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研创新体系包含众多部分,比如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实验室等,而高校、研究所、研究院等单位都是它们的载体。
国家实验室的数量屈指可数,是依靠国家战略需求,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机构,而次一级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绝大多数也主要分布在双一流高校中(985高校占大头,其次是211高校),省部共建国重实验室、教育部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除了分布在双一流高校中,还会在诸多各领域的领头羊高校中看到。
由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覆盖面较窄,地方资源不能与中央资源形成很好的联动,所以在国重实验室的基础上,科技部在2003年就提出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但截止到2020年4月,全国仅有18所高校拥有省部共建国重实验室,这个数据显然与科技部的初衷还有很大的距离。
俗语有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科技部是动作频频,诸多高校的省部共建国重实验室已经陆续获批,截止到春节前,获批的实验室数量已经高达53所,涉及50所知名高校和3所科研机构(统计不完整,欢迎各位评论区补缺指正),下面看下具体获批高校名单。
以上这50所大学名单,大家细看之后就会发现,它们绝大多数都不是985、211,但它们都是省属高校及其靠前的存在,综合实力未必比一些末流211差,比如武汉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河南大学等,所以在“省部共建”的前提下,提报共建实验室名单时,省内名额也基本非它们莫属了,因为也只有它们名下的省部实验室运行状态良好,基础运作条件符合。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别于其它直属实验室,它涉及科技部及省份两方运作,但是以“省份”为主导单位,法人单位也是“省属的高校及科研单位”为主,发挥地域特色,科技部提供指导和技术服务支持。
实验室的考核期限与学科评估、各类实验室评估一样,都是5年制的;在运行期间,地方政府必须按时足额的提供协议内的科研经费,而科技部则统筹提供各项科研计划支持实验室的各项建设,换言之,只要地方政府资金足够给力,科技部就会源源不断的提供服务支持,到时去掉“省部共建”的头衔也未尝不可。
本文由同学范原创,欢迎关注,每天与你分享教育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