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去年年底,教育部决定启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许多高校纷纷做起准备,预备在此次评估中“大展身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国防七子”之一、我国航空航天类大学排名第一的“领头羊”,其在这次评估中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实在令人好奇。于是小编分析了近几年北航的一些发展情况,对其在第五轮评估中的表现来做一波前瞻性分析。
教育部学科评估是我国首次由权威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开展的教育学科排名,对学生们选报学科、专业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我们了解有关学校学科建设状况的重要渠道。评估每五年开展一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只A类学科就多达14个,其中4个A+学科,3个A类学科,7个A-学科,表现可谓非常抢眼。
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显示,这次的评估指标包括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这四大一级指标,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些指标来看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态势。
首先是人才培养质量。北航从建校之初到现在,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培养了不计其数的顶尖人才。例如载人航天总工程师王永志、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等等,这些北航的优秀校友均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与北航的发展、与北航校友的发展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相互促进也相互发展。
就在去年11月,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团队自行研发设计的临近空间火箭动力飞行器“北航四号”成功发射。其相关事迹被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在校园里当“总师”,足以看出北航的人才培养质量有多高了。
其次我们来看师资队伍。以近三年北航的杰青、优青评选情况作为参考来看,2017年,北航共获评12位杰青、优青,其中4位学者获评杰青,8位学者获评优青;2018年共15位,1位学者获评杰青,14位学者获评优青;2019年共18位,6位学者获评杰青,12位学者获评优青。这仅仅是北航新获评的杰青和优青两项,除此之外在这几年间,北航还新增了诸多人才。
以2018年为例,这一年除获评优青14项之外,北航还有15人入选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创历史新高。不止如此,北航还新增了万人计划入选者1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含引进)、青年长江4人、杰青8人(含引进)、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6人等。
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其科学研究水平当然不断拔高。我们以最能体现高校科研水平的国家三大奖的获得情况为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2018-2020三年时间内,共获得22项国家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作为国家科研界最高奖项,北航三年斩获22项,也是非常厉害了。
我们再来看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成果。就拿2020年这一年来说: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北斗三号GEO-3卫星成功发射、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搭乘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北航空事卫星一号”搭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这一次次腾飞的背后,是多个北航科研团队在研制、发射、科研攻关等多个环节做出贡献,为建设航天强国而不断钻研的北航精神。
最后一项指标是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北航的学科声誉之强毋庸置疑,我们只看自疫情爆发以来北航所做的社会服务。在这一年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4岁教授捐款30万、校医院护士奔赴首都前线、汪派奋斗一线守堤战汛、汪喻坤捐献骨髓让生命延续、师生原创抗疫歌曲MV成功发行、超过6400名北航师生参与一线防控和志愿服务。此外,北航还积极响应扶贫工作,在黄土高坡上,扶贫干部扎根群众、发展产业、直播带货、复工复产,帮助贫困户奔小康……这一项项举措,充分展现了致力于社会服务的北航力量。
总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我国航天工程师的摇篮,其综合实力之强自不必说,最为关键的是北航近年来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小编预估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北航定然会有更加亮眼夺人的表现,推荐各位考生们可以多多关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关注“掌上志愿”,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报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