“顺手牵羊”的人。
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一定不可以做。只有父母告诉孩子,他们才会懂得。
让孩子守规矩,这不仅是束缚,而是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学会与别人相处。
爱和规矩并存,给孩子一个有教养,有底线的环境。
再次,父母给孩子做榜样。
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实验发现,孩子通过观察榜样进行模仿来学习。
美国儿科医学博士斯波克说:“孩子是通过观察她们的父母学习尊重、爱和得体的行为的。”
央视曾经有一个公益广告,孩子和父母一起走在街上,爸爸乱扔垃圾,孩子也学着乱扔垃圾;爸爸把口香糖吐在地上,孩子也学着把口香糖吐在地上;妈妈闯红灯,孩子也跟着闯了红灯。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有样学样,最后,那样便变成了孩子的教养。
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不会受到人们的喜欢和欢迎。
对孩子来说,不论是穷养还是富养,都不如让孩子有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