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曾经写了一篇记录恩师的文章,题为《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文章中提到一件趣事,季羡林读书时非常偏科,数学成绩总是惨不忍睹,对此,他忍不住跑去问老师当年考进清华时数学到底考了多少分。面对学生的追问,这位老师罕见的红了脸,模棱两可地回答道:“很低的。”
钱文忠对老师这个回答很不满足,于是他自己去清华大学调出了老师当年的档案,在数学成绩那一栏,钱文忠看见了一个赤裸裸的数字“4”,更让他大跌眼镜的是,数学考了4分的季羡林,第一志愿填报的是清华大学数学系。
其实偏科在学生中是个普遍的现象,不过现在有些地区的高考对单科成绩有严格的要求,如果偏科严重会影响学校的录取,即便是在以总分为重的省市,某一科目成绩太低对总分的影响也很大。不过在民国年间,破格录取不是一件稀罕事,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数学交了白卷也能照样上大学的学生。
这位学生就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05年,臧克家出生在山东潍坊,他的祖辈都曾考取功名,也算是个封建家庭中的书香门第。但臧克家出生没几年,他的母亲就去世了,父亲虽然很有文化但是常年患病,34岁就去世了。
由于家道中落,臧克家小时候的生活很凄苦,他要读书,还要挑起养家的担子。这样的生活环境让他接触到很多农民家的孩子和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苦人民。他对生活的苦难深有体会,这也成为了后来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
在上学的时候,为了挣钱贴补家用,臧克家常常写文章投给杂志和报刊,他的文章发表后受到很多人的欢迎,这也给了他更大的创作动力。1923年,臧克家考入济南市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他开始学习创作诗歌。
臧克家创作的是白话诗,这在当时还是属于十分新颖的,他把自己的作品投稿到《语丝》也得到了发表,这激发了臧克家对白话诗的创作兴趣。但令他苦恼的是,除了他擅长的过国文,在这里还要学习数学。虽然花费了很多精力,但是看到数学题,他还是一窍不通。
但是臧克家非常渴望能够进入大学的学堂,他梦寐以求的学府就是当时的国立青岛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老师告诉他,以他的数学水平去参加高考无异于蚂蚁扛大树——自不量力。
臧克家偏偏不信邪,他暂时停下了诗歌创作,把精力都花费在了学习数学上,全心筹备了一段时间后,他走上了高考的考场。奈何他实在是没有学数学的天赋,拿到卷子后他看着考题一筹莫展,最后还是交了白卷上去。而国文考试最后的作文,他也仅仅写了28个字。
学校在评阅他的语文试卷时,看到最后作文栏里写道:“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阅卷老师大为惊叹,赶紧把试卷拿去给校长请示,时任校长的闻一多,仔细品读一番后,拍案定板:“这个学生我要了!”1930年,臧克家最终以国文98分的高分被国立青岛大学文学系录取。
后来,臧克家的一生为我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为创作了大量的农民题材的诗歌,他也被誉为“农民诗人”。