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聚会,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孩子都非常安静地坐在一旁玩手机。打游戏,刷视频,看直播。
表面上,孩子不再是熊孩子,老实待着,不吵不闹不闯祸,还给大人一个安静的环境,大家和谐共处。
实际上呢?手机,变成了哄娃神器,还给你一个安静孩子的同时,也送给你一个被废掉的孩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普通家庭中,iPad、手机、电脑成为了孩子成长中的标配,然而当我们认为孩子使用这些电子产品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时,精英家庭是如何对待做的呢?
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坦言:自己会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孩子要到13岁才能拥有自己的手机。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在一次采访中说:“手机只有周末可以用;在非周末时间不能看电视;电脑也只能用来做功课”。
英国查尔斯王子严禁智能设备出现在小王子和小公主的房间里。
甚至连手机和iPad的开发者乔布斯,都严格控制孩子玩电子产品,他规定,上学日以及周末的部分时间,是完全禁止使用手机的;甚至不能将手机和iPad带到餐桌上。
为什么这些精英家庭禁止孩子玩手机?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著名的理论——“奶头乐理论”。它由美国战略思想家布热津斯基提出。
他认为,世界上20%人占有80%的资源,而这个趋势会越演越烈,长期下去会发生阶级冲突,为了避免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底层人设计大量的娱乐活动,用来填满他的生活,转移注意力和不满情绪,让他们慢慢适应和接受现有的生活环境。
也就是,在80%的人嘴中塞一个“奶嘴”,用游戏化,娱乐化,机制化,低成本就能获得的快乐,把你变成一个婴儿,满足现状,丧失思考能力,丧失热情、抗争欲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看完,是不是感到毛骨悚然?
沉迷在手机中的孩子,三观早已经崩掉了。
现在的孩子,
他们体育考试不及格,但是打游戏却骁勇善战;
他们不知道诺贝尔获奖者是谁,但却知道最火的网红是谁,了解爱豆的一切八卦;
他们不愿意上网课,但愿意录视频玩直播。
马云曾在公共场合,隐晦地说:“游戏对下一代的危害非常大非常大······对此我不能说太多!”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直言:不要让手机,毁了孩子的未来。
在“奶嘴”的诱惑之下,孩子们沉溺在一个虚幻的世界中,他们追求着虚无缥缈的满足感和虚荣感。
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纸醉金迷的网红生活都在诱惑着无知的孩子们,甚至于他们的三观开始崩塌。
不要让冰冷的机器填充孩子的成长,成为孩子思想的主导者!
回想一下,孩子是因为什么理由开始沉迷于手机的?不外乎两个原因:
第一、缺少父母的陪伴,父母为了图省事,将孩子丢给电子产品。父母省事儿了,孩子废掉了。
第二、孩子无事可做,当孩子空虚寂寞,无所事事的时候,手机中那个缤纷的世界填充了他们无聊的生活。
用父母的陪伴替代手机的陪伴
杨澜曾说过:“做父母要有格局。父母既要让孩子们在身体上健康地发育和成长,给他们吃穿,供他们上学,更要在精神上去陪伴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优秀的父母都懂得“育儿先育己”的道理,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成长的标杆,父母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才会让孩子不断向父母靠近,这是一种内在力量的驱动,比讲道理、时刻监督更有效。
想让孩子放下手机,父母要先做一个不沉迷于手机的人。
将看手机的时间,用于陪伴孩子。和他一起做游戏,一起踢球运动,一起读书画画,一起聊天谈心。当孩子的时间被父母填满,当孩子的内心充满父母的爱时 ,孩子怎么会再向往手机的陪伴呢?
帮助孩子建立兴趣
很多孩子爱玩手机就是因为过于空虚,没有自己的兴趣,找不到生活的目标。
而一个人找到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情时,就会愿意在上面投入时间和精力,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有的孩子喜欢唱歌,有的孩子善于绘画,有的孩子手工能力强,有的孩子推理思维缜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父母,我们要善于挖掘孩子的优点,根据孩子的特性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然后支持和鼓励孩子在兴趣上持之以恒。
帮助孩子建立一项兴趣,帮助他在生活中找到目标。
用阅读代替“低级乐趣”
比尔·盖茨说。他的童年大部分时间是与书和妈妈相伴度过的,而父亲就是不停地买书、借书来满足儿子过人的阅读量。
比尔·盖茨夫妇也非常重视孩子阅读的培养,每天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等孩子大一点,他经常会和孩子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想。孩子在他的影响下,也爱上了阅读。
大女儿詹妮弗22岁生日时,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书单,并说:人生第22年,我对一切都很感激。在众多事物中,阅读一直是最大的爱好,让我持续不断进步,收获认知和成长。
据说鱼的记忆力只有7秒,微软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13年,普通人的注意力也下降到了8秒。因为一个一个新的刺激点,让人只专注于眼前的兴奋,而忽略了深入的思考。
手机让人专注于眼前的刺激,思想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而书籍却能让人的稳步向前,拓展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开拓眼界和格局。
一个喜欢刷手机的孩子和一个爱阅读的孩子,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
有个高赞的答案是这样的,“年轻人千万不要碰的东西之一,便是能获得短期快感的事物。它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时间,消磨你的意志力,摧毁你向上的勇气。
洛克菲勒说:每个人都是他自己命运的设计师与建筑师。
孩子将时间用在哪里,未来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作为父母,我们真的希望孩子只是做一条7秒记忆的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