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堂上,老师正在激情高亢的授课,如果下面有破坏学习氛围的动静,这时候一个粉笔头必将朝着矛盾的源头飞过去。更严重一点的话,就会领略到戒尺的威力。
这样的场景对于大多数80、90后再熟悉不过了。那时候老师在讲台上敢讲,他们的任务就是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老师不用讨好家长,家长也不用担心老师有所保留。
而家长也形成了一种高度默契,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受到了责罚,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做得不对。通常孩子在学校里挨了一顿揍,回家还得挨父母的一顿揍。
对于已经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80后来讲,似乎没有人抱怨这种教育方式,反而对当初老师的严加管教而心存感激。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家长投诉学校布置的作业太多,耽误了孩子玩耍的时间。后来学校也应家长的要求,一再减少学生的作业。
看到这种事情有两个感触,首先觉得越来越多家长在教育方面存在着天然的误解;另外学校在教育方面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
如今在义务教育阶段,很多家长都在抱怨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降,好老师越来越少。如今老师站在讲台上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就是不要犯错,他们教学的标准越来越依赖于家长的态度。并不是好老师越来越少,而是愿意教、敢于教的老师越来越少。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慢慢地朝着产业化的方向转变,由公办学校变成教育集团。当学校变成一门生意的时候,生意的本质就是满足客户的要求。学校的服务群体是孩子,而受众群体却是家长,孩子在哪里上学完全是家长来决定的。
当学校变成一门生意的时候,口碑就成为获得市场的核心因素。以前学校的口碑来自于教学质量和升学率,这些口碑是从学校主观方面发力获得的。如今升学率只是学校口碑的一部分,口碑的获得需要家长的认可,只要家长满意的事情,就是学校努力的方向。
当家长的认知形成两极化的时候,那么学校也会朝着两极化的方向演变,最终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会成为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群体。
其实孩子教育也是家长的一门生意,家长在孩子身上花多少的时间、让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给孩子选择的每一次方向,都是非常重要的投资。这种投资过程是漫长的,而且不一定能有一个明晰的结果。如果家长愿意花金钱、花时间、花心思来培养孩子,那么孩子的下限一定不会低。
相反,如果家长把孩子所有的期望都寄托给学校,同时希望学校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这样能培养出来优秀的孩子,无异于是痴人说梦。即使有成功的案例,也仅仅停留在个案的层面。平静的湖面注定培养不出勇敢的水手,平民教育也培养不出精英的孩子。
如今社会已经高度分化,各个阶级已经用财富、思维、认知织造了一张巨大的网,这张网会越来越结实。想凭借蛮力来打破这张网无异于天方夜谭。
家长如今的现状决定了孩子处在什么样的阶层,如果希望孩子能够跨阶层流动,就要培养孩子有过硬的本领,并且给孩子一把锋利的武器。
教育是孩子最有利的武器,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教育的本质,那么就能够让孩子拥有一把无比锋利的匕首,足以撕开缠在自己身上的大网。反之则会被困在大网里逐渐沉沦。
还在沉睡的家长们,是时候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