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李焕英!这是贾玲对妈妈最好的告别与纪念

晨曦 / 文

2001年,湖北襄阳,48岁的李焕英在运稻草的路上摔下拖拉机,意外离世,她没有坚持等到见女儿最后一面。

如果没有这次意外,她就能在几年后的大年三十晚上,和所有亲戚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自己的女儿在春晚舞台上表演相声。

2016年,小品《你好,李焕英》在浙江卫视策划的一档喜剧类竞演节目中播出,讲的是女孩晓玲在母亲遭遇意外之后,偶然回到80年代,与年轻的母亲相遇的故事。

笑声过后,主演贾玲在舞台上泣不成声,她说这是送给妈妈的一份礼物。

2021年,贾玲导演的电影处女作《你好,李焕英》出现在贺岁档的片单上,并意外地成为了票房黑马。

这是一部很有诚意的喜剧,密集的笑点和泪点,自然地带动着观众的情绪起伏。

就像贾玲自己说的,为了拍这部电影,“我把我的心都掏出来了。”

1

在现实中,贾玲是清苦过的人。

当年,她和姐姐贾丹同时考上大学,但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姐姐放弃了自己的读书机会,还把挣来的工资寄给在北京上学的贾玲。

而妈妈李焕英也是在努力讨生活的路上发生了意外。

若干年后,贾玲成为了中国最优秀的喜剧演员之一,家喻户晓,也有足够的能力带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了,可妈妈却再也没有机会过上一天这样的好日子。

这是贾玲最大的遗憾。她越是成功,这个遗憾在她心里凿出的黑洞就越大。

于是,在电影里,她化身贾晓玲,穿越回80年代,遇到年轻的李焕英。她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李焕英高兴。

晓玲以李焕英表妹的身份和她相认,然后问:“我来你高兴吗?”

李焕英说,“高兴呀!”

“我能让你更高兴。”晓玲乐呵呵地说。

为了让李焕英成为全厂第一个买电视机的人,她使出了浑身解数。

想到李焕英的同事王琴,当年因为赢了排球比赛,意气风发了很多年,她又想尽办法让李焕英去参赛。

本就是穿越回去的晓玲,知道沈腾扮演的厂长儿子沈光林将来是王琴的老公。

而王琴和沈光林结婚之后,日子过得富裕光鲜,走到哪里都有炫耀的资本,生的女儿也样样都比自己出色。

所以,在看到年轻的沈光林对李焕英有意后,她宁可自己没有机会出生,也想撮合李焕英和沈光林。

这一段晓玲“用心良苦”的剧情也是笑料百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终,这两个人还是没能走到一起,李焕英的选择依然是锅炉工人贾文田。

贾晓玲拼尽了全力,仍然没能改变李焕英的人生,也没能让她过得更幸福一点。

再次回忆起自己成长过程中和李焕英的点点滴滴,晓玲泣不成声。

借着酒劲,晓玲对李焕英说,“下辈子换我做妈妈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结局的反转也让人意外。避免剧透,这里就不详说了。总之,晓玲想让李焕英高兴的全部努力,她其实都看在了眼里。

有一幕尤其动人。在工厂礼堂里,李焕英看着晓玲和沈光林在台上迈力地演“二人转”,台下笑声不断,她一边笑,一边泣不成声。

最后告别的时候,李焕英说,“你怎么知道我就不幸福呢?”

这是对晓玲温柔的宽慰,但于贾玲而言,也是对自己内心深处遗憾的回应,是她对埋藏多年的创伤的疗愈。

2

贾玲说,自己和妈妈长得很像。

她们笑起来的时候几乎一模一样,嘴角都有一对甜甜的酒窝。

不仅长得像,性格也像。

“我妈特别爱笑,心大、豪爽,有点儿好面子。”贾玲回忆起母亲的时候说。

电影中,李焕英也一直是笑着的。

年轻的时候爱笑,工厂里的同事都喜欢她;

排球比赛输了没关系,笑呵呵地说第二名也有奖品领;

看晓玲排的文艺汇演节目,属她笑得最大声。

有了女儿的李焕英,更爱笑了。

女儿在幼儿园拉裤子,她笑着安慰;裤子摔破了一个大洞,她笑着给补上;想吃小龙虾,高高兴兴下河去捞。

即使是伪造录取通知书,让她在亲朋好友面前闹了那么大个笑话,也只是生了一会儿气,接着就笑呵呵地骑上车带着姑娘回家了。

电影上映后,贾玲在微博里说:英子啊,原来你一直那么高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贾玲带着遗传自母亲的乐观,拍了一部让人高兴的电影送给她。虽然它让我们流了很多眼泪,可哭过之后,心里是暖的。

电影《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死亡不是永别,忘记才是。

这部电影,就是贾玲选择与妈妈告别的方式,她想告诉妈妈:我会替你慢慢看完这个世界,我会好好走完我的人生,然后我们还会相遇。

正如电影的片尾曲唱的那样:也许我们都终将会分离,但我们一定会在更美好的地方重逢。

遗憾或许再也没有机会弥补,但贾玲用自己专业的喜剧手法,翻开伤口给别人看,也逼迫自己去正视内心。

至少,这部好笑又好哭的电影,让我们都记住了“李焕英”这个名字,或许,这也是贾玲对妈妈最好的告别与纪念。

- 作 者 -

晨曦

80后,电影爱好者,人类观察员

文章版权归壹父母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壹父母助理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